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最近听了“平面图形的拼组”这节课,生动的语言,活泼的画面,课件、学具等资料的齐备,让人觉得是一堂有趣的好课,但花样繁多的背后,我却看到了更多的缺失。
一、 缺少数学味
数学味是数学课的本质特征,一堂课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和浮华上,不去凸显数学的本质的话,学生的所获所得会大为减少。在课堂上,我看到有把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成别的图形的拼组,还有做风车的活动。但前者教师只让学生说出自己拼成了什么图形,没有让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拼,为什么拼成的是这个图形,没有把单纯的动手做转化为数学问题研讨。关于做风车,教师也是手把手教每一步怎么做,而没有让学生通过做风车的过程,体会到可以由长方形得到正方形,再由正方形得到几个三角形的相互转化过程,从而理解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数学味的缺失,使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
二、 缺乏操作
操作是什么?仅仅是动手吗?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的确有动手折和拼组,但这些行为是对教师操作的模仿,是靠机械记忆的拼图游戏,无法促进我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淡化我们的教学主题。比如:教学中有个练习是熊猫拼图,在一张正方形纸上有个熊猫图,教师把它剪成了9块,把它们弄乱,让学生再把它拼回原样。学生拼完后,练习也就结束。在课堂上做这么一个拼图游戏,学生是操作了,但是,学生沟通了这个游戏和我们数学之间的联系吗?没有。教师这样处理,仅仅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没有处理好如何通过操作构建知识的问题,没有把操作当作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的一个方法和手段。
三、 缺失教学目标
上“平面图形的拼组”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再进行拼组。拼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但在课堂上,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给了拼组,而让学生体会、理解平面图形的时间非常之少,这样的做法明显是只抓芝麻丢了西瓜,致使教学目标缺失,课堂浮华不实,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非常不理想。
没有教学的研究,就不会有教学细节的处理,也不会有教学设计的分析和思考。这个教学内容进行过几次试教,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我觉得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体现出教学什么,还要体现出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设计能不能流畅贯穿于课堂,不去思考这样的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失。
上一堂课,到底要实现什么?如何让目标更有效达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和要求来设计每一堂课,相信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 缺少数学味
数学味是数学课的本质特征,一堂课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热闹和浮华上,不去凸显数学的本质的话,学生的所获所得会大为减少。在课堂上,我看到有把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成别的图形的拼组,还有做风车的活动。但前者教师只让学生说出自己拼成了什么图形,没有让学生结合图形的特征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拼,为什么拼成的是这个图形,没有把单纯的动手做转化为数学问题研讨。关于做风车,教师也是手把手教每一步怎么做,而没有让学生通过做风车的过程,体会到可以由长方形得到正方形,再由正方形得到几个三角形的相互转化过程,从而理解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数学味的缺失,使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
二、 缺乏操作
操作是什么?仅仅是动手吗?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的确有动手折和拼组,但这些行为是对教师操作的模仿,是靠机械记忆的拼图游戏,无法促进我们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淡化我们的教学主题。比如:教学中有个练习是熊猫拼图,在一张正方形纸上有个熊猫图,教师把它剪成了9块,把它们弄乱,让学生再把它拼回原样。学生拼完后,练习也就结束。在课堂上做这么一个拼图游戏,学生是操作了,但是,学生沟通了这个游戏和我们数学之间的联系吗?没有。教师这样处理,仅仅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没有处理好如何通过操作构建知识的问题,没有把操作当作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的一个方法和手段。
三、 缺失教学目标
上“平面图形的拼组”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再进行拼组。拼组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但在课堂上,教师将大部分时间给了拼组,而让学生体会、理解平面图形的时间非常之少,这样的做法明显是只抓芝麻丢了西瓜,致使教学目标缺失,课堂浮华不实,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非常不理想。
没有教学的研究,就不会有教学细节的处理,也不会有教学设计的分析和思考。这个教学内容进行过几次试教,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我觉得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我们的教学不仅仅要体现出教学什么,还要体现出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设计能不能流畅贯穿于课堂,不去思考这样的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失。
上一堂课,到底要实现什么?如何让目标更有效达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带着这些问题和要求来设计每一堂课,相信我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金都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