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理解算理、算法优化、感悟数学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他们领略数学的理趣、情趣和意趣,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算理;运算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92-01
运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赖以学习的重要能力,更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领会算理,进行算法交流,实现算法优化,并注重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深刻理解算理——提升运算能力的基础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的两大核心元素,它们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算理是算法的基础,为算法提供支撑,算法是算理的表现形式,将算理变得可操作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算,从而实现运算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提出问题:“有52根小棒,1捆有10根,将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根?”学生很快列出算式:52÷2。有些学生可以口算出结果,但不知道竖式该怎样写。教师向学生问道:“52根小棒,你们准备怎样分?”学生提议将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小棒,这时还剩余l捆。教师指着竖式问:“应该怎样写呢?” 学生认为2捆小棒是20根,所以商2应该写在十位上。教师追问:“余下的应该怎样分? ”学生说:“可以将剩下的l捆小棒拆开再加上原先的2根就变成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6根,所以6应该写在个位上。”
上述案例,教师仅仅联系分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书写过程进行对照,让学生较为透彻地理解了算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方法提炼——提升运算能力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应鼓励、倡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总结算法,并对算法进行比较,提炼出最优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出示例题:“幼儿园购进12箱南瓜,每箱24个,一共有多少个?”根据题意,学生列出算式24×12,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探索该怎样进行计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生1:6个2箱是12箱,先算2箱的个数,24×2=48(个),再算6个2箱的个数,一共有48×6=288(个)。
生2:先算10箱的个数,24×10=240(个),再算2箱的个数,24×2=48(个),一共有240 48=288(个)。
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没有进行评价):你们觉得这些算法,哪种算法最佳呢?你能联系刚才的探究过程,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上述案例,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然后感悟“优点”,甄别并选择出具有广泛意義的算法,最终实现算法的优化。
[关键词]算理;运算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5-0092-01
运算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赖以学习的重要能力,更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领会算理,进行算法交流,实现算法优化,并注重数学思想的有机渗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深刻理解算理——提升运算能力的基础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的两大核心元素,它们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算理是算法的基础,为算法提供支撑,算法是算理的表现形式,将算理变得可操作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算,从而实现运算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教师提出问题:“有52根小棒,1捆有10根,将它们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根?”学生很快列出算式:52÷2。有些学生可以口算出结果,但不知道竖式该怎样写。教师向学生问道:“52根小棒,你们准备怎样分?”学生提议将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小棒,这时还剩余l捆。教师指着竖式问:“应该怎样写呢?” 学生认为2捆小棒是20根,所以商2应该写在十位上。教师追问:“余下的应该怎样分? ”学生说:“可以将剩下的l捆小棒拆开再加上原先的2根就变成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6根,所以6应该写在个位上。”
上述案例,教师仅仅联系分小棒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书写过程进行对照,让学生较为透彻地理解了算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方法提炼——提升运算能力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随着课改的推进,教师应鼓励、倡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总结算法,并对算法进行比较,提炼出最优的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出示例题:“幼儿园购进12箱南瓜,每箱24个,一共有多少个?”根据题意,学生列出算式24×12,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探索该怎样进行计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生1:6个2箱是12箱,先算2箱的个数,24×2=48(个),再算6个2箱的个数,一共有48×6=288(个)。
生2:先算10箱的个数,24×10=240(个),再算2箱的个数,24×2=48(个),一共有240 48=288(个)。
师(针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教师没有进行评价):你们觉得这些算法,哪种算法最佳呢?你能联系刚才的探究过程,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上述案例,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而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然后感悟“优点”,甄别并选择出具有广泛意義的算法,最终实现算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