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核心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视角,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培养上来,发挥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最大化的育人效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从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十八大和十八届单重全会上提出要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教育部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的能力与品格,将教育方针具体化,解答了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以核心素养视角来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运用双主体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通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持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老师虽然在课上讲的热闹,学生却感觉枯燥乏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双主体模式,既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老师也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推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主体作用。双主体模式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拓宽知识视野、进行思维碰撞,老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内容,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以“集体生活成就我”这课教学为例,需要学生建立起集体意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认识到集体与个人之见的辩证关系。为了能够激活学生的灵活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利用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来诱导学生踊跃的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进而在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中学生领悟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构建起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多載体有机融合,促使理解深刻全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多种教学资源,比如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辅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突显出道德与法治的强大的育人效果。比如七年级“情绪的管理”这课,老师就可以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良的情绪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带来的伤害,因此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用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老师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去渗透德育和法治知识,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中会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获得一定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在深刻、全面理解知识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的思想教育效果,促使学生自觉在实践中去践行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以“我们与法律同行”这课为例,老师在课后组织了“法制宣传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一些常规的法律法规打印下来,学生走上街头为居民宣传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宣传的过程中也接触到各种实际的案例,对法律法规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并逐渐树立起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自觉在行动中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心中有法”。[2]
三、引入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契合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素材、分析生活案例等多种生活化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态度、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将个人的生活经验融入知识理解中,在完成知识理解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价值魅力,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起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3]
以“合理利用网络”这课教学为例,老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重现熟悉的网络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方面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要远离网络上不良信息,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网络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学生在老师的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提高了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媒介素养,使学生对网络规则拥有进一步的了解,建立起牢固的底线意识,使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理性的面对网络生活,智慧地除了网络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结: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秉承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特点出发开展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的熏陶,获得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锦.浅谈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3).
[2]黄闽珊.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教师.2020(004).
[3]井占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2020(3).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十八大和十八届单重全会上提出要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教育部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的能力与品格,将教育方针具体化,解答了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以核心素养视角来有效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运用双主体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通常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持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老师虽然在课上讲的热闹,学生却感觉枯燥乏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双主体模式,既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老师也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推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出主体作用。双主体模式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交流中拓宽知识视野、进行思维碰撞,老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内容,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以“集体生活成就我”这课教学为例,需要学生建立起集体意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认识到集体与个人之见的辩证关系。为了能够激活学生的灵活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法,利用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来诱导学生踊跃的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进而在互动交流、思维碰撞中学生领悟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构建起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多載体有机融合,促使理解深刻全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多种教学资源,比如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呈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辅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突显出道德与法治的强大的育人效果。比如七年级“情绪的管理”这课,老师就可以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良的情绪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带来的伤害,因此要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用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来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老师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去渗透德育和法治知识,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中会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获得一定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能够更轻松的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在深刻、全面理解知识的同时达到陶冶情操的思想教育效果,促使学生自觉在实践中去践行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以“我们与法律同行”这课为例,老师在课后组织了“法制宣传员”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一些常规的法律法规打印下来,学生走上街头为居民宣传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随着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宣传的过程中也接触到各种实际的案例,对法律法规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并逐渐树立起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自觉在行动中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心中有法”。[2]
三、引入生活化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契合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素材、分析生活案例等多种生活化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态度、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将个人的生活经验融入知识理解中,在完成知识理解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价值魅力,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起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3]
以“合理利用网络”这课教学为例,老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重现熟悉的网络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方面为学生展示生活中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认识到要远离网络上不良信息,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合理利用网络才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学生在老师的创设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提高了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媒介素养,使学生对网络规则拥有进一步的了解,建立起牢固的底线意识,使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理性的面对网络生活,智慧地除了网络生活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总结: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秉承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特点出发开展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的熏陶,获得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锦.浅谈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3).
[2]黄闽珊.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教师.2020(004).
[3]井占福.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