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文章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优化问题设计,从而提高问题质量,其次要做到善于抓住提问时机,启发学生思维,再次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提问对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问题设计得到优化,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问题设计
  有效教学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它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为此,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设计,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
  一、优化问题设计,提高问题质量
  1.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有效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如讲解《孔乙己》一文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们为孔乙己设计一张履历表”,此问题一提出,立刻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文的大体内容。由此可见,恰当运用提问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激发兴趣。
  2.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设问,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对于难度不同的问题,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例如,我在教《月迹》一文时,问学生如何理解“天上的月亮”一句。学生没有立即反应过来,在确认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我组织学生又一次朗读这句话,试图在朗读中让学生体悟文字的深层含义。
  我适时地提问:你们自己有印章吗?在文件上盖上印章那就意味着什么呢?
  生群答:要负责任!
  我顺势说:有了印章,也就意味着要负责任和拥有了所有权。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天上的月亮”这句话,再次谈谈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立即就领悟了:我们拥有整个天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
  这样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问题设计的情境化.
  一个有效的问题,还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的问题。教师通过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问题情境化有多种方法,可以利用多种资源,尤其是现实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素材,运用多媒体资源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出问题。例如在讲授《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时,我先播放一段介绍黄山的资料影片,让学生对黄山形成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降低理解难度。
  二、抓住提问时机,启发学生思维
  教师必须捕捉提问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愿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学习中。
  1.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设问,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的。例如在讲《“荷”专题》前,我先让学生搜集有关荷的资料,以及以前学过的有关荷的古诗词,问:“专题中有关荷的诗词和文章与我们学过的有什么异同?”然后与具体的诗词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异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知欲望,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知识,充分调动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在重点、难点处提问。
  重点、难点是一堂课的核心、精华所在,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掌握。此时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困惑,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透彻,达到抓住重点,有效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例如在讲《孔乙己》一文时,“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成因”是本文的重点难点,为此我设计了如下问题:“孔乙己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悲惨?假如孔乙己生活在现在,又会怎样?”由于我适时恰当的设问点拨,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在易错、易混之处提问。
  教学中总有些知识似是而非,学生容易混淆。此时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明辨是非,防止产生错误认识,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在讲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时,对于“江山如此多娇”的“娇”与“一代天骄”的“骄”这两个字,学生容易混淆,我一是要求学生从字义比较加深理解,二是设计问题,如出填空题,把这两个字空出来让学生填,通过比较提问,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提问对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我不仅提问优生,而且提问中等生和待进生,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的需求,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
  每个问题提出后,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回答。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體学生,以中等偏上水平的学生为标准。
  提问时,我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我坚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予学生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我也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这样便营造了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通过优化问题设计,我深切感受到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我教得轻松了,教学效益大大提高,这正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荀子·王制篇》中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在唐代,魏征与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政治对话也是出于此。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中,这成了一条颠覆不破的执政真理——那就是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做人民群众的代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以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为己任,这也是我们党的执政原则。而在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有一点是人民
摘 要: 幸福感的缺失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作者构思了一次班会课。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贫困山区孩子的生活,感受到他们对上学的渴望,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多么幸福;其次教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在身边寻找幸福;最后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 幸福 班会 开展流程  幸福是什么?一千个人回答,就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
一、地方责任文化资源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责任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责任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对于培养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责任教育与地方责任文化的对接是创新责任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融责任意识、责任情感、责任能力、责任行为教育为一体的责任文化建设要体现时代性、地方性,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运用“联想”这一心理现象,诱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与之有关的新的知识,帮助学生探索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联想 种类 重要性  数学教学中的“联想”,如教“正方形”,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有关正方形的一系列知识点,如: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无论是技能还是知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1600个左右常用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传统意义上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过程。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总结了一些方法,旨在引导低年级学生认识生字,牢记生字。  一、在卡片中识字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
摘 要: 18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的问世,开启了一个文学的新时代;两百年后的中国,亿万富翁李春平出资出版的自传《忏悔无门》叩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两个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不同思想的人让读者感到了他们的真诚坦白与灵魂的高贵,但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 《忏悔录》 《忏悔无门》 自我表现 警醒世人  18世纪的欧洲文坛,曾经于震惊中接纳了卢梭的《忏悔录》的问世,并不可逆转地由它开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是积累写作资源的重要途径,但生活并不是写作的唯一来源,大量读写是提高作文水平、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自觉主动地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写作材料,激起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对课外阅读的实施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完整的内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教师的教学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的完全吻合。  动机阶段——预备阶段:激发动机、获得期望领会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阶段:指导注意、领会知识习得阶段——编码阶段:提供学习指导、进
摘 要: 参考资料在解说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时,显得扑朔迷离,作者经过仔细推断,认为此句是实写,理由如下:一是符合文学创作的规律,二是与词义相吻合,三是与地形地势相吻合,四是与作者的情感相吻合。  关键词: 《寄扬州韩绰判官》 实写 虚写 创作背景  实和虚是诗歌中常用的描写手法。实写即所写的是眼前真实的见闻;虚写即所写的不是眼前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想象中的或梦幻中的
摘 要: 本文从专业发展培训的形式、特点、作用等方面全面研究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并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出发,探讨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英国教育 CPD 教师培训  CPD,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意为持续专业发展,是由英国教育专家耶克斯利在世界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中提出的,指的是通过一系列方式、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