开放性试题中如何提高学生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y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材料分析题能够有效地、综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联系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题型,在初中社会、思品课的练习、考试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题型之一。本文拟从在开放性试题中如何提高学生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入手,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在开放性试题材料题的解题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材料分析题;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83-02
  
  2009年6月,我市七年级社会、思品课期末考试的一道材料分析题,令学生措手不及,许多学生对此束手无策。据笔者对学校内成绩较好的,本人任教的808班的统计:全班共46人,该题的15分中,得满分的仅1人,得10分及以下的有32人,其中不得分的有3人,很大程度上成了优秀率的瓶颈。本校其他班级及兄弟学校,也不例外,即使是八、九年级学生也深感困惑。此事令笔者不得不反思,也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究,并撰写此文以抛砖引玉。
  众所周知,材料分析题是一种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能够有效地、综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联系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题型。在初中社会、思品课练习、考试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题型之一。并且,从目前情况看,此类题目呈现出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的发展趋势。
  例一:西藏,独特的高原风光,神秘的圣域风采,魅力无穷的藏文化,值得您用整个身心来体会。据此回答:(1)西藏山峦起伏,许多地方终年积雪,在山谷中有壮观的冰川,形成这一独特的高原风光主要成因是什么?(2)神秘的圣域风采离不开藏传佛教文化。清朝时对藏传佛教领袖的管理已形成历史定制。这一“历史定制”是怎么回事?(3)2009年3月28日西藏人民迎来了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50年前,西藏推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在西藏推行民主改革后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这对西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例二:近年来,某市警方共接到盗窃电瓶车1万多起。据警方介绍,目前一些市民陷入了“买车——失车——再买”的怪圈。以下是一段对话:
  小军:爸爸,我的电瓶车被偷了,我们赶快去报案吧!
  爸爸:算了吧,太麻烦了,报什么案!吃一堑长一智,下次注意防范就好了。
  小军:那您给我买一辆新车吧,不然明天我怎么去上学?
  爸爸:不要急,过会儿我去给你买辆“二手车”(注:“二手车”多数是小偷盗窃来的赃车)。
  请运用所学有关知识,对小军爸爸的话进行评析。
  从学生方面看,材料题难做已是多数学生的共识,更成了考试、练习中错误、失分的重要原因。学生普遍感到害怕,无从下手。从本人任教班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感到害怕,无从下手,得分率低;只有少数学生感觉还行。能否答好此类题目,直接决定着考分的高低,反映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提高学生材料题的答题能力,已成为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从学生卷面及调查中可知,造成材料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是因为审题不慎,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导致答非所问,答案离题。第二是因为对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不知道题目涉及哪方面内容,无从下手,到最后只能是南辕北辙、张冠李戴。第三是因为答题缺乏技巧和方法,表述随意。如不知道怎么应答,表述欠完整,或是蜻蜓点水,只涉皮毛,或是语言不规范,词不达意,还有的答题格式不规范,书写欠工整,凌乱不堪。如例二,有的学生只评析最后一句,有的只评析错误的。第四是不能将材料、问题与教材中的知识链接起来,无法组织有针对性的答案。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提高学生材料题的解题能力,可以通过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来实现。
  第一、夯实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材料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脑袋里没有“货”,是肯定没有办法的,即使有最好的方法和技巧,也无法施展。所以,学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如例一第一问,西藏山峦起伏,许多地方终年积雪,在山谷中有壮观的冰川,形成这一独特的高原风光主要成因是什么?学生就要掌握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有关西藏的地理知识。为此,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理解知识体系,并且做好札记。有的知识,特别像历史与社会知识,还要有适当的记忆,从而为考试作好必要的准备。同时,这样也能省下许多翻书本、资料的时间,提高考试、作业的效率。
  第二、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这是提高学生材料题解题能力的重要保障。有了基础知识,并没有万事大吉,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仅仅是准备了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如果不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肯定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怎样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昵?这是本文重点要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可用“审题、读题、链接、答题”四步走,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一步审题。就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体会命题意图,明确限定的范围,把握解题的方向。即搞清楚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它“问什么”?如例一第二问,神秘的圣域风采离不开藏传佛教文化。清朝时对藏传佛教领袖的管理已形成历史定制。这一“历史定制”是怎么回事?它问的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有关西藏的历史知识。一般情况下,材料题的问题是带有针对性的,并且每道问题会指向某一段材料。因此,我们不要急于去阅读材料,而是带着问题看材料,使得针对性更强,思考方向更加明确,减少阅读的盲目性,节省阅读时间,并快速收集与答题相关的信息,防止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很有可能既浪费时间,又把自己搞得一头雾水。
  第二步读题。就是看材料。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仔细阅读材料,力求把材料的意思读明白。阅读材料时,除了读正文之外,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的介绍和材料出处,以及材料的前缀、后缀这类提示性、说明性的文字。因为这些文字也往往隐含着一些很重要的信息,留意后也可从中得到某些暗示和引导,甚至会有茅塞顿开的灵感。同时,把能够体现和说明问题的关键词、关键句划出来,这样就缩小了范围,使思路更有指向性,使所做的答案更加符合材料的意思、问题的要求。还可以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句话,理出头绪,划出层次,理解各层次含义及这些材料之间的联系。无论哪种类型的材料,阅读一定要认真,仔细,切不可因为担心时间不够而浮光掠影、不求甚解。如“西藏,独特的高原风光,神秘的圣域风采,魅力无穷的藏文化……”“西藏,独特的高原风光,神秘的圣域风采”涉及的是有关西藏的地理知识。
