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上课用嗓时间长,容易疲劳,而工作的环境又有粉尘的接触,声带类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因而我周边很多教师都配戴“麦克”上课,就不必一直高声讲授,这样既让全班学生都听得更清楚,以便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又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教师的嗓子。这一点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任务都很重,一天上四五节课不为多,戴上那“小蜜蜂”是减负的有效手段。但我们是否想过:如果使用不当,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给孩子们造成一些伤害。
我在上课时,常会听到隔壁班老师讲课讲到情浓时,情绪高昂,嗓门特大,语调又高,那扩音器又可能调得太大,那声音就像有人用喇叭对准我耳朵在大喊大叫,连我的学生也发出奇怪的眼神。有时五楼的老师在教育那违反纪律的学生时,我在六楼也能听得一清二楚,那声音实在是太有“震撼力”了。可想而知,坐在她班教室里的孩子是怎样的感受,特别是坐在前边的学生。也许那些孩子早已习惯了,读书的时候,也是竭尽全力,声音又高又长,震动整栋楼。我认为这样会把老师的声音“丑化了”,让课堂变成了噪音的加工厂,反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分贝是声压级单位,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5分贝,不应低于1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4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科学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长期处于60分贝以上的噪音中,其危害是不容小看的。它不仅伤害孩子的听力,还会造成孩子精神无法集中,产生烦恼的感觉,专注力下降,记忆力、学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差等问题。
有了这些认识,我也经常在反思:课堂上,真的是声音大而响,教育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吗?前年我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刚接手时,我是戴着“麦克”上课的,过了一周时间,我就问孩子们,我放开“麦克”讲话,你们能听清楚吗?
他们异口同声说“能”。“那你们是喜欢老师戴扩音器讲课呢,还是不用扩音器?”他们笑嘻嘻地说“不用扩音器”。这两年教五六年级的数学,那些大孩子更喜欢我“安静”的讲课方式。在这里我不反对同行们用扩音器,只是建议把音量调小。教师美的语言对于学生是一种享受,对于孩子精神文明建设,又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精神食粮。
让噪音走出课堂,尝试让课堂环境安静些,创造一种让孩子身心愉悦的轻声细语的课堂。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不一定就要用大聲说教才有说服力,温馨细语会更入孩子的心。学生朗读时,不一定就要“竭尽全力”地发出那能震动整个教室的声音来,轻声讲话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让人觉得安静,祥和,心情轻松愉悦,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学习力会更强,主动性更高,记忆力和创造力增强。
让噪音走出课堂,让我们一起创造让孩子身心愉悦的祥和快乐的课堂,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
我在上课时,常会听到隔壁班老师讲课讲到情浓时,情绪高昂,嗓门特大,语调又高,那扩音器又可能调得太大,那声音就像有人用喇叭对准我耳朵在大喊大叫,连我的学生也发出奇怪的眼神。有时五楼的老师在教育那违反纪律的学生时,我在六楼也能听得一清二楚,那声音实在是太有“震撼力”了。可想而知,坐在她班教室里的孩子是怎样的感受,特别是坐在前边的学生。也许那些孩子早已习惯了,读书的时候,也是竭尽全力,声音又高又长,震动整栋楼。我认为这样会把老师的声音“丑化了”,让课堂变成了噪音的加工厂,反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分贝是声压级单位,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1分贝大约是人刚刚能感觉到的声音。适宜的生活环境不应超过45分贝,不应低于15分贝。按普通人的听觉:0~20分贝很静、几乎感觉不到;20~40分贝安静、犹如轻声语;40~60分贝一般普通室内谈话;60~70分贝吵闹、有损神经。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90~100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科学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长期处于60分贝以上的噪音中,其危害是不容小看的。它不仅伤害孩子的听力,还会造成孩子精神无法集中,产生烦恼的感觉,专注力下降,记忆力、学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差等问题。
有了这些认识,我也经常在反思:课堂上,真的是声音大而响,教育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吗?前年我教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刚接手时,我是戴着“麦克”上课的,过了一周时间,我就问孩子们,我放开“麦克”讲话,你们能听清楚吗?
他们异口同声说“能”。“那你们是喜欢老师戴扩音器讲课呢,还是不用扩音器?”他们笑嘻嘻地说“不用扩音器”。这两年教五六年级的数学,那些大孩子更喜欢我“安静”的讲课方式。在这里我不反对同行们用扩音器,只是建议把音量调小。教师美的语言对于学生是一种享受,对于孩子精神文明建设,又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精神食粮。
让噪音走出课堂,尝试让课堂环境安静些,创造一种让孩子身心愉悦的轻声细语的课堂。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不一定就要用大聲说教才有说服力,温馨细语会更入孩子的心。学生朗读时,不一定就要“竭尽全力”地发出那能震动整个教室的声音来,轻声讲话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让人觉得安静,祥和,心情轻松愉悦,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学习力会更强,主动性更高,记忆力和创造力增强。
让噪音走出课堂,让我们一起创造让孩子身心愉悦的祥和快乐的课堂,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