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几组,再根据这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实施分层次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其次,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多样性。再次,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和国外的个别教学模式为分层次教学提供可行性。最后,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内容较为抽象,而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涉及面极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运用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行有效分层教学具有极大意义。
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开展分层次教学呢?其重要的教学措施及过程如下: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学习态度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本是思想品德科基础较差者,学习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失去学习的信心;B层学生大部分属于成绩中等者,他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不稳定,只会做模仿性习题,另有一些学生属于“偏科”型学习失败者,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不理想;C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思维敏捷,成绩优秀。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应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用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着重分析重点难点,并制定出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需要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第二层次为发展目标: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即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第三层次为提高目标:独立分析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和开放性习题,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学习。
3.备课分层
这是根据设定的不同层次总体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研究知识的分化点。要做好备课分层,就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能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4.教学分层
学习组织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主。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可以5~7人为一组,好、中、差等生都要分配好;可以定期轮换组长,组长负责检查学习情况,个别指导。小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小组间进行竞赛。
5.作业分层
首先,课堂练习分层。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的水平一致。其次,布置有弹性的作业与练习。一般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其次,布置有弹性的作业与练习。
6.测试分层
测试内容着重在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拟订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如分两份试卷测试,让学生自选。也可以采用同一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附加题或选做题等形式。总之,检测的内容、深度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以考核教学目标的落实。
7.评价分层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再次,对三类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对A组和B组学生的作业要批改得格外仔细,有时进行面批。对C组学生可浏览抽批,或选择评价,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其次,对三类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同样的题目,同样的答案,后进生会得到“优秀”,中等生得到“良好”,优秀生只能得到“及格”。再次,实施鼓励性的课堂教学评语与考察评价。
8.课外辅导分层
要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进行分层次辅导既是补差,又是补优。对于后进生,教师要让他们正确面对困难,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帮助他们找出问题,以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布置适量针对性强的练习,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另外,对优等生可进行兴趣小组形式的辅导。
总之,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实行的班级教学模式下,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对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开展分层次教学呢?其重要的教学措施及过程如下: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和学习态度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基本是思想品德科基础较差者,学习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失去学习的信心;B层学生大部分属于成绩中等者,他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不稳定,只会做模仿性习题,另有一些学生属于“偏科”型学习失败者,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思想品德成绩不理想;C层学生基础扎实,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思维敏捷,成绩优秀。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实施分层次教学,教师应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用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着重分析重点难点,并制定出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第一层次为基本目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需要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的教学内容。第二层次为发展目标:在以上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即大部分学生可以掌握的比较复杂的运用和分析的教学内容。第三层次为提高目标:独立分析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和开放性习题,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性学习。
3.备课分层
这是根据设定的不同层次总体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研究知识的分化点。要做好备课分层,就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能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其次,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4.教学分层
学习组织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主。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可以5~7人为一组,好、中、差等生都要分配好;可以定期轮换组长,组长负责检查学习情况,个别指导。小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小组间进行竞赛。
5.作业分层
首先,课堂练习分层。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的水平一致。其次,布置有弹性的作业与练习。一般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其次,布置有弹性的作业与练习。
6.测试分层
测试内容着重在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拟订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如分两份试卷测试,让学生自选。也可以采用同一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附加题或选做题等形式。总之,检测的内容、深度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以考核教学目标的落实。
7.评价分层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再次,对三类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对A组和B组学生的作业要批改得格外仔细,有时进行面批。对C组学生可浏览抽批,或选择评价,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其次,对三类学生的评价要求不同,同样的题目,同样的答案,后进生会得到“优秀”,中等生得到“良好”,优秀生只能得到“及格”。再次,实施鼓励性的课堂教学评语与考察评价。
8.课外辅导分层
要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进行分层次辅导既是补差,又是补优。对于后进生,教师要让他们正确面对困难,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其次,帮助他们找出问题,以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布置适量针对性强的练习,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另外,对优等生可进行兴趣小组形式的辅导。
总之,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品德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因此,在当前实行的班级教学模式下,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对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