  第三、链接。就是在明确问题,读清材料后,通过思考、筛选,跳出此山中,识清“庐山真面目”。然后,把问题与课文所学的知识链接起来。不管材料有多新、多奇,总与教材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关键是能不能把它们连起来。我们必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理论相对照,明确材料与教材的哪个部分相关联。虽然,有的时候问题乍看是“初相识”,但可以肯定,问题不可能“天马行空”,最终却是“旧时友”。如例一的(1)(2),它指向的是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中与西藏相关的知识。(3)指向的是九年级有关民族政策方面的知识。
  第四、答题。就是根据问题,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组织文字,把答案表述出来。答题时,要求条理清晰、格式规范,分要点、有层次,更要“对症下药”。唯此,方能“妙手回春”,获得高分。如果漫无边际,泛泛而谈甚至谬之千里,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作答的方法一般可分四种:一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词句或稍作修改来回答。这是在材料语句本身已经比较明确地反映材料内容,且符合设问要求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二是根据材料反映的中心问题,直接从材料中找答案,找到材料与教材的链接点,根据设问联系教材的相关结论并以此为切入点,组织语句作答。三是根据材料概括提练写出答案。既不用教材内容直接作答,也不照搬材料原文,通过自己组织的语言表述观点。如例二,先是对小军爸爸的话进行判断,那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然后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四是首先找到问题与教材相关章节,然后在教材中寻找相关知识作答。如例一的(1)要回答: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形是最高的第一级阶梯,属高原高山气候。例一的(2)要回答:清朝时确立的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例一的(3)要回答民族政策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积极作用。
  总之,提高学生在开放性试题中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要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的多次练习,夯实基础,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突破瓶颈,在练习、考试中稳操胜券。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提问犹如乐曲的“引子”,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教学内容的任务。精心设计的提问,能问到知识点上,拨动学生的心弦。优化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能力;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108-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思路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关系。西方学者德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流。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流与学生间的水平交流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流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流技能相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课堂交流;多向交流;平等交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较差。如何让他们轻松地学好拼音,是低年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拼音;小学语文教学;形象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
期刊
【摘要】课堂是我国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规定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语言,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本文重点析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希望能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所帮
期刊
【摘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教会大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最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早期东吴大学(1901-1927)办学实践的研究和思考,探索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探讨其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东吴大学;办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06-02    一、前言
期刊
【摘要】李贺是中唐重要的诗家,因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一生穷困潦倒。他的诗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  【关键词】李贺;诗;解读  【中图分类号】 I 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07-02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长在福昌昌谷(在今河南宜阳)。唐宗室后裔,家世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完成。所谓训练,应是既训又练,训是点拨引导,练是练习实践;训起指导作用,练是实际操作。语文复习要训要练,有训有练,训练结合。并在初中语文毕业复习中总结出“抓点、理线、顾面、得体、激趣”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63-01  
期刊
【摘要】怎样凸显语文味,通过“说、读、嚼、品”彰显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要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其次要鉴赏评价,“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语文味;诗词鉴赏;感知;评价;品味;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57-02    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质,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开垦一片适宜学生吸取语文养份的园地,营造
期刊
【摘要】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是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的核心场所。新课标下语文阅读课该如何进行,教师如何调整教学行为,是广大语文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实践和探索,试从课堂预设、师生互动、人文熏陶三方面提出一些做法和想法,与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阅读课;动态和谐;情感价值;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
期刊
【摘要】名著阅读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并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阅读环境,提倡师生在名著的同步阅读中共同成长,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名著阅读;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61-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