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小学数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决定他未来的关键,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首先我们就应当建立他的数学思维,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因此,要学生未来的学习呈全方面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更加有趣味,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9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方法也应当顺应新教改的变化而进行变化。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初始阶段,而数学就是逻辑的代名词,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老师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身边无时无刻都有数学的影子,数学就是源自于生活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数学来解决,用积极的态度启发学生,并且潜移默化的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1、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优势的分析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深入的探究事物本身存在的真理,有利于孩子自信发展。
1.1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之所以变成学生课本上的数学题,其实只是把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变得抽象,小学生的加减乘除,便可以运用于日常的简单交易,所以解决数学问题,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是抽象的,但是也具有运用性的特点。当学生们学习数学时,他们必须从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开始,学习抽象的事物,学习辨别真理的能力。
1.2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高的心理活动。居里夫人、毛泽东等卓越人才都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而具有一般的思维能力基础才能衍生发展出创造性思维,所以,对于小学教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2、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知识编排不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在小学数学存在较为大的问题即是知识的编排和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符,增加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且工作效果不明显,知识编排的跳跃性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当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时,学生就会害怕学习逃避数学,受挫后失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从而提升了思维能力培养的难度。
2.2传统的教学理念不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很多老师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比如:只注重知识,而忽略背后传授的技巧,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结果产生的过程。如果不把抽象的数学运算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具体事物来进行知识教授的话,学生们也很难理解数学背后的逻辑。例如:“九九乘法表”知识的传授,如果只让学生们背下来,而没有通过举例来证明其中的逻辑,这样也没有办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3、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
3.1教材知识整合,因材施教
对于教材跳跃性问题,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编排,尽量让知识更加容易的被学生接受,遵循从简单到困难的教学方式,有连续性的进行教学,减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他现有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传输尽量多的东西,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加减乘除,都有其内在规律,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有乘法都可以用加法来实现。例如:3x5=15,可以理解为15中有三个五相加而成。再比如135连续除几次7可以利用减法和除法理解为135中存在多少个7。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其内在联系,又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差别,还要更好的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有变化的教学,要因材施教。
3.2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兴趣是学生愿意接受知识的前提,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有利于达成后续的教学目的。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时分秒》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这种抽象的时间问题呢?这时候情景化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师应当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红绿灯的时间是30秒,新闻联播的时间是3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是10分钟等例子来让学生理解时间。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兴趣。要学生积极的开展主观能动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思考!
3.3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要学生在思维上更加灵活,就需要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认识事物,这就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思考问题,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维逻辑去理解问题。要让学生知道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点,任何事物都应当审时度势。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惑点,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在学生提出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加强对已知或者未知事物的深入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学不单只是来传输知识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抓住一切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万丈高楼始于地基,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注重思维的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当学生学会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时,教师才真正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思考就能解决困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让学生在未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侯书林.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78.
[2]何雪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5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9
引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方法也应当顺应新教改的变化而进行变化。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初始阶段,而数学就是逻辑的代名词,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需要老师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身边无时无刻都有数学的影子,数学就是源自于生活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数学来解决,用积极的态度启发学生,并且潜移默化的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1、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优势的分析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深入的探究事物本身存在的真理,有利于孩子自信发展。
1.1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之所以变成学生课本上的数学题,其实只是把我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变得抽象,小学生的加减乘除,便可以运用于日常的简单交易,所以解决数学问题,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是抽象的,但是也具有运用性的特点。当学生们学习数学时,他们必须从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开始,学习抽象的事物,学习辨别真理的能力。
1.2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高的心理活动。居里夫人、毛泽东等卓越人才都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而具有一般的思维能力基础才能衍生发展出创造性思维,所以,对于小学教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2、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知识编排不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在小学数学存在较为大的问题即是知识的编排和小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符,增加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且工作效果不明显,知识编排的跳跃性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大,当学生无法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时,学生就会害怕学习逃避数学,受挫后失去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从而提升了思维能力培养的难度。
2.2传统的教学理念不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很多老师还存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比如:只注重知识,而忽略背后传授的技巧,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结果产生的过程。如果不把抽象的数学运算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具体事物来进行知识教授的话,学生们也很难理解数学背后的逻辑。例如:“九九乘法表”知识的传授,如果只让学生们背下来,而没有通过举例来证明其中的逻辑,这样也没有办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3、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
3.1教材知识整合,因材施教
对于教材跳跃性问题,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的编排,尽量让知识更加容易的被学生接受,遵循从简单到困难的教学方式,有连续性的进行教学,减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在他现有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传输尽量多的东西,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加减乘除,都有其内在规律,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所有乘法都可以用加法来实现。例如:3x5=15,可以理解为15中有三个五相加而成。再比如135连续除几次7可以利用减法和除法理解为135中存在多少个7。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其内在联系,又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差别,还要更好的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有变化的教学,要因材施教。
3.2兴趣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
兴趣是学生愿意接受知识的前提,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有利于达成后续的教学目的。要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时分秒》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这种抽象的时间问题呢?这时候情景化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师应当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红绿灯的时间是30秒,新闻联播的时间是30分钟,课间活动时间是10分钟等例子来让学生理解时间。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兴趣。要学生积极的开展主观能动性的首要条件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思考!
3.3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要学生在思维上更加灵活,就需要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认识事物,这就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基础,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思考问题,让学生充满信心从而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维逻辑去理解问题。要让学生知道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点,任何事物都应当审时度势。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惑点,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在学生提出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加强对已知或者未知事物的深入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学不单只是来传输知识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抓住一切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万丈高楼始于地基,只有在小学的时候注重思维的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当学生学会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时,教师才真正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思考就能解决困难,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基础,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让学生在未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侯书林.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78.
[2]何雪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