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著阅读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并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阅读环境,提倡师生在名著的同步阅读中共同成长,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名著阅读;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61-02
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是靠阅读来完成的,而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的。而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多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世界,加深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的人生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考虑到当前学生漠视和淡视名著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了积极倡导学生珍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漳州市近几年中考命题均加大了名著的份量。命题突出体现了积累性、感受性和评价性,不作表面性的考察,而是要求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去积累,培养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
然而,从考试答题的情况上看,学生名著知识淡薄的形势却一直没有改观。考生在名著阅读题目当中失分严重,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甚至吃了“鸭蛋”,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原著不明、情节不清。大多数学生只对一些名著的情节有些许的了解,没有读熟读透,更有甚者是一无所知。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明确规定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推荐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篇目。
名著阅读版块己成为初中教材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的需要。名著阅读教学对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重大的作用。可目前中学里,由于“名著”的范围大、容量大、教学操作难、教师自身的素质、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只停留在“开列书目”和“推荐书目”的浮光掠影般的教学初级阶段,真正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只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初步尝试。
针对这样的情况,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它包括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应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远离了文学作品,就不可能有丰富的学识,就只会在课文之中转圈子,渐渐干涸枯竭。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细细品读过文学作品,对其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们也应把阅读文学书籍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备好这一课你才会感受到汉语语言的丰富多彩,才会使你的语文教学趣味盎然。
其次,是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名著学习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喜欢名著,走进名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激兴趣
要利用好课本资源,以课本中的名著教材为先导,先授之以“鱼”,将学生引入名著的殿堂,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可以采用“课前预习查阅法”(上网查阅课文人物的相关资料)、“人物故事导入法”(即用课文人物的一些事迹来导入新课)、“原著情节复述法”(即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讲述原著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课堂内容拓展法”(即结合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名著拓展题)、“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影音图像资料辅助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外阅读增了解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情,学校应将新课标和市普教室开列的书目分到各个学期,力求每位学生都能阅读原著或明确了解原著内容。要抓早抓紧,而不是到九年级才在仓促之间进行“填鸭式”、“快餐式”阅读。
首先,制定名著阅读计划,建立名著阅读的时间表,特别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机会,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各班级可以建立“图书角”,号召班级同学每人献出一本名著,资源共享,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通过编著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精读。对那些较长的名著,可以从精彩人物与精彩情节入手解读作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全面深入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要注意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或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要教会学生把握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阅读小说后体会它的布局谋篇、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线条中抽出“一条”来咀嚼。③美点式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再进一步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三、活动引导造氛围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生身边创设学习名著的浓厚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学生的名著阅读量。
另外,还可以开展名著阅读专题语文活动,或竞赛、或演讲、或辩论、或讲故事、或征文、或改写、或编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如果能争取到学生家长的支持,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让家长利用节假日的机会带学生到名人故居古迹去旅游,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暑期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去探访古人足迹,感受产生文学巨著的氛围;踏着名人的足迹,去品味酝酿文学巨著的社会风俗。
四、强化训练促提高
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教师自己动手编写适当的题目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包括文学知识识记,情节概述,读书感言等),校际之间可以共赏教学资源。要坚持以题导读,课前讲述课后巩固。在强化了解名著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内容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忌教师包揽整理材料。另外,应启发学生认真审题、重视答题规范以及书写,注意学生答题急躁心理的疏导等。
总之,从近几年中考的命题趋势来看,对名著具体情节内容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学校教师应利用三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读透名著。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名著资源,在名著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语文素养;名著阅读;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61-02
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是靠阅读来完成的,而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的。而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多读经典名著,加以思考,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处。孩子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世界,加深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的人生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考虑到当前学生漠视和淡视名著令人忧虑的现象,为了积极倡导学生珍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漳州市近几年中考命题均加大了名著的份量。命题突出体现了积累性、感受性和评价性,不作表面性的考察,而是要求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去积累,培养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
然而,从考试答题的情况上看,学生名著知识淡薄的形势却一直没有改观。考生在名著阅读题目当中失分严重,有相当一部分的考生甚至吃了“鸭蛋”,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原著不明、情节不清。大多数学生只对一些名著的情节有些许的了解,没有读熟读透,更有甚者是一无所知。
《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明确规定初中三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还推荐了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的篇目。
名著阅读版块己成为初中教材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的需要。名著阅读教学对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形成都有积极、重大的作用。可目前中学里,由于“名著”的范围大、容量大、教学操作难、教师自身的素质、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只停留在“开列书目”和“推荐书目”的浮光掠影般的教学初级阶段,真正把名著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只是部分学校和教师的初步尝试。
针对这样的情况,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它包括教师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应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远离了文学作品,就不可能有丰富的学识,就只会在课文之中转圈子,渐渐干涸枯竭。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细细品读过文学作品,对其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们也应把阅读文学书籍作为真正该备的一课,备好这一课你才会感受到汉语语言的丰富多彩,才会使你的语文教学趣味盎然。
其次,是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名著学习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喜欢名著,走进名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激兴趣
要利用好课本资源,以课本中的名著教材为先导,先授之以“鱼”,将学生引入名著的殿堂,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可以采用“课前预习查阅法”(上网查阅课文人物的相关资料)、“人物故事导入法”(即用课文人物的一些事迹来导入新课)、“原著情节复述法”(即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讲述原著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课堂内容拓展法”(即结合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名著拓展题)、“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影音图像资料辅助教学)等手段进行教学。
二、课外阅读增了解
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情,学校应将新课标和市普教室开列的书目分到各个学期,力求每位学生都能阅读原著或明确了解原著内容。要抓早抓紧,而不是到九年级才在仓促之间进行“填鸭式”、“快餐式”阅读。
首先,制定名著阅读计划,建立名著阅读的时间表,特别是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机会,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各班级可以建立“图书角”,号召班级同学每人献出一本名著,资源共享,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通过编著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精读。对那些较长的名著,可以从精彩人物与精彩情节入手解读作品,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全面深入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要注意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或制作读书卡片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要教会学生把握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阅读小说后体会它的布局谋篇、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描绘,人物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诸多线条中抽出“一条”来咀嚼。③美点式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从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再进一步地挖掘小说的主题。
三、活动引导造氛围
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生身边创设学习名著的浓厚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增加学生的名著阅读量。
另外,还可以开展名著阅读专题语文活动,或竞赛、或演讲、或辩论、或讲故事、或征文、或改写、或编演,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如果能争取到学生家长的支持,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让家长利用节假日的机会带学生到名人故居古迹去旅游,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通过“暑期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去探访古人足迹,感受产生文学巨著的氛围;踏着名人的足迹,去品味酝酿文学巨著的社会风俗。
四、强化训练促提高
学校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教师自己动手编写适当的题目进行有目的的练习(包括文学知识识记,情节概述,读书感言等),校际之间可以共赏教学资源。要坚持以题导读,课前讲述课后巩固。在强化了解名著内容的同时,要重视内容整合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切忌教师包揽整理材料。另外,应启发学生认真审题、重视答题规范以及书写,注意学生答题急躁心理的疏导等。
总之,从近几年中考的命题趋势来看,对名著具体情节内容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学校教师应利用三年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名著、读透名著。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名著资源,在名著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