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教育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在此背景下,文言文大量渗透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但是,文言文晦涩复杂,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教学策略,争取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语法十分复杂,对于以现代文阅读为主的初中生而言有很大的学习难度。而且,很多教师观念传统,在教学形式上缺乏求新求变的意识,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限制了学生文言文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困境和需求,极力构建精彩有趣、自由民主的活力课堂,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得到更多收益。
1.引入趣味元素,创设精彩情境
文言文语言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囿于传统的理念和形式,只会加重课堂的沉闷氛围,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而且,初中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他们的学习动力基本靠兴趣来维持。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适当引入趣味元素,比如影视、音乐等等。这一方面可以丰富知识和信息的呈现方式,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可以构建精彩的课堂情境,唤起学生的热情,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时,鉴于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周亚夫以及这篇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很难产生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电视剧《美人心计》或者《汉武大帝》中与周亚夫有关的片段,然后设计一些问题,如:周亚夫为什么深得皇帝信任?剧中周亚夫的结局是什么?跟真实的历史是否相吻合?在精彩的影视情境的感染下,学生便会对周亚夫以及其相关事迹产生兴趣,并且看过这两部电视剧的学生也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以上铺垫,学生便能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知欲,进而主动展开阅读和探究,以为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构建打开良好开端。
2.开放学习形式,引导自主探究
初中生从小接触的是现代文阅读,很少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所以他们的文言文基础普遍薄弱,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正因如此,教师才要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但是,初中阶段师生之间的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很多教师缺乏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兴趣,并且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常以灌输为主,侵占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限制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进步。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开放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略,尽量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之趣,得到文言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鉴于这篇文章难度适中,并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文尽量均匀地分成四部分,然后让各组选择一部分进行学习,主要探究任务是:
(1)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古汉语字典翻译课文;
(2)分析文中的语法现象,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并进行分类整理;
(3)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教师可以让各组派出代表呈现探究结果,让学生互相提问、点评,教师则负责最后的补充、指导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文言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各方面素养的发展。
3.联系现实生活,加强思想教育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人学者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个人人生经历的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探索、学习和传承。而且,语文因其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一直以来都担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文言文大量涌入语文教材,为实现语文的德育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现实意义,借此加强思想和品德教育,以升华文言文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并总结文中出现的牡丹、菊花、莲花这三种花的特点,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品格。然后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周敦颐作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借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处世理念和情志。而我们作为初中生,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不文明现象,比如乱扔垃圾、考试作弊、不尊重服务人员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莲花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拒绝不文明行为,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需求,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呈现文言文课堂生动有趣的新面貌,讓学生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以及快乐的学习体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巩克峰.试论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9(36):151-152.
[2]孟艳杰.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11):142-143.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语法十分复杂,对于以现代文阅读为主的初中生而言有很大的学习难度。而且,很多教师观念传统,在教学形式上缺乏求新求变的意识,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限制了学生文言文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困境和需求,极力构建精彩有趣、自由民主的活力课堂,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得到更多收益。
1.引入趣味元素,创设精彩情境
文言文语言晦涩难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囿于传统的理念和形式,只会加重课堂的沉闷氛围,降低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而且,初中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他们的学习动力基本靠兴趣来维持。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适当引入趣味元素,比如影视、音乐等等。这一方面可以丰富知识和信息的呈现方式,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可以构建精彩的课堂情境,唤起学生的热情,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学习《周亚夫军细柳》一课时,鉴于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周亚夫以及这篇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很难产生阅读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电视剧《美人心计》或者《汉武大帝》中与周亚夫有关的片段,然后设计一些问题,如:周亚夫为什么深得皇帝信任?剧中周亚夫的结局是什么?跟真实的历史是否相吻合?在精彩的影视情境的感染下,学生便会对周亚夫以及其相关事迹产生兴趣,并且看过这两部电视剧的学生也可以介绍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以上铺垫,学生便能对课文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知欲,进而主动展开阅读和探究,以为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构建打开良好开端。
2.开放学习形式,引导自主探究
初中生从小接触的是现代文阅读,很少受到古代文学的熏陶,所以他们的文言文基础普遍薄弱,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正因如此,教师才要多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但是,初中阶段师生之间的文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很多教师缺乏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兴趣,并且急于求成,在教学过程中常以灌输为主,侵占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限制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进步。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开放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方略,尽量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之趣,得到文言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课时,鉴于这篇文章难度适中,并且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可以将课文尽量均匀地分成四部分,然后让各组选择一部分进行学习,主要探究任务是:
(1)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古汉语字典翻译课文;
(2)分析文中的语法现象,比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等,并进行分类整理;
(3)分析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教师可以让各组派出代表呈现探究结果,让学生互相提问、点评,教师则负责最后的补充、指导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文言文学习能力以及语文各方面素养的发展。
3.联系现实生活,加强思想教育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人学者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对历史经验教训以及个人人生经历的总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体现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探索、学习和传承。而且,语文因其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一直以来都担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文言文大量涌入语文教材,为实现语文的德育功能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章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构建相应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现实意义,借此加强思想和品德教育,以升华文言文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并总结文中出现的牡丹、菊花、莲花这三种花的特点,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品格。然后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周敦颐作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借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处世理念和情志。而我们作为初中生,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发生的不文明现象,比如乱扔垃圾、考试作弊、不尊重服务人员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莲花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拒绝不文明行为,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真正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需求,积极改进教学策略,呈现文言文课堂生动有趣的新面貌,讓学生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以及快乐的学习体验,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巩克峰.试论如何优化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9(36):151-152.
[2]孟艳杰.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路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9(1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