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每位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所谓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是以本学科为主的综合实践,建立起音乐教学不同层面之间的综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那么我们的音乐课就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激趣;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多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326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完全置身于音乐的氛围中。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内在的潜力,活跃的音乐细胞得到发挥和升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和培養,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音乐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推动的智力和能力,其维持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他们不可能整堂课都集中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幻想和期待,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优秀的音乐氛围。在课堂上适当的注入游戏和表演等活动能让课堂教学活跃而充实,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学方法,在“寓教于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渗透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进行创新和发散思维的设计。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几课《秋天红艳艳》时,我首先对教室的环境做了一些改动,将教室布置成秋天的海洋,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置身于音乐的大自然当中。其次再请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与想法(背景播放音乐《秋天红艳艳》),学生在美妙优雅的歌曲声中畅谈着对秋天的感悟,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最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启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在让学生将图画剪出来,粘贴在黑板上,教师进行言语点评,并加以肯定。一堂纯粹的音乐课,便扩展为一堂集想,唱,画,贴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教学课,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二、突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审美能力的培养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们音乐教师往往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和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结果致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实践,学生对音乐的感官往往建立在个人自己的生活基础与心理背景上,使得学生各人的审美欣赏水平不大相同,各人获得的“美感”程度自然也不一样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观众,教师是组织者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技巧地把相关的音乐基础文化知识融到音乐的活动中,使学生顺带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又一个的音乐活动中逐步成为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听众。
2、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让单纯的一堂唱歌课化身为学生手脑并用,集想,听,唱,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堂,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锻炼与实践操作,这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3、音乐评价能力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关注评价的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只有唯一答案,而是只要你努力,人人都可以很出色。它没有很强的功利心,却能在过程中全面的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在过程中体会自由创作的乐趣和收获,只有这样音乐课才会真正释放出美育潜在的素质教育功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要以学生发表意见为主,教师只起指点、小结作用,把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如在评价学生演唱歌曲或表演节目时,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集体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次(教师以正面、肯定评价为主,改进性的建议为辅)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最大的优势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品质。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现在就要他们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唱出多经典的歌曲,品味多优雅的歌剧音乐,但是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将为祖国提供能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担当民族兴衰存亡的强大一代。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关键词:激趣;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多种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326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完全置身于音乐的氛围中。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内在的潜力,活跃的音乐细胞得到发挥和升华,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体现和培養,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设音乐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推动的智力和能力,其维持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他们不可能整堂课都集中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幻想和期待,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优秀的音乐氛围。在课堂上适当的注入游戏和表演等活动能让课堂教学活跃而充实,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学方法,在“寓教于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中渗透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进行创新和发散思维的设计。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第五册第几课《秋天红艳艳》时,我首先对教室的环境做了一些改动,将教室布置成秋天的海洋,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置身于音乐的大自然当中。其次再请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与想法(背景播放音乐《秋天红艳艳》),学生在美妙优雅的歌曲声中畅谈着对秋天的感悟,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最后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启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在让学生将图画剪出来,粘贴在黑板上,教师进行言语点评,并加以肯定。一堂纯粹的音乐课,便扩展为一堂集想,唱,画,贴于一体的综合性音乐教学课,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二、突破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1、审美能力的培养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我们音乐教师往往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和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结果致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实践,学生对音乐的感官往往建立在个人自己的生活基础与心理背景上,使得学生各人的审美欣赏水平不大相同,各人获得的“美感”程度自然也不一样了。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观众,教师是组织者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教师可以技巧地把相关的音乐基础文化知识融到音乐的活动中,使学生顺带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一个又一个的音乐活动中逐步成为具有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听众。
2、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让单纯的一堂唱歌课化身为学生手脑并用,集想,听,唱,动为一体的综合性课堂,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锻炼与实践操作,这也是训练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3、音乐评价能力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关注评价的过程,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只有唯一答案,而是只要你努力,人人都可以很出色。它没有很强的功利心,却能在过程中全面的提高一个人的素质。在过程中体会自由创作的乐趣和收获,只有这样音乐课才会真正释放出美育潜在的素质教育功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要以学生发表意见为主,教师只起指点、小结作用,把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如在评价学生演唱歌曲或表演节目时,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集体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次(教师以正面、肯定评价为主,改进性的建议为辅)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最大的优势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品质。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现在就要他们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唱出多经典的歌曲,品味多优雅的歌剧音乐,但是必须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敢于探索,敢于与创新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力。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必将为祖国提供能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担当民族兴衰存亡的强大一代。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音乐教育与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