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把立德树人体现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渗透德育思想教育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思想;研究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6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实施立德树人的这个根本任务,国家提出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方针,把立德树人体现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认识、探索有趣的数学王国,在理解数学规律、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思想渗透不仅应将数学教育作为一种寻求知识和真理的活动,而且应以数学精神为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呢?
一、基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为子女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条件。从二胎政策开放以来,减少了独生子女家庭,但是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家里都是“一家独大”的,在这种溺爱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平常。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课堂任务。孩子们刚在活动中学习了新的数学知识,“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令他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但是这样的兴趣一般不会持续不长,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思考题,“请你用恰当的方法说明,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邻边的乘积得到呢?”。课后及时跟进孩子们的研究进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学生们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推拉,再结合在方格纸上画图,学生发现了“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用相邻边相乘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就相当于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矩形,它的底边保持不变,它的高度却比原来的要高,所以面积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不能用邻边相乘求面积”。有效的课后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其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有质疑知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基于教学点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抓住有关点滴,尤其是在数学发展史和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中,要用感情引导学习,唤起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人民币》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在四、五千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在华夏大地流行起来了。将人民币上的国徽介绍给学生,告诉他们要爱护人民币,即使是面值很小的人民币,因为上面有国徽,就变得很重很重,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尊重和爱护国徽是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表现。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我国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自然数的计数方法:如结绳计数法,再到后来的算筹和算盘等,都是我国古代勤劳的祖先智慧的结晶。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请学生分享了课前查到的资料: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个计算结果比西方国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听后,学生们深受鼓舞,为祖国感到骄傲。
三、基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态度
数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和数学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数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的态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态度。
比如在教学《简单的排列》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1,2,3”摆出可能的两位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先确定个位的数字“1”,十位就有可能是2或3,然后确定个位数字是“2”,那么十位可能是1或3。接着再确定个位数字是“3”,那么十位数字就可能是1或2。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固定个位法”。
生:还可以先固定十位,先确定十位的数字“1”,个位就有可能是2或3,然后确定十位数字是“2”,那么个位可能是1或3。接着再确定十位数字是“3”,那么个位数字就可能是1或2。
师: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加它什么法呀?
生:“固定十位法”。
由于一开始孩子的思考没有条理性,呈现的结果是各种各样的零散的答案,因此要引导孩子们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正确有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体验充满探索和创造力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基于小组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在评价中,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强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观念,以培养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比如在上《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讲到23-9=?,孩子们遇到的问题是个位上的3-9不够减了。不要急于让学生想解决办法,而是问学生们生活中如果忘记带铅笔橡皮了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问同桌或者好朋友借一下就行了”。这时我便引导,那我们可不可以也通过“借”这个方法来解决23-9个位上不够减的问题呢?这时孩子们才恍然大悟。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分别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遇到自己一下子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寻找可能的帮助,寻求更多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可能。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五、基于数学细节,培养良好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小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好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而是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的。好习惯来自细节,我们要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在通常的数学课中,我们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听力习惯。“听”,不仅是要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内容,更要会听同桌、小组的组员以及其他同学的发言。倾听不仅仅听答案,听结果,也要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去听别人的观点,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更是对说话人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我经常对上课走神的孩子会进行适当的“调侃”,如“有些小朋友人在教室里,魂魄已经飞到外面去了”,“如果你们不听就会错过一场知识的大餐”等等带有些许玩笑的话。
学生的优质素养一旦形成,能使其终生受益匪浅。在数学课程教学阶段,道德影响相当重要,所以加强道德影响也是学科课程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艺术,努力达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风刚.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参透德育思想.《数学大世界》.2018年03期。
2.张桂荣.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参透德育思想.《學周刊》.2015年27期。
3.陈蓓.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参透德育思想.《小学生》.2018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德育思想;研究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6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立德树人的任务,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实施立德树人的这个根本任务,国家提出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方针,把立德树人体现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认识、探索有趣的数学王国,在理解数学规律、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机会。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思想渗透不仅应将数学教育作为一种寻求知识和真理的活动,而且应以数学精神为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将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相结合。要把学生培养成既有世界眼光又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呢?
