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立德树人和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改革在不断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近年来,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百花齐放,许多地区的线上教育模式也应运而生。
地理学科在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初二会考范围,应试负担较小,大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是每一位一线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PBL及微课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学习的目的。PBL的教学模式最开始服务于医学领域的难点教学,医学生们从问题出发学习,能够帮助其更有针对性地内化枯燥复杂的医学知识,颇有成效。此后,PBL教学模式逐渐推广至其他教育教学领域。
微课教学则是以短而精的教学视频为主,一般是将教学的重难点或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高效呈现在8分钟以内的视频当中,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其次,微课资源的容量较小,适应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
现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获取和检索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基于PBL的教学模式以及微课教学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并建构知识框架,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微课结合PBL的“线上+线下”教学实践
下面通过笔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的“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例谈如何通过微课以及PBL模式来进行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篇章,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聚焦本区域的人口、粮食及环境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的地理价值观,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 学情分析
我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总体来说思维活跃,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浓厚,乐于探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较难全面地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现象背后的成因和影响。在能力层面,本班学生具备初步的读图能力、资料筛选和分析能力,但对地理景观图及各类地图进行空间联系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结合地图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出本区主要的人种及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状况。
2. 综合思维:运用景观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资料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
3.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因地制宜,和谐发展的人地观。
4. 地理实践力:通过情景“一带一路”蒙内铁路的建设,培养从生活中发现并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本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整体采用PBL的教学模式,用时事热点“一带一路”中蒙内铁路的建设情境贯穿教学。首先通过线上“问题导向式”的自制微课进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关本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的相关知识点。在学生掌握了本区域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再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于线下教学,通过情境设置、问题导向、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思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1. “线上”基于PBL的微课教学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时事热点“一带一路”中蒙内铁路的建设
(1)在工程建设前期,需要从中国运送起重设备至当地你会选择哪种运输方式呢?(海运)说一说沿途经过的海洋?(对应海陆位置的学习)
(2)工程师们也需要准备一些个人生活物品,冬天去也不需要棉袄,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应维度位置的学习)
(3)刚来的时候,许多工程师们都出现了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这和本区的地形地势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试分析本区的地形地势特征。(对应地形地势的学习)
(4)部分蒙内铁路采用涵洞式和桥梁式的设计(动物迁徒通道),联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试分析这里的动物季节性迁徒的原因。(对应气候特征的学習)
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读图归纳。
2. “线下”融合PBL的课堂教学
课前准备:(1)自学微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2)查阅资料图片,了解本区人文风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提出问题: (1)组内交流并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特的人文风情。
(2)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条件?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如何应对?
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1)搜集资料,自主学习。
(2)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3)讨论、记录、准备发言。
培养团队协作力,发散思维能力,合作解决具体的问题。 成果展示:(1)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结果。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讨论与反思
为了使微课结合PBL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果,使其能广泛地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前期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
(一)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设置真实有趣的情境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情境应当以学生的生活观察、感受及经验为基础,贴近生活,有生活趣味的真实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激思导学。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
PBL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欲望,内化学习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问题的设计贴近生活。这是由地理课程标准、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师的教学目的所共同决定的。生活化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引起学生探索的共鸣。
2. 问题的设计有开放性。PBL问题导向模式认为,问题是引导过程而非最终结果,用开放性的问题来讨论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 问题的设计有层次。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给学生更广阔的合作学习的空间。
4. 问题的设计有联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为发展学生服务。教师提出问题应具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发展新知,培养能力,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在线微课学习、分组讨论、研究成果汇报等不同学习环节中的表现。由于學生的个体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师的评价也要“因材施评”,多用鼓励的态度去评价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在每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以求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完善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
五、结语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微课教学视频为核心的网络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线上和线下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微课结合PBL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设计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凌宇.PBL引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J].中学地理参考,2020(04):50-52.
[2] 高双凤,邵冬.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9):162.
