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材上的难点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复习旧知识,突破难点。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教学新知识前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难点 突破
1 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例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三年级中的平均数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知道24时计时法的含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重点是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例如,一年级实践活动的摆一摆,想一想的难点是通过观察找出用圆片摆出不同数的规律;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难点是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三年级中的年月日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四年级李志兰和刘永霞老师讲的两节课的难点是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是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是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和缩小。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2 教学难点的突破
2.1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2.2 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3 运用比喻法。有些基础知识,学生虽然能记住,也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让他们说出其中的道理,有时往往表述不清楚,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为此,我在教学时常常运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对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有时还会混淆。为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我先让学生求出x+20=100,23x=69,x-13=50中x的值,并将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引导学生观察各等式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抽象出“方程的解”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说明像刚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最后启发学生说出完整的概念。接着边打比方边演示,将一块(重10克)小石子放在天平的一边,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是多少,就需要打开砝码盒,找出与小石子重量相等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另一边,使之左右平衡。那么,10克砝码便是“方程的解”,而开盒找砝码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2.4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习中转化、运用,以此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须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一番脑筋,多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全心全意的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就能找到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锦囊妙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难点 突破
1 什么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所谓教学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的特定层次中占相对重要的前提判断”,也就是“在整个知识体系或课题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定它是教学重点。也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意义、法则、性质、计算方法还包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例如,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三年级中的平均数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4时计时法的教学重点是知道24时计时法的含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四年级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重点是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重点是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是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例如,一年级实践活动的摆一摆,想一想的难点是通过观察找出用圆片摆出不同数的规律;二年级平移和旋转的教学难点是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三年级中的年月日的教学难点是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四年级李志兰和刘永霞老师讲的两节课的难点是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长方体的体积教学难点是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六年级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是按一定的比例将图形放大和缩小。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2 教学难点的突破
2.1 抓住知识间的衔接,运用迁移的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我们先来关注数学的学科特点。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系统性很强,每项新知识往往和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旧知识就是新知识的基础和生长点。有时新知识可以由旧知识迁移而来,可同时它又成为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数学知识点就像一根根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
由此可见,如果老师能够善于捕捉数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自觉地以“迁移”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旧引新、旧中蕴新,组织积极的迁移,就不难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了。
2.2 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继知识的基础。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只有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参与下获取的,脱离旧知识去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在理解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2.3 运用比喻法。有些基础知识,学生虽然能记住,也能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让他们说出其中的道理,有时往往表述不清楚,这说明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为此,我在教学时常常运用比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对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有时还会混淆。为使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我先让学生求出x+20=100,23x=69,x-13=50中x的值,并将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引导学生观察各等式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抽象出“方程的解”这一概念,与此同时,说明像刚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最后启发学生说出完整的概念。接着边打比方边演示,将一块(重10克)小石子放在天平的一边,要想知道它的重量是多少,就需要打开砝码盒,找出与小石子重量相等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另一边,使之左右平衡。那么,10克砝码便是“方程的解”,而开盒找砝码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2.4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点,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习中转化、运用,以此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须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一番脑筋,多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全心全意的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就能找到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锦囊妙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