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抽象性,但是又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倘若教师一味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会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会使他们越来越抵触数学学习。对此,教师可站在生活角度上,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创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教学应用
前言:小学生由于年龄以及经历的影响,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会过多地依赖形象思维。但数学却是一门偏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
1. 引导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
数学是一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或多或少地体现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尤为明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站在生活角度上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应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加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意识,奠定核心素养发展基础。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生活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迷宫。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经历排队。根据这一现象,教师便可以引入“队列”的数学知识;针对于买东西这一行为,教师可以引入“混合运算”的知识;针对于彩票,可引入概率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穿插一些德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单凭中彩票的概率是无法让自己一劳永逸的。站在数学视角上,看清楚彩票背后的利益关系,增强教学价值。
2. 创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低,自身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差。在面对具有较高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时,很容易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压力。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以及其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构建合适的生活情境。由于生活与学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会放下心中的压力,舒缓紧张感,主动投身于知识探究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
在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贯彻趣味原则及贴合原则。一方面,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一定趣味性,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情境要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建情境,造成本末倒置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找出教室内的圆形物品。或者鼓励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总结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圆形物品,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比如,在讲解“百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则可引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商场打折情境,鼓励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根据打折的折扣,计算商品的实际价格。将抽象的信息,用常见的生活常识,生活现象解读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数学思想。
3. 运用数学知识联系生活
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时,教师必须要注意贯彻理实结合的原则,带领学生开展实质性的生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例如,在完成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以生活为主题的数学竞赛,或者数学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所了解的数学知识,制作一些简单的小作品,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讲解完三视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视图,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想象,画出这些视图下的模型,并将其制作成真实的作品。
在借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要理清生活内容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重点带领学生剖析知识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前设定好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然后针对性地选择生活案例,以有效的生活情境作为载体,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解“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比较常见的商场抽奖作为主要案例,也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个小的抽奖活动。例如,在纸箱中放入不同颜色的球,并告知学生中奖的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计算中奖的概率,了解球数量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一生活情境背后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在课堂任务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制作简单的小作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有很多情境都会应用到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在创建生活情境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并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讲解“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中,测量家中的地板面积。同时教师也可创设更加真实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以装修为主题,询问家长家中地砖或地板的单价,并通过自主测量面积的方式计算总价。如此一來,学生既巩固了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实践水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领域,生活化教学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有助于教学效率的加强,也可辅助学生减缓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有效性。生活化教学法最直接的展示便是创建生活情境。为进一步加强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效率,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构建完善的生活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逻辑,完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安汝强.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9(02):20.
[2] 李俊杰.浅谈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09):212-21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情境 教学应用
前言:小学生由于年龄以及经历的影响,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会过多地依赖形象思维。但数学却是一门偏重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效果,也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
1. 引导学生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
数学是一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或多或少地体现数学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尤为明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站在生活角度上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应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加强学生的数学逻辑意识,奠定核心素养发展基础。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生活本身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迷宫。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根据一些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经历排队。根据这一现象,教师便可以引入“队列”的数学知识;针对于买东西这一行为,教师可以引入“混合运算”的知识;针对于彩票,可引入概率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穿插一些德育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单凭中彩票的概率是无法让自己一劳永逸的。站在数学视角上,看清楚彩票背后的利益关系,增强教学价值。
2. 创建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低,自身的逻辑能力与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差。在面对具有较高抽象性的数学知识时,很容易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压力。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以及其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构建合适的生活情境。由于生活与学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会放下心中的压力,舒缓紧张感,主动投身于知识探究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
在生活情境教学中,教师需要贯彻趣味原则及贴合原则。一方面,所创设的情境要具有一定趣味性,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情境要贴合教学内容与教学主题,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建情境,造成本末倒置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找出教室内的圆形物品。或者鼓励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总结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圆形物品,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比如,在讲解“百分数”的概念时,教师则可引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商场打折情境,鼓励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根据打折的折扣,计算商品的实际价格。将抽象的信息,用常见的生活常识,生活现象解读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数学思想。
3. 运用数学知识联系生活
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时,教师必须要注意贯彻理实结合的原则,带领学生开展实质性的生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知识的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
例如,在完成某一知识点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以生活为主题的数学竞赛,或者数学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应用自己所了解的数学知识,制作一些简单的小作品,加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比如,讲解完三视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视图,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想象,画出这些视图下的模型,并将其制作成真实的作品。
在借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也需要理清生活内容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重点带领学生剖析知识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提前设定好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然后针对性地选择生活案例,以有效的生活情境作为载体,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解“概率”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比较常见的商场抽奖作为主要案例,也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一个小的抽奖活动。例如,在纸箱中放入不同颜色的球,并告知学生中奖的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的方式,计算中奖的概率,了解球数量与概率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一生活情境背后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在课堂任务结束后,教师还需要布置一些生活化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制作简单的小作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生活中,有很多情境都会应用到小学数学知识。教师在创建生活情境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并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讲解“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中,测量家中的地板面积。同时教师也可创设更加真实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以装修为主题,询问家长家中地砖或地板的单价,并通过自主测量面积的方式计算总价。如此一來,学生既巩固了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实践水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领域,生活化教学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有助于教学效率的加强,也可辅助学生减缓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有效性。生活化教学法最直接的展示便是创建生活情境。为进一步加强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效率,教师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创建合适的教学情境,构建完善的生活教学体系,逐步培养学生数学逻辑,完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安汝强.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9(02):20.
[2] 李俊杰.浅谈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09):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