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源于生活,许多中学生都有着丰富的地理学生活体验,它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弥足珍贵的“生活宝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合理地对它进行发掘、提炼,选择一些跟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成分与鲜活范例,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变空洞说教为现实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学习到有用的地理并领悟生活中的地理。
一、将生活融入课堂 ,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地理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活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重现与体验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地理的奇妙与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恰逢那几天的天气晴雨变化很大,围绕“天气”这个概念,我首先动员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用自己的体验去描述最近几天感受到的地理现象:
学生A:今天中午的阳光太猛了,把许多同学的头都晒晕了!天空中多飘几朵白云就好!
学生B:昨天放学时那场雨来得太突然,将许多不带伞的帅哥美女淋得像落汤鸡似的,浑身上下哗啦啦地淌水。
学生C:昨天的雨还算客气,20分钟就停了。上星期那场雨才叫凶哩,一整天下着,把我叔将要收割的两块地的庄稼全冲倒了。
学生D:你们几个乌鸦嘴,尽说些不中听的,好像天气专跟咱陆河人作对似的!怎不说说上星期天,我们全班到陆河公园玩,天空蓝蓝的,风儿轻轻地吹,多惬意。几个同学乐得家都不想回了。
根据以上描述,我让学生们归纳天气的概念,再对照课文得出: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变化,叫做天气。这样做,学生往往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通过用生活事实说话,一些抽象而难懂的知识和概念就变得容易理解。
二、将课堂融入生活,让学生透过热点感受地理魅力
地理来源于生活,决定了地理课堂不能孤立于生活而存在;反过来说,生活才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真正意义的地理大课堂。教学中一旦将地理课堂融入生活,走进社会,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而被吸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一边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一边及时将社会生活尤其是“热点事件”引入教学过程,恰如其分地把传统的“地理课堂”变为生活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在地理生活中学习地理,并利用所学去分析社会,解剖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的兴趣,为地理教学增添活力和效果。
如学习《世界石油宝库——西亚》时,我在分析“西亚是一个长期的热点”之前,紧密结合之前油价飚升,原油供应紧张的现象提出问题:“以前大家上学经过加油站时,看到什么现象?”问题一出来,很多学生马上回答:“油站缺油,许多人排队抢购。”我接着问:“油价飚升跟世界上哪个地区最有关系?”大家答:“西亚,西亚盛产石油!”我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再出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在电视国际新闻中,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西亚动荡不安的报道,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给出相关资料和适当启示后,我继续提出问题:“西亚为什么战争不断?美、英、日等国家为什么那么喜欢插手西亚事务?”通过讨论,大家得出结论:一、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五海三洲之地”;二、西亚石油资源极其丰富,成为许多国家拼命争夺的对象;西亚石油产量巨大,其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的供求变化;三、西亚历史和宗教背景复杂,是教派和民族冲突发生最多的地区。这三大因素决定了西亚难以平静、战争不断,成为长期的热点。这样处理比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西亚战乱多发的理由1、2、3、4”收效显著得多。
又如关于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时间确定,有学生在课堂问我,为什么要定在8月8日晚上8时?是不是东方人的传统习惯“888=发发发”使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我略加思考后引导大家分析说:“传统习惯恐怕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它符合我们东方人追求吉庆、祥和的良好愿望;更主要的应是气候因素:同学们回去翻翻日历就会发现,2008的8月8日,是农历立秋的第二天,这时候我们南方开始进入秋雨连绵的季节,而在北京,根据多年的观测综合,则是以凉爽宜人的晴天为主,很适合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场上发挥,创造奇迹……”这样一分析,大家就有了北京气候的初步印象及北京的天气与北京奥运日期安排的关系,知道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地理”。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社会,各种各样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它们既是社会集中关注的焦点,又是中学生学习与成长中急切想解开的知识之迷,教师若能恰如其分地把它们融入地理大课堂,就能起到延伸教材、开拓视野、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无疑是一种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责任编辑罗峰
一、将生活融入课堂 ,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
地理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好老师,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活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愉悦的“生活重现与体验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地理的奇妙与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恰逢那几天的天气晴雨变化很大,围绕“天气”这个概念,我首先动员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用自己的体验去描述最近几天感受到的地理现象:
学生A:今天中午的阳光太猛了,把许多同学的头都晒晕了!天空中多飘几朵白云就好!
