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灰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下面我们要谈的“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相位有三个方面:多媒体的特征,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某一具体课时的学习任务。
  
  一、多媒体的特点
  
  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运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意境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
  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大容量,高效率——板书无需多写,问题也无需重复,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
  利用实物投影仪可以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方便了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语文学科特点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艺术的使用,也会产生不和谐的效果。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要始终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必须把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作为应有的教育目的,必须把工具性和人文行统一起来。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整合“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
  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时不要流于形式,只玩花样,不求实效;不要忽视人文性,忽视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也不要忽视基础,舍本逐末,忽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总让学生丢掉课本抛弃语言看屏幕,违反语文学科的特点,违背以认识教材为基础的规律。
  
  三、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把握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充分认识到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贯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在多媒体技术运用过程中不要过于机械,限于程序化,没有开放性,这样教师成了“播映员”,课堂缺少灵活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违背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原则。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识、研究性学习更无从谈起。
  因此,针对上述的种种因素,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增大课堂的容量。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时刻注意课件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遵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贯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理念和原则。
  
  四、教学示例
  
  我根据上述思考,试制的多媒体课件《春》获得市课件大赛一等奖。在《春》设计运用中,力求体现这些原则。课件导入部分向学生展示春景图片,营造春的氛围,从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同时,引导学生发掘春的丰富内涵,回忆朱自清对春的感悟和赞叹。既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情景,无论是从直觉上还是理性认识上启迪深化学生对春的认识和感悟。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在诵读之后,为进一步感知课文,充分阅读文本,设计了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课件的处理注意了开放性,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提出两个关键性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合作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整合,从而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入的理解课文。在课件的设计中,考虑到多种媒体的运用,在学生讨论列出自己的结构图之后,切换到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成果,并让学生自己解说,同时教师可以追问一些重要问题加以引导。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其中,使用课件时,教师对重要问题的追问也可体现出课件的开放性,而且在课件的设计中没有给出什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学生的“仁智备现”提供前提,展示学生的鲜明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整体感知,深入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课件根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等多角度完成学习目标。文章的首要目标就是学习借鉴“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课件设计的第一个探讨问题就是从引导学生对这种守法的“感知体悟”到消化吸收,在组织这一问题的研读讨论中,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感知能力、评价鉴赏能力,又可以锻炼写作表达能力。第二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从具体感知文章入手,认识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手法,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可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第三个问题是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同时涉及到文章作者、写作背景等内容,课件设计给出学生提示,但并没有直接给出相关资料,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共同提供,以培养合作自主意识,教师准备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学生展示,也可以不展示,视学生探讨情况而定,这也体现出课件制作的灵活性开放性。
  总之,课件的设计基本体现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同时又和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展示出语文学科多媒体使用的艺术性。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阅读教学的特点,努力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性阅读的指导,突出“导”字。    一、设境导入,初读感知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怎样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氛围,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张扬自己个性的平台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调动学习热情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
期刊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给电化教学带来了新的途径和方法。计算机多媒体可以适时地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学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    一、虚拟实验演示模式    有的演示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或仪器药品缺乏或危险性大,不宜课堂演示。
期刊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为本位,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是从知识到知识的“满堂灌”,最高目标也仅是从知识到解题的“模仿秀”,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框框内进行思维活动。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受到束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僵化,对数学学习缺少热情,兴趣淡漠,怎样使学生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课上“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期刊
多媒体环境为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不仅可以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主题资源,改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表达思想、观点提供交流工具。下面就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和引发的思考。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且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的特点的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求
期刊
众所周知,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心理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就要创造出一定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急欲求知,主动思考;就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以造成认知冲突。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引起学生的惊奇,并促使其潜心研究和进一步探索,直到把问
期刊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呼声越喊越响,要求学生加大阅读量,深入地细细品味。在阅读教学中重视以文为本,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阅读、个性化建构的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展开亲密对话。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要落实到每次的阅读教学中,重视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以帮助学生理解,在不断品味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增强语感。以《不合群的小蝌蚪》为例,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我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思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