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语义三角理论出发,从词汇层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中某一物体的翻译进行分析。《红楼梦》中有大量的篇幅都在写花卉植物,在这里笔者以“兰”为例子。通过分析比较杨、霍《红楼梦》译本对“兰”的翻译,排除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不解,找到适合原文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实现译文信息成功的转达。
【关键词】语义三角 《红楼梦》 兰
一、引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享誉中外。英国汉学家霍克斯、阂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和他夫人戴乃迭共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影响力最大。本文拟通过从语义三角理论对杨、霍《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兰”的翻译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语义三角理论与翻译
语义三角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奥格登和理查兹提出,语义三角理论表明:两种语言的不同,从表面上看就是符号形式的不同,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概念上是大体相近的,否则不同地方的人们将无法沟通。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的差异,让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1.符号形式不同,概念相近。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词汇的文化含义可以使相同或者是相近。虽然英语国家的人和中国人有不同的语言和语言符号形式,然而两个民族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在概念大体上相近。
例1 桂殿兰宫妃子家。(第十八回)
杨译:Its cassia and orchid chambers a worthy setting for the Imperial Consort.
霍译:The abode of the Princess has cassia halls and orchid chambers.
这一回描述了元妃省父母,为了迎接元妃的到来,贾府装扮得非常的气派。这句描写的正是妃子行宫的景象。“桂殿兰宫”比喻建筑气派,华美的宫殿。杨霍二人采取了语义翻译,基本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同时在英文里面也有类似的表述,不仅尊重了原作者的意思,而且读者易接受。而对于“兰”都用到了“orchid”,说明二人在这个词语里面对兰这个概念的认识大体一致。
例2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第四十五回)
杨译:Two Girls Pledge Friendship After a Heart-to-Heart Talk
霍译:Sisterly understanding finds expression in words of sisterly frankness
“金兰契” 指亲密的朋友, “金兰语” 指朋友间坦诚的交谈。英语中缺乏相对应的这两个词。因此,译者需要用解释性的语言传递其中的文化含义。杨霍二人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尽管他们都没有把“兰”体现出来,但都遵循了原文作者的意思,所以这里采取的直译是可取的。
2.符号形式不同,概念意义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个花卉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要想翻译好花卉文化负载词,必定要了解一种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找准对应词汇,才能做到真正的传达原文意义。
例3 气质美如兰。(第五回)
杨译:By nature fair as an orchid
霍译:Heaven made you like a flower,
这是妙玉的一段判词。“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喻优雅的女性。杨采取了直译的方法,直接翻译成“orchid”,而在西方人眼中,兰也是优雅的代表。再看霍把“兰”的语义扩大到花的层面来翻译的,没有直接用 “orchid”,虽说在西方人看来把花比喻成女子有一定美好概念的,却没有展示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意义,兰花的优雅清幽比喻妙玉。所以霍采取把词义扩大的翻译在这里是不可取的。无独有偶,下面的例子的情况类似。
例4 生侪兰蕙,死辖芙蓉。(第七十八回)
杨译:For in life you were like an orchid, and in death you are in charge of the hibiscus.
霍译:To the end that she who in life was like a flower should in death have dominion over the hibiscus.
这一句选自贾宝玉祭奠晴雯创作的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文中用兰比喻晴雯纯洁无瑕的个性。杨翻译的是”orchid”,很明确的指出了这花是兰花而不是其他花,而霍依然扩大了词汇,只是明确了这种物体的所属范畴,没有达到原作者想要表达的要求。
三、总结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根据语义三角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兰”词汇选择的翻译比较,从符号形式不同,概念意义相近到第二方面的符号形式不同,概念意义的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两点:1.对于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2.翻译文化负载词,掌握两种语言的符号形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中的概念意义,适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可以帮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达到预期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Cao,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trans.Hawkes,D.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80.
[2]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ans.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吴红君(1990.09-),女,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语义三角 《红楼梦》 兰
一、引言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享誉中外。英国汉学家霍克斯、阂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和他夫人戴乃迭共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影响力最大。本文拟通过从语义三角理论对杨、霍《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兰”的翻译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语义三角理论与翻译
语义三角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奥格登和理查兹提出,语义三角理论表明:两种语言的不同,从表面上看就是符号形式的不同,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在概念上是大体相近的,否则不同地方的人们将无法沟通。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的差异,让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抱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1.符号形式不同,概念相近。不同的文化环境赋予词汇的文化含义可以使相同或者是相近。虽然英语国家的人和中国人有不同的语言和语言符号形式,然而两个民族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在概念大体上相近。
例1 桂殿兰宫妃子家。(第十八回)
杨译:Its cassia and orchid chambers a worthy setting for the Imperial Consort.
霍译:The abode of the Princess has cassia halls and orchid chambers.
这一回描述了元妃省父母,为了迎接元妃的到来,贾府装扮得非常的气派。这句描写的正是妃子行宫的景象。“桂殿兰宫”比喻建筑气派,华美的宫殿。杨霍二人采取了语义翻译,基本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同时在英文里面也有类似的表述,不仅尊重了原作者的意思,而且读者易接受。而对于“兰”都用到了“orchid”,说明二人在这个词语里面对兰这个概念的认识大体一致。
例2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第四十五回)
杨译:Two Girls Pledge Friendship After a Heart-to-Heart Talk
霍译:Sisterly understanding finds expression in words of sisterly frankness
“金兰契” 指亲密的朋友, “金兰语” 指朋友间坦诚的交谈。英语中缺乏相对应的这两个词。因此,译者需要用解释性的语言传递其中的文化含义。杨霍二人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尽管他们都没有把“兰”体现出来,但都遵循了原文作者的意思,所以这里采取的直译是可取的。
2.符号形式不同,概念意义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个花卉词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要想翻译好花卉文化负载词,必定要了解一种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找准对应词汇,才能做到真正的传达原文意义。
例3 气质美如兰。(第五回)
杨译:By nature fair as an orchid
霍译:Heaven made you like a flower,
这是妙玉的一段判词。“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喻优雅的女性。杨采取了直译的方法,直接翻译成“orchid”,而在西方人眼中,兰也是优雅的代表。再看霍把“兰”的语义扩大到花的层面来翻译的,没有直接用 “orchid”,虽说在西方人看来把花比喻成女子有一定美好概念的,却没有展示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在意义,兰花的优雅清幽比喻妙玉。所以霍采取把词义扩大的翻译在这里是不可取的。无独有偶,下面的例子的情况类似。
例4 生侪兰蕙,死辖芙蓉。(第七十八回)
杨译:For in life you were like an orchid, and in death you are in charge of the hibiscus.
霍译:To the end that she who in life was like a flower should in death have dominion over the hibiscus.
这一句选自贾宝玉祭奠晴雯创作的一篇祭文《芙蓉女儿诔》。文中用兰比喻晴雯纯洁无瑕的个性。杨翻译的是”orchid”,很明确的指出了这花是兰花而不是其他花,而霍依然扩大了词汇,只是明确了这种物体的所属范畴,没有达到原作者想要表达的要求。
三、总结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根据语义三角理论,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兰”词汇选择的翻译比较,从符号形式不同,概念意义相近到第二方面的符号形式不同,概念意义的分析,可以从中发现两点:1.对于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2.翻译文化负载词,掌握两种语言的符号形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中的概念意义,适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可以帮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达到预期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Cao,Xueqin.The Story of the Stone,trans.Hawkes,D.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80.
[2]Cao,Xueqin.A Dream of Red Mansions,trans.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吴红君(1990.09-),女,四川遂宁人,硕士研究生,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