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孝”一“孝”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ian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它对现代人的意义,应当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补给,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弟子规》,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而且要在言行上有所实践及改变。
  一、“入则孝”——感恩之旅启程
  ⒈亲爱我,孝何难?
  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就是在“孝道”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的父母看着自己家的“小太阳”,无一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摔了”。但是家长无私的付出,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幼儿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和“感恩情怀”,让幼儿成为一个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笔者在实践教育中将《弟子规》作为特色教育,将古语学习与孩子的生活、学习相结合,采取有效的古语学习策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激发了幼儿心中的感恩之情。
  ⒉润“孝”细无声
  圣贤教育我们要感恩,要孝顺,那么如何把经典内化成幼儿的行为呢?
  “让每一面墙壁都学会说话”的教育艺术是让孩子们自觉接受环境的影响,从中获得教育与发展。笔者在活动室的每一处都贴上了合适的《弟子规》字样,供幼儿们每时每刻观看、阅读和学习,《弟子规》学习真正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二、结合《弟子规》教学,谈谈自身感受
  《弟子规》中“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就教育我们对待父母: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孝”不仅是对家庭中长者的一种尊敬和感恩的态度,还包括了关心、顺从和道德警觉。
  笔者从《弟子规》中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切入,思考如下:
  ⒈教学过程
  笔者在教学中,结合视频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对于父母的“孝”,是不是得像古时候人们一样盲从呢?那当然不是。在父母做错事时,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要及时劝导,劝导态度要诚恳,即使备受打击,我们也不能放弃劝导父母向善的念头,避免铸成大错。现代科技发达了,对父母的“孝”也变了味,所谓的“孝”就是送房子给老人?给老人请保姆?在我看来,物质可以解决温饱,但却无法解决内心的渴望。物质可以解决一时,惟有陪伴沟通才能抒发老人们内心的情感。
  ⒉率先垂范
  特色活动之后,孩子们比起以前要孝顺得多了,这就是一起学习“弟子规”的效果。比如《弟子规》所提到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作为教师,我们也要孝顺,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做得更好,这样才能让父母安心。这也是“孝”的表现。好学生不仅是教出来的,更多是老师率先垂范,孩子们学出来的。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是塑造孩子人格和良好品行的最佳时期。相信我们都会有进步的!
  听着孩子们朗朗上口地朗诵着《弟子规》,仿佛又一次坚定了在笔者班级开展《弟子规》特色教学的方向。同时也见证了孩子们对于获取知识的热情。其实每个孩子都很纯洁善良,他们渴望知识,渴望长大。只是有的时候,一些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们,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我们不可否认他们都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和一个欣欣向荣的和谐世界。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高高的位置,那个位置永远是留给老师的。
  三、一个“孝”字延伸至幼儿发展的若干问题
  ⒈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听、念、诵是关键
  依稀记得,小班时候,孩子们不清不楚的发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次反复听、跟念《弟子规》普通话原版,孩子们已经基本可以脱离《弟子规》原文,比较流利地背诵《弟子规》。滚瓜烂熟的听和念,唤醒了孩子们本能、记忆力,自然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
  ⒉幼儿教育的潜伏期——《弟子规》之春华秋实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记忆最好的时期。或许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们随便就能把《弟子规》原文一字不漏地说出来,但是行动上却会不由自主地偷工减料。对于孩子来说要做到《弟子规》中的字字句句是不容易的。有时候学习的功效并不会及时显现,学习的关键也许很大一部分是感悟,或许现在孩子们做不到,能做到的就是纯理论地背诵,孩子能感悟到的是一个点。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那个点就能辐射到一个面,甚至说是更大的范畴。那个时候孩子就会具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
  ⒊“入則孝,出则悌”之博大精深,须细水长流
  学习了《弟子规》要弄懂“孝”,更要实行“孝”,“孝”对于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社会、热爱国家,成为好公民起者重要的作用。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吧!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孝”一“孝”,快乐地学习《弟子规》。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从自然材料的选择、创意美术活动的实施过程以及展示方法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借助自然物,和幼儿一起探索创意美术的奥秘。  关键词:幼儿;自然材料;创意美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丰富的事物和现象给了他们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师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孩子的天性就是热爱一切新奇好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它包括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品德的发展以及信念、信仰的造就。德育工作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起着引导和保障作用,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这个时期,初中生很难对一些事物的道德准则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
每年的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在讲到“之”字用法时,对“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用法,很多同学总是不太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那么到底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呢?  所谓“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如,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要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而“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消除作为独立句子所具有的那些特点,换言之,就是让句子不再是句子,而是作为一个短语(大多数情况下会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主动意识”的激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就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教学实践,来谈谈对学生“主动意识”激发的认识。  一、冷静反思:“主动意识”激发的误区  
在一次家访中,有个家长跟我说:“虽说是自己的孩子,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他!”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曾经读过许多成功的案例,可我知道,那只是教育者工作中极为灿烂的一面,绝不是全面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困扰于懒惰成性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届届都有,面对他们,我无计可施。这些孩子只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他才会慢吞吞地提起笔,写几个字,而下课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使得传统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的提升,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各个企业在产品销售方面不断努力,采取诸多营销策略,特别是赊销,在生产型企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服装行业中尤为如此。在赊销盛行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就会面临应收账款增加的情况,其在营业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不能将应收账款及时的收回,这一部分资产就会成为坏账,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质量,同时也阻碍
摘 要:认识绘本,也就是这几年的事。绘本阅读作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低年级一项课题研究,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宠儿”。它以绚丽鲜艳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包罗万象的内容、热情洋溢的语言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本文围绕利用绘本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策略,介绍自己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绘本;低年级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绘本,
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其中关键词“爱学习”和“天使”很明确地指出了培养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许多的场合我们都能听到类似的提法,但回顾这十多年课程改革成效,有许多地方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这与我们教师的一些育人的理念是分不开的。读了美国的雷夫·艾斯奎斯所著这一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雷夫:“以信任取代恐惧”  在实
在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被称为“问题学生”。什么是“问题学生”,有人说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其实他们只是带病的花朵,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作为班主任更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尊重他们的人格,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一定能使他们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英,她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胆小的女孩, 记得刚进校时她就
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我认为语文课设计的活动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会使语文变得鲜活、变得丰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过程,这是学生把课本知识内化之后的一种体现。实现了从课堂走进生活,达到课堂演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