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写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与生活有机结合。
关键词:习作;生活;源头活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叶圣陶也曾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写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与生活有机结合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由于年龄阶段的原因,大部分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尚未养成。为了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把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我让孩子们写日记,有时候是片段,有时候是作文,有时候是几句简短的话,只要能够阐述自己当时的想法感受,表述自己的心情就可以。步入四年级的孩子,让他们写写景作文常常见他们咬着笔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些程度好一点的学生能写一点,可写出的作文也不生动,没有观察顺序,杂乱无章。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作文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户外,真正地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我选取好的景点,慢慢地引导学生观察。我把学生的视线引向远处的那一片片金色的油菜地,让学生看阳关照耀下的油菜地是怎样的?微风吹过油菜地时的样子?走进田野,引导学生看看油菜花上的蜜蜂在干什么,由蜜蜂采蜜又想到了什么?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在无形之中教给了学生该怎样去观察,按怎样的顺序去观察,学生回到教室后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不同凡响了。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我常跟班上的学生说:其实生活中不是无事可写,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生活中一件偶发的事情、一堂精彩的课、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小矛盾、一点感悟其实都是写作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写作点,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自我教育,从而学会写作。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的:全校刚举行过卫生大评比,学生那劳动时的认真和热情我是感受过的,可最后却只写了“清洁”。我没放过这个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上课铃响了,我装作若无其事,走到教室门口,故意顿了顿,盯着门上那两字用夸张的语气说:“啊?清洁?不可能吧?”学生听见我响亮的声音和质疑的语气,都难过的低下了头。于是我还原了昨天的场面:“昨天下午,我看见我们班的一个个战士都守住自己‘疆土’,把自己的‘领域’打扫得干净彻底,地上有粉笔划过的痕迹,我们班学生用抹布去洗;墙上有“前辈”留下的“足迹”,我们班学生用铁纱布在擦;地上有混着水的泥巴,我们班刘××为了清洁彻底,用手把它弄进垃圾桶……”听完这些,学生又争论起来了,到底是为什么?最后班长低声地说:老师,不知道是谁把我们班的脏抹布挂起来了,评比的老师见了,就说抹布没洗干净。我听了,长叹一声:哎,都怪那块脏抹布!同学们,这次的评比,你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请以“哎!都怪那块脏抹布”或“一块脏抹布惹的祸”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都是有感而发,写的都是内心深处最想说的话,所以,写得非常精彩。
三、适当地拓展、丰富学生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地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本领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时,我组织学生玩《背夹球比赛》,然后自己在一旁用相机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由于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情和在活动中的表现,会忽略一些该有的动作、外貌、神态描写,我把我所拍的镜头做成一张张幻灯片,把那些有趣的镜头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看见这些幻灯片中别人和自己的表情、动作,都打开了话匣子,都有话要说。在孩子们兴致高涨时,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最难忘的一个镜头。一个个镜头串联在一起,那便成了一篇精彩的作文。
四、引导学生追求和热爱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认识到: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只有学生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有积极的作文态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的素材,在生活中迸发写作的灵感吧。
参考文献:
袁利娟.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5).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小学)
关键词:习作;生活;源头活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叶圣陶也曾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章。”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写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与生活有机结合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由于年龄阶段的原因,大部分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尚未养成。为了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把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我让孩子们写日记,有时候是片段,有时候是作文,有时候是几句简短的话,只要能够阐述自己当时的想法感受,表述自己的心情就可以。步入四年级的孩子,让他们写写景作文常常见他们咬着笔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有些程度好一点的学生能写一点,可写出的作文也不生动,没有观察顺序,杂乱无章。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教学《春天来了》这一作文时,我带领学生走出户外,真正地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我选取好的景点,慢慢地引导学生观察。我把学生的视线引向远处的那一片片金色的油菜地,让学生看阳关照耀下的油菜地是怎样的?微风吹过油菜地时的样子?走进田野,引导学生看看油菜花上的蜜蜂在干什么,由蜜蜂采蜜又想到了什么?这样引导学生观察,在无形之中教给了学生该怎样去观察,按怎样的顺序去观察,学生回到教室后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不同凡响了。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我常跟班上的学生说:其实生活中不是无事可写,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生活中一件偶发的事情、一堂精彩的课、一次有趣的活动、一个小矛盾、一点感悟其实都是写作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写作点,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自我教育,从而学会写作。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的:全校刚举行过卫生大评比,学生那劳动时的认真和热情我是感受过的,可最后却只写了“清洁”。我没放过这个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上课铃响了,我装作若无其事,走到教室门口,故意顿了顿,盯着门上那两字用夸张的语气说:“啊?清洁?不可能吧?”学生听见我响亮的声音和质疑的语气,都难过的低下了头。于是我还原了昨天的场面:“昨天下午,我看见我们班的一个个战士都守住自己‘疆土’,把自己的‘领域’打扫得干净彻底,地上有粉笔划过的痕迹,我们班学生用抹布去洗;墙上有“前辈”留下的“足迹”,我们班学生用铁纱布在擦;地上有混着水的泥巴,我们班刘××为了清洁彻底,用手把它弄进垃圾桶……”听完这些,学生又争论起来了,到底是为什么?最后班长低声地说:老师,不知道是谁把我们班的脏抹布挂起来了,评比的老师见了,就说抹布没洗干净。我听了,长叹一声:哎,都怪那块脏抹布!同学们,这次的评比,你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请以“哎!都怪那块脏抹布”或“一块脏抹布惹的祸”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交上来的作文都是有感而发,写的都是内心深处最想说的话,所以,写得非常精彩。
三、适当地拓展、丰富学生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地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本领的舞台。例如,在教学《一次有趣的课外活动》时,我组织学生玩《背夹球比赛》,然后自己在一旁用相机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由于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情和在活动中的表现,会忽略一些该有的动作、外貌、神态描写,我把我所拍的镜头做成一张张幻灯片,把那些有趣的镜头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看见这些幻灯片中别人和自己的表情、动作,都打开了话匣子,都有话要说。在孩子们兴致高涨时,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笔描绘自己最难忘的一个镜头。一个个镜头串联在一起,那便成了一篇精彩的作文。
四、引导学生追求和热爱生活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深认识到: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只有学生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有积极的作文态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的素材,在生活中迸发写作的灵感吧。
参考文献:
袁利娟.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05).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