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期待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生涯的主人公,在数学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基于此,小学数学课堂展开了以生活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感知数学意义,积累知识经验,逐渐生成数学学习能力,成为独立的数学学习个体。本文就生活体验教学展开了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学习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黄河”,孕育了数学知识与文化。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智慧,丰富和发展知识理论,构建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可以说,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鉴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课程改革提出了体验教学理念,主张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现象中体验数学本质并自然理解抽象知识,发展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数学学习能力。那么,以生活体验为中心,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呢?针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数学运算素养
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关于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运算方法和技巧,更要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存在的意义,提高实际运算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数学运算能力,树立数学运算意识,增强数学运算素养,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以“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我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掌握混合运算方法,培养运算素养,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提供生活情境,即: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儿,他们中一个人玩儿了碰碰车,花费35元,三个人一起玩儿了扎气球,每人1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运算过程:15×3=45,45+35=80;然后,再次给出几个生活场景,鼓励学生说出运算顺序;最后,引导学生对比这些算式的运算过程,找出规律,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生活情境的体验中理解掌握了混合运算规律,增强了数学运算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二、实操生活素材,强化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概念、定理如何形成?它们形成于不断的生活实践,是生活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一些生活素材组织实践活动,经历数学知识、原理产生的过程,历经概括、总结、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生成数学抽象素养,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以“面积”的教学为例,“什么是面积”、“面积从何而来”,初次面对面积知识,学生会有这些疑问,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解除疑问,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概念,提高数学学习能力。鉴于此,我组织了关于生活素材的实操活动,通过摸、比、剪、画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物到抽象知识的过渡过程,建构“面积”知识,建立“面积”的空间观念。具体来说,首先,摸一摸、比一比,对比感知黑板、橡皮以及书本等不同物体面的大小;其次,剪一剪、画一画,要求学生剪出两个面不一样的图形,然后用彩笔画出不同图形的面,直观感受面的大小;最后,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思考面的大小和面积大小的关系,总结面积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生活素材的感知与实践,学生经历了从生活现象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思维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三、观察生活现象,发展問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部分内容属于观察性质的简单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就可以发现数学规律,从而理解掌握知识本质,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鉴于此,以体验生活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观察生活现象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真实接触生活,从一些现象观察中分析出规律性的知识,发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整体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以“数学广角──搭配(二)”的教学为例,我组织了生活现象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学习能力。具体来说,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常见的生活现象,即:小红周一穿牛仔上衣和短裙,周二穿牛仔上衣和红裙子,周三穿牛仔上衣和牛仔裤,周四穿T恤和红裙子,周五穿T恤和短裙,周六穿T恤和牛仔裤;其次,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小红的搭配方法;然后,从搭配方法抽象出解决“搭配”问题的一般规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增强了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生活体验是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生成并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组织恰当的生活体验教学,让学生在数学互动中抓住数学本质,深厚知识原理,整体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卜志桂.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J].速读(下旬),2017,(12):128-129.
[2]黄宜滨.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数学[J].数学大世界,2018,000(006):P.26-26.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体验;学习能力
生活是数学的“黄河”,孕育了数学知识与文化。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智慧,丰富和发展知识理论,构建完善数学知识体系。可以说,数学从生活中走来,又回到生活中去。鉴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课程改革提出了体验教学理念,主张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现象中体验数学本质并自然理解抽象知识,发展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数学学习能力。那么,以生活体验为中心,学生如何才能有效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呢?针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数学运算素养
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关于数学运算素养的培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运算方法和技巧,更要让学生理解数学运算存在的意义,提高实际运算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数学运算能力,树立数学运算意识,增强数学运算素养,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以“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我创设了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掌握混合运算方法,培养运算素养,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具体来说:首先,提供生活情境,即: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儿,他们中一个人玩儿了碰碰车,花费35元,三个人一起玩儿了扎气球,每人1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其次,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运算过程:15×3=45,45+35=80;然后,再次给出几个生活场景,鼓励学生说出运算顺序;最后,引导学生对比这些算式的运算过程,找出规律,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生活情境的体验中理解掌握了混合运算规律,增强了数学运算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二、实操生活素材,强化数学抽象素养
数学概念、定理如何形成?它们形成于不断的生活实践,是生活现象的高度抽象概括。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一些生活素材组织实践活动,经历数学知识、原理产生的过程,历经概括、总结、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生成数学抽象素养,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以“面积”的教学为例,“什么是面积”、“面积从何而来”,初次面对面积知识,学生会有这些疑问,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解除疑问,使学生真正理解“面积”概念,提高数学学习能力。鉴于此,我组织了关于生活素材的实操活动,通过摸、比、剪、画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实物到抽象知识的过渡过程,建构“面积”知识,建立“面积”的空间观念。具体来说,首先,摸一摸、比一比,对比感知黑板、橡皮以及书本等不同物体面的大小;其次,剪一剪、画一画,要求学生剪出两个面不一样的图形,然后用彩笔画出不同图形的面,直观感受面的大小;最后,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思考面的大小和面积大小的关系,总结面积的概念。在整个过程中,通过生活素材的感知与实践,学生经历了从生活现象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思维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三、观察生活现象,发展問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部分内容属于观察性质的简单数学知识,学生通过一定的观察、分析就可以发现数学规律,从而理解掌握知识本质,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鉴于此,以体验生活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观察生活现象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真实接触生活,从一些现象观察中分析出规律性的知识,发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整体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以“数学广角──搭配(二)”的教学为例,我组织了生活现象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学习能力。具体来说,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常见的生活现象,即:小红周一穿牛仔上衣和短裙,周二穿牛仔上衣和红裙子,周三穿牛仔上衣和牛仔裤,周四穿T恤和红裙子,周五穿T恤和短裙,周六穿T恤和牛仔裤;其次,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小红的搭配方法;然后,从搭配方法抽象出解决“搭配”问题的一般规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增强了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生活体验是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生成并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组织恰当的生活体验教学,让学生在数学互动中抓住数学本质,深厚知识原理,整体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卜志桂.注重体验教学──让数学走向生活[J].速读(下旬),2017,(12):128-129.
[2]黄宜滨.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数学[J].数学大世界,2018,000(006):P.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