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的基础,同时还是人们认识与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如果科学没有经过实验论证,最终得出的结果便毫无参考价值。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教学效率不高,甚至丧失了实验的真谛。可见,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很有必要探讨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1 增加初中物理教师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增加教师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课程的占比意识,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升物理教师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物理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增加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技能,让学生在科学环境下养成学习乐趣,激发初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物理实验结合理论知识的高效思维,开拓学生物理视野,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教育,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参与度可以从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入手,例如:滑轮改变力节省运输货物的时间。这样的实验不仅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各种先进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其中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就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代表,具有直观、清晰等特点,为教师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或模拟实验等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媒体技术的作用,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可以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物理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演示以及物理现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让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如以学习“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部分内容为例,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给学生讲解实验前的问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斜面的光滑程度一样,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机械效率一样吗?”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猜想,之后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开展实验,最后进行交流。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了对这方面知识的记忆,有利于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 演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属于比较直观的一种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实验的了解。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角色,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观察物理素材的改变情况,思考其中的变化原理。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需要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以此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直接传授学生物理知识,避免在语言讲解中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以学习“光的折射”这部分内容为例,可在教学中设计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光的折射效果及产生的原理。可在教学中用筷子和透明的水杯开展实验,在透明的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之后在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要求学生从侧面的角度观察这根筷子的变化。在这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问学生,让其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与思考,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4 将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设计是影响学生实验收获的重要因素,教材中有很多针对具体的物理知识的实验,在引导学生到实验室内完成实验时,除了组织学生按照教材要求,以教材中的实验为例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教师还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物理实验。单一的物理实验难度较大,学生不仅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操作理解方面的问题,由于实验内容脱离日常生活,学生的兴趣也会下降,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原理結合生活化内容,来完成物理实验的设计,既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作为实验用具,也可以将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探究作为实验主题。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为实验用具,为了直观观察光的传播是沿直线,将豆奶粉放入矿泉水瓶中,在摇匀之后,再使用大部分学生都玩过的激光笔照射瓶底,学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激光在瓶内的传播是沿着直线的。在教学“质量”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不同物品质量的了解,以50克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自己不同的学习用品,使总质量为50克,在学生估算、选择完成之后,利用天平进行称重。除此之外,在不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小的物理实验,将生活化的用具与生活化问题的解决作为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化问题解决之间的认识。
5 合理设问促进师生互动
第一,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物理基础设置物理课堂问题;第二,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同,所以要分层次设置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保证不同难度的问题能够对应到不同物理基础的学生,以保证整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第三,老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以帮助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的同时,促进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第四,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和进步,并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生关系,提高整体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及效率。例如,在对“大气压强”物理知识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先简单讲解书本上的相关实验,如将纸片放置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观察水是否会溢出等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玻璃杯倒过来时水会发生什么变化?纸片会掉下来吗?”等问题,经过不同小组学生的试验和讨论后,很多学生都得出了水没有洒出来,纸片也没有掉下来的结论,其原因就是水在密闭环境下容易与大气形成压强,从而不易洒出。既强化了学生的物理操作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物理学习正处于学生打基础阶段,实验基础也是其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步骤地开展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深化对物理学科的认识都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要结合日常实验教学,不断地去总结和反思,不断地去优化实验教学流程,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孙志胜.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J].求知导刊,2021(06):39-40.
[2]陈阿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29-3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果都镇初级中学 山东 泰安 271209)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1 增加初中物理教师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增加教师对于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课程的占比意识,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升物理教师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度。物理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增加实操能力,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技能,让学生在科学环境下养成学习乐趣,激发初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物理实验结合理论知识的高效思维,开拓学生物理视野,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教育,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参与度可以从生活中的物理实验入手,例如:滑轮改变力节省运输货物的时间。这样的实验不仅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更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各种先进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中,其中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就是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代表,具有直观、清晰等特点,为教师创设实验教学情境或模拟实验等提供了良好条件。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媒体技术的作用,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可以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物理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演示以及物理现象,更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让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如以学习“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部分内容为例,可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给学生讲解实验前的问题,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斜面的光滑程度一样,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机械效率一样吗?”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猜想,之后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开展实验,最后进行交流。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了对这方面知识的记忆,有利于教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 演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属于比较直观的一种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其对实验的了解。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角色,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物理实验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观察物理素材的改变情况,思考其中的变化原理。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需要以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科学地选择实验器材,以此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直接传授学生物理知识,避免在语言讲解中存在理解困难的情况。以学习“光的折射”这部分内容为例,可在教学中设计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光的折射效果及产生的原理。可在教学中用筷子和透明的水杯开展实验,在透明的水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之后在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要求学生从侧面的角度观察这根筷子的变化。在这个简单的物理实验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光的折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问学生,让其可以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与思考,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4 将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设计是影响学生实验收获的重要因素,教材中有很多针对具体的物理知识的实验,在引导学生到实验室内完成实验时,除了组织学生按照教材要求,以教材中的实验为例来完成具体的操作,教师还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物理实验。单一的物理实验难度较大,学生不仅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操作理解方面的问题,由于实验内容脱离日常生活,学生的兴趣也会下降,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原理結合生活化内容,来完成物理实验的设计,既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作为实验用具,也可以将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探究作为实验主题。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为实验用具,为了直观观察光的传播是沿直线,将豆奶粉放入矿泉水瓶中,在摇匀之后,再使用大部分学生都玩过的激光笔照射瓶底,学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激光在瓶内的传播是沿着直线的。在教学“质量”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深化学生对不同物品质量的了解,以50克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自己不同的学习用品,使总质量为50克,在学生估算、选择完成之后,利用天平进行称重。除此之外,在不同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小的物理实验,将生活化的用具与生活化问题的解决作为实验的主要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生活化问题解决之间的认识。
5 合理设问促进师生互动
第一,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物理基础设置物理课堂问题;第二,不同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基础不同,所以要分层次设置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保证不同难度的问题能够对应到不同物理基础的学生,以保证整体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问题讨论中;第三,老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中,以帮助学生解答各种疑难问题的同时,促进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第四,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和进步,并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生关系,提高整体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及效率。例如,在对“大气压强”物理知识进行讲解时,老师可以先简单讲解书本上的相关实验,如将纸片放置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观察水是否会溢出等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玻璃杯倒过来时水会发生什么变化?纸片会掉下来吗?”等问题,经过不同小组学生的试验和讨论后,很多学生都得出了水没有洒出来,纸片也没有掉下来的结论,其原因就是水在密闭环境下容易与大气形成压强,从而不易洒出。既强化了学生的物理操作能力,还强化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初中物理学习正处于学生打基础阶段,实验基础也是其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步骤地开展不同类型的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深化对物理学科的认识都有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要结合日常实验教学,不断地去总结和反思,不断地去优化实验教学流程,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孙志胜.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妙用[J].求知导刊,2021(06):39-40.
[2]陈阿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29-30.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果都镇初级中学 山东 泰安 27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