学生B:昨天放学时那场雨来得太突然,将许多不带伞的帅哥美女淋得像落汤鸡似的,浑身上下哗啦啦地淌水。
学生C:昨天的雨还算客气,20分钟就停了。上星期那场雨才叫凶哩,一整天下着,把我叔将要收割的两块地的庄稼全冲倒了。
学生D:你们几个乌鸦嘴,尽说些不中听的,好像天气专跟咱陆河人作对似的!怎不说说上星期天,我们全班到陆河公园玩,天空蓝蓝的,风儿轻轻地吹,多惬意。几个同学乐得家都不想回了。
根据以上描述,我让学生们归纳天气的概念,再对照课文得出: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变化,叫做天气。这样做,学生往往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通过用生活事实说话,一些抽象而难懂的知识和概念就变得容易理解。
二、将课堂融入生活,让学生透过热点感受地理魅力
地理来源于生活,决定了地理课堂不能孤立于生活而存在;反过来说,生活才是我们致力追求的真正意义的地理大课堂。教学中一旦将地理课堂融入生活,走进社会,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而被吸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一边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一边及时将社会生活尤其是“热点事件”引入教学过程,恰如其分地把传统的“地理课堂”变为生活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在地理生活中学习地理,并利用所学去分析社会,解剖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的兴趣,为地理教学增添活力和效果。
如学习《世界石油宝库——西亚》时,我在分析“西亚是一个长期的热点”之前,紧密结合之前油价飚升,原油供应紧张的现象提出问题:“以前大家上学经过加油站时,看到什么现象?”问题一出来,很多学生马上回答:“油站缺油,许多人排队抢购。”我接着问:“油价飚升跟世界上哪个地区最有关系?”大家答:“西亚,西亚盛产石油!”我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再出个问题让大家思考:在电视国际新闻中,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西亚动荡不安的报道,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给出相关资料和适当启示后,我继续提出问题:“西亚为什么战争不断?美、英、日等国家为什么那么喜欢插手西亚事务?”通过讨论,大家得出结论:一、西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五海三洲之地”;二、西亚石油资源极其丰富,成为许多国家拼命争夺的对象;西亚石油产量巨大,其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的供求变化;三、西亚历史和宗教背景复杂,是教派和民族冲突发生最多的地区。这三大因素决定了西亚难以平静、战争不断,成为长期的热点。这样处理比机械地向学生灌输“西亚战乱多发的理由1、2、3、4”收效显著得多。
又如关于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时间确定,有学生在课堂问我,为什么要定在8月8日晚上8时?是不是东方人的传统习惯“888=发发发”使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提问,我略加思考后引导大家分析说:“传统习惯恐怕仅仅是其中一方面,它符合我们东方人追求吉庆、祥和的良好愿望;更主要的应是气候因素:同学们回去翻翻日历就会发现,2008的8月8日,是农历立秋的第二天,这时候我们南方开始进入秋雨连绵的季节,而在北京,根据多年的观测综合,则是以凉爽宜人的晴天为主,很适合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场上发挥,创造奇迹……”这样一分析,大家就有了北京气候的初步印象及北京的天气与北京奥运日期安排的关系,知道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地理”。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社会,各种各样的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它们既是社会集中关注的焦点,又是中学生学习与成长中急切想解开的知识之迷,教师若能恰如其分地把它们融入地理大课堂,就能起到延伸教材、开拓视野、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无疑是一种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