[3] 罗春,阳金秀.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变革——从“微课”迈向“增强现实(AR)”[J].中学地理参考,2018(04):38-4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立德树人和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改革在不断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近年来,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百花齐放,许多地区的线上教育模式也应运而生。
地理学科在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属于初二会考范围,应试负担较小,大部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是每一位一线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PBL及微课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内化学习的目的。PBL的教学模式最开始服务于医学领域的难点教学,医学生们从问题出发学习,能够帮助其更有针对性地内化枯燥复杂的医学知识,颇有成效。此后,PBL教学模式逐渐推广至其他教育教学领域。
微课教学则是以短而精的教学视频为主,一般是将教学的重难点或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高效呈现在8分钟以内的视频当中,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其次,微课资源的容量较小,适应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
现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获取和检索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基于PBL的教学模式以及微课教学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并建构知识框架,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微课结合PBL的“线上+线下”教学实践
下面通过笔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一课的“线上+线下”的教学实践,例谈如何通过微课以及PBL模式来进行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构建高效地理课堂。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篇章,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聚焦本区域的人口、粮食及环境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和人地协调的地理价值观,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 学情分析
我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总体来说思维活跃,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兴趣浓厚,乐于探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较难全面地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现象背后的成因和影响。在能力层面,本班学生具备初步的读图能力、资料筛选和分析能力,但对地理景观图及各类地图进行空间联系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
1. 区域认知:结合地图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出本区主要的人种及特色的文化习俗;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状况。
2. 综合思维:运用景观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资料说出本区主要的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影响。
3.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因地制宜,和谐发展的人地观。
4. 地理实践力:通过情景“一带一路”蒙内铁路的建设,培养从生活中发现并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本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设计思路
本节课整体采用PBL的教学模式,用时事热点“一带一路”中蒙内铁路的建设情境贯穿教学。首先通过线上“问题导向式”的自制微课进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关本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的相关知识点。在学生掌握了本区域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再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于线下教学,通过情境设置、问题导向、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思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过程
1. “线上”基于PBL的微课教学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时事热点“一带一路”中蒙内铁路的建设
(1)在工程建设前期,需要从中国运送起重设备至当地你会选择哪种运输方式呢?(海运)说一说沿途经过的海洋?(对应海陆位置的学习)
(2)工程师们也需要准备一些个人生活物品,冬天去也不需要棉袄,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对应维度位置的学习)
(3)刚来的时候,许多工程师们都出现了头疼、胸闷等高原反应,这和本区的地形地势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试分析本区的地形地势特征。(对应地形地势的学习)
(4)部分蒙内铁路采用涵洞式和桥梁式的设计(动物迁徒通道),联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点,试分析这里的动物季节性迁徒的原因。(对应气候特征的学習)
引导学生们提出问题,学会自主学习,读图归纳。
2. “线下”融合PBL的课堂教学
课前准备:(1)自学微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2)查阅资料图片,了解本区人文风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提出问题: (1)组内交流并介绍撒哈拉以南非洲独特的人文风情。
(2)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经济有哪些优势条件?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3)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如何应对?
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1)搜集资料,自主学习。
(2)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3)讨论、记录、准备发言。
培养团队协作力,发散思维能力,合作解决具体的问题。 成果展示:(1)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结果。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四、讨论与反思
为了使微课结合PBL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果,使其能广泛地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前期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
(一)创设真实有趣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设置真实有趣的情境能够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情境应当以学生的生活观察、感受及经验为基础,贴近生活,有生活趣味的真实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激思导学。
(二)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
PBL模式以问题为导向,科学合理的问题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思考的欲望,内化学习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问题的设计贴近生活。这是由地理课程标准、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师的教学目的所共同决定的。生活化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引起学生探索的共鸣。
2. 问题的设计有开放性。PBL问题导向模式认为,问题是引导过程而非最终结果,用开放性的问题来讨论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 问题的设计有层次。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给学生更广阔的合作学习的空间。
4. 问题的设计有联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的最终目的还是为教学服务,为发展学生服务。教师提出问题应具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完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发展新知,培养能力,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在线微课学习、分组讨论、研究成果汇报等不同学习环节中的表现。由于學生的个体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师的评价也要“因材施评”,多用鼓励的态度去评价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学生在每个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以求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完善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
五、结语
“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微课教学视频为核心的网络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线上和线下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微课结合PBL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不断创新设计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凌宇.PBL引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深度学习[J].中学地理参考,2020(04):50-52.
[2] 高双凤,邵冬.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29):162.
[3] 罗春,阳金秀.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变革——从“微课”迈向“增强现实(AR)”[J].中学地理参考,2018(0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