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存在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特点,致使学生整体复习效率低、接受度差,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通过阐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及具体应用,指出思维导图在实现学生课堂复习主动参与化、效率提高化、主动运用化的教学目的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34-02
  很多教师在上复习课时都是运用“整理知识点—题型练习—教师点评”的教学模式,甚至一些教师只是简单罗列出复习章节的知识点,再安排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复习题目后就感觉大功告捷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复习课呈现低效率、师生疲惫的状态。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并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就有必要找一種既能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框架,又能将知识与题目有效结合起来,还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工具,即思维导图。
  笔者就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复习课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前画图,梳理知识
  绘制思维导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整理出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们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能会有不完整、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地方,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个性化的反思,并带着问题和困惑走进了课堂。在复习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并提出绘图要求,即将整理知识、实际应用、易错题型等几部分都要体现在思维导图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梳理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总结方法,找出困惑并进行查漏补缺。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记录下学生的困惑,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二、课中交流,完善导图
  课堂上的交流是很重要是环节。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数学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由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每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也不同。因此,在课堂中可先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同组同学的思路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教师可选取部分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复习课上,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了火花:有的学生将要复习的内容分为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易错题四大类,如图1;也有学生根据教材顺序将要复习的内容分为四边形、特征、周长、易错点四部分,如图2。无论是哪一种分类方式的思维导图,都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增加了记忆的乐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完善,复习导图
  在出完美的思维导图后,学生已经能够发现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的一些优缺点了。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兴趣,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完善、修正、调整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是进一步对知识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消化本章节的内容。
  图3和图4是一位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分别绘制的导思维图。由这两幅图可以看出学生在认识上的几点变化:
  第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相关公式补充得更完整了,长方形周长公式中的“×2”用了红颜色,突出了这个重点内容。
  第二,补充了漏掉的易错题。在易错题型中增加了有一面靠墙的情况,并总结出了这种题型的解决方法。
  第三,对每一个板块的用色不同,看上去分类更明晰,记忆更方便。通过整理思维导图,这位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完善、更清晰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自然更透彻。有了这个思维导图,学生日后再次复习本章节的内容也会感觉很轻松。
  因此,在数学复习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但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建构知识框架,突破重难点和易错点,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当然,思维导图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要趋利避劣,让思维导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宝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01.
  [2] 东尼·博赞.博赞学习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01.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重要的能力之一。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借助动手操作,让思维有物可参”“呈现动态图式,让思维有迹可循”“鼓励合情推理,让思维有据可依”三个途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发展。  [关键词]数学思维 能力培养 动手操作 动态图式 合情推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36  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表面
[摘 要]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意图、班级不同情况、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等进行精心设计。练习设计应体现高质量和高思维含量;应富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体现出灵活多样性的帅气和开放性的大气,从而能从质与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高、富、帅” 课堂练习 新追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教学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机械重复性教学、雷同反复式教学、纠结于细枝末节的问题等。减少教学浪费现象,应从精简课堂开始。以“积的变化规律”一课为例,将两课时的教学容量精减为一课时来完成教学,大大减少了教学浪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浪费;精简课堂;积的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
有效教学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一堂好课不是偶然的,需要教师执著地追求与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创造性地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善用教材,活用教材,使教材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架起
[摘 要]教学是“开窗”,不是“围墙”。如何让教学能为学生的学习打开一扇扇窗户,其根本还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演绎。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基于教材从“文本之中”学,延拓教材到“文本之外”寻,超越教材向“文本之上”引。  [关键词]数学学习 文本之中 文本之外 开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0
[摘 要]教学素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也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媒介。不同的素材,或是相同素材呈现方式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教学效果。重新解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素材选择和处理过于简单、素材利用率低等问题,结合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素材的分析,探索有效选择和应用教学素材的方法和对策,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
让我们先看一则“射线”教学片断。  一、案例点击:冗长的教学语言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一条水渠的一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它的一个切面,它有两个闸门,把水蓄在中间。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水渠的两个闸门就像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蓄在中间的水就像是线段中间的那条直直的线。那么,两个闸门间的距离,我们可以看成是线段的什么呢?  生:线段的长。(课件演示:抽象出一条线段,并闪烁)  师:现在如果我们把线段的
[摘 要]对学生来说,体积单位的换算比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换算更为抽象和难懂。通过三次教学,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操作活动中,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推测,找到体积单位间的数量关系,在直观感知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体积单位;换算;操作;想象;迁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0-0018-02  【教学思考】  单位换算的学习
[摘 要]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成为创造的有力支撑点。  [关键词]问题 创造 提问 点燃火花 点化方法 点亮欲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5-032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
[摘 要]作为一年级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主要活动是让学生剪莫比乌斯圈,通过其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好玩,从而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关键词]莫比乌斯圈;拓扑;完整的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09-03  我在提出“全景式数学教育”后,尝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