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q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特殊儿童一般是指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显著差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学龄前儿童。对于学前特殊儿童的分类有以下几种:发育迟缓、智力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肢体和其他障碍等类型。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一般指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提供保教服务。要求是应当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与保育、康复相结合实施。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可以提升特殊儿童发展质量,预防出现继发性障碍,可以减轻家庭负担,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对于减少特殊儿童后续的特殊教育需要与社会依赖等,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学前融合教育的基本原则


  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1989年发布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由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的学前班、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普通幼儿园举办的残疾儿童学前班作为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并依靠家庭的配合,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功能训练。1990年推出的《残疾人保障法》,1994年推出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实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机构。《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把学前特殊教育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中。2014—2016年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与2017—2020年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要落实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零拒绝。所有学前特殊儿童都有机会接受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学前教育服务,各类托幼机构、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都要为之提供适合的特殊教育服务,不得拒绝。二是最少受限制环境。最少受限制环境是安置残疾儿童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其根本思想是保障特殊儿童在最大程度上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从这两项基本原则中可以看出,特殊儿童理应拥有至少与普通儿童等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2020年6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做出详细部署,提供了精准化的解决方案。《指导意见》还明确指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学校(包括幼儿园、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和高等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可参照执行。

二、普通幼儿园学前融合教育的现状分析


  在政策的实际执行落实过程中,幼儿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依旧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
  1.政策的缺失与落实不到位
  目前并没有一份专门针对特殊儿童随班随园就读的条例或法规出台,特殊教育机构与普通教育机构的不兼容,使得特殊兒童随班就读的贯彻落实难度增加,且接纳特殊儿童必然使普通教育机构支出扩大,利益受损,政策缺少对接纳特殊儿童的普通教育机构的补贴部分,使得多数普通教育机构不愿意接纳特殊儿童或接纳意愿差。
  2.师资力量的过于薄弱
  普通学前教育院校毕业的教师大多缺乏特殊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在学前师范教育中也少有涉及特殊儿童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课程。短时间内培养大量具备特殊教育知识水平的教师难度大,师资缺口明显,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会使教学质量显著下降,特殊儿童即使随班就读也并不能获得显著效果。
  3.社会方面的认知偏见
  社会公众出于刻板印象对于特殊儿童的认识存在偏见或排斥,会出现拒绝特殊儿童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学习,或者认为资源理应优先倾向于普通儿童等情况,这就导致随园就读的特殊儿童甚至无法得到正常的、与普通儿童等同的教育资源。社会舆论也存在对融合教育机构施压的情况,使得特殊儿童随园就读对于教育机构的压力增大。
  4.特殊儿童教育评价体系的缺失
  对于特殊教育儿童与教师都应确定一份独立于普通教育之外的社会公认的考核标准。由于当前的管理结构在工作鼓励机制方面的缺失,加之对特殊儿童的照顾与管理需要更多的精力与耐心,容易造成教师对特殊儿童忽视和冷漠的态度,使得特殊儿童的身心受到伤害,阻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融合教育的促进策略


  1.建立完善的随园就读政策与特殊评价体系
  围绕随园就读政策,解决以及完善政策性漏洞,对融合教育做出完整合理的规划与规定,可以对推动融合教育起到极其显著的作用,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尽快完善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而幼儿园方面也可以向当地相关部门提交建议或说明当地或本园的特殊儿童教育情况。
  2.增加教育资源投入与倾斜
  对于特殊儿童教育应加大资源、资金投入,用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以及特殊儿童教育配套设施设备的完善。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薪资应该适当调整以提高特教教师的积极性。扩大对于特教教师的培养培训,以填补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缺口。
  3.改变公众对特殊儿童的认知
  社会舆论对于现实的影响很大,如果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融合教育的机制,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可以通过讲座等方式向家长说明特殊儿童仅仅是某些方面存在障碍,随园就读并不会对普通儿童造成不利影响等特殊儿童教育方面的常规知识。
  4.在特殊教育中尽可能做到家长参与
  特殊儿童因为其本身障碍的存在,更需要他们最亲近的家人来进行辅助教育,教师也应当对特殊儿童及家长做到耐心、包容与理解等,甚至应给予更多的关怀以及关爱。
  现如今我国越发关注及重视学前教育,普通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同普通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相比,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状况令人堪忧,缺乏对学前随园就读情况的充分掌握和判断,这造成了在全国数十万学前特殊儿童中有很大比例被挡在幼儿园门外无法正常学习。这就需要教育相关部门引起重视,给予支持,让更多的特殊儿童可以走进校园,获得发展。(责任编辑:张 琳)
其他文献
游戏背景  围绕绘本《身体里面有什么》的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已不满足于只停留在绘本表面的浅层阅读,而是逐渐过渡到更深层的精神创作阶段。有的幼儿说,“身体里面有个蛋宝宝”,时而挺着一个大肚子,时而小心翼翼地走路,时而趴着睡觉;有的幼儿说,“身体里面有个恐龙宝宝”,今天变甲龙,明天变肿头龙,后天变霸王龙。还有的幼儿逐渐对“动物小鎮”里动物的身体产生了兴趣,纷纷猜测它们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呢?于是,追随者
期刊
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使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更是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精神。一、创设区域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区域环境是幼儿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场。因此在空间划分上,不仅要有利于幼儿活动,还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根据
期刊
童趣浓厚的民间传统游戏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既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相助,又有相应的各种动作让幼儿活动起来,是幼儿极易掌握的游戏活动。它能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选择以此作为扩展幼儿游戏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又一创新。  經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以发展幼儿创造力为目标,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精华,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创新游戏的组织与
期刊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天性”“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此,将本土民间游戏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探索适宜的课程生长点是我们在课程实践中一直努力推进的方向。基于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依靠得天独厚的园林式户
期刊
游戏,自古以来就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基本的途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民间传统游戏,可以让其重新焕发光彩,同时能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一、民间传統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的内涵和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创新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保持民间传统游戏的魅力,更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所谓创
期刊
奖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学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班级管理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让班级积极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促进班级文化有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奖励行为是有效、科学的呢?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为幼教工作者实施有效奖励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一、奖励的伦理推敲和案例分析  社会交换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在20世纪提出的。它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4—5岁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家乡的美食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美食的背后是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在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中,教师通过幼儿视角记录幼儿的课程故事,追随幼儿经验并为幼儿的深度探索提供支持与
期刊
培养幼儿交往互助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游戏具有群体性,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之初,通过多元化的环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产生合作意识;当合作遇到困难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指导,帮助幼儿提升合作能力。在经历合作体验之后,多元化的快乐体验,带领幼儿感受合作乐趣,则可以激励幼儿以后的合作尝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期刊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教师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
期刊
在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和教研的推动,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阅读已成为教师获得理论提升、专业进阶的重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