一、基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为子女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条件。从二胎政策开放以来,减少了独生子女家庭,但是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家里都是“一家独大”的,在这种溺爱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平常。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说一说”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相应的问题解决,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课堂任务。孩子们刚在活动中学习了新的数学知识,“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令他们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但是这样的兴趣一般不会持续不长,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思考题,“请你用恰当的方法说明,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两条邻边的乘积得到呢?”。课后及时跟进孩子们的研究进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学生们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推拉,再结合在方格纸上画图,学生发现了“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用相邻边相乘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就相当于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矩形,它的底边保持不变,它的高度却比原来的要高,所以面积变大了。”由此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不能用邻边相乘求面积”。有效的课后探究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其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有质疑知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基于教学点滴,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抓住有关点滴,尤其是在数学发展史和中国数学家的故事中,要用感情引导学习,唤起心灵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人民币》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在四、五千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在华夏大地流行起来了。将人民币上的国徽介绍给学生,告诉他们要爱护人民币,即使是面值很小的人民币,因为上面有国徽,就变得很重很重,国徽是国家的标志,尊重和爱护国徽是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表现。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我向孩子们介绍了我国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自然数的计数方法:如结绳计数法,再到后来的算筹和算盘等,都是我国古代勤劳的祖先智慧的结晶。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请学生分享了课前查到的资料: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最早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个计算结果比西方国家至少要早一千多年。听后,学生们深受鼓舞,为祖国感到骄傲。
三、基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态度
数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和数学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数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的态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操作、小组交流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态度。
比如在教学《简单的排列》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1,2,3”摆出可能的两位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先确定个位的数字“1”,十位就有可能是2或3,然后确定个位数字是“2”,那么十位可能是1或3。接着再确定个位数字是“3”,那么十位数字就可能是1或2。
师:这种方法好不好?
生:好。
师: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固定个位法”。
生:还可以先固定十位,先确定十位的数字“1”,个位就有可能是2或3,然后确定十位数字是“2”,那么个位可能是1或3。接着再确定十位数字是“3”,那么个位数字就可能是1或2。
师: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加它什么法呀?
生:“固定十位法”。
由于一开始孩子的思考没有条理性,呈现的结果是各种各样的零散的答案,因此要引导孩子们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寻找规律,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正确有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体验充满探索和创造力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基于小组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交流。在评价中,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强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观念,以培养合作与互助的精神。
比如在上《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讲到23-9=?,孩子们遇到的问题是个位上的3-9不够减了。不要急于让学生想解决办法,而是问学生们生活中如果忘记带铅笔橡皮了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问同桌或者好朋友借一下就行了”。这时我便引导,那我们可不可以也通过“借”这个方法来解决23-9个位上不够减的问题呢?这时孩子们才恍然大悟。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分别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遇到自己一下子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要寻找可能的帮助,寻求更多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可能。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五、基于数学细节,培养良好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小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好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而是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的。好习惯来自细节,我们要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在通常的数学课中,我们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听力习惯。“听”,不仅是要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内容,更要会听同桌、小组的组员以及其他同学的发言。倾听不仅仅听答案,听结果,也要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去听别人的观点,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更是对说话人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我经常对上课走神的孩子会进行适当的“调侃”,如“有些小朋友人在教室里,魂魄已经飞到外面去了”,“如果你们不听就会错过一场知识的大餐”等等带有些许玩笑的话。
学生的优质素养一旦形成,能使其终生受益匪浅。在数学课程教学阶段,道德影响相当重要,所以加强道德影响也是学科课程的方向之一。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艺术,努力达到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风刚.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参透德育思想.《数学大世界》.2018年03期。
2.张桂荣.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参透德育思想.《學周刊》.2015年27期。
3.陈蓓.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参透德育思想.《小学生》.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