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俗偏见共“舞”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一个具有诸多人性美德的少年到遭受伤害后人性扭曲的疯狂复仇者,《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厉夫性格的演变过程在表明了19世纪英国社会等级观念与偏见对人性的伤害的同时,也表明了人有保持人性尊严的可贵之处。
  【关键词】呼啸山庄 希斯克厉夫 人性
  
  1847年,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呼啸山庄》这一惊世骇俗的奇书,这部奇书被誉为是“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其中对人性演变的深刻探索,对社会有着永久的价值魅力。
  《呼啸山庄》以爱情为主题,表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两个家庭三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是两个风格不同的庄园,坐落在英国北部的荒原上,远离时代的潮流,过着传统的庄园生活,男女家长都恪守传统道德,父亲们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维系着家庭的生活,主宰一切,男主外女主内,孩子们在荒原上度过童年,长大后或许就近结为夫妻,但这种平静与惯性随着一个外来者——希斯克厉夫的到来而打破了。
  
  一、人性本善
  
  希斯克厉夫是一个“异类”,他既是英国殖民主义的产物,又是英国新兴工业城市的弃儿,他的黑头发、黄皮肤、无人能听懂的语言,都说明他是一个东方人,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吉卜赛人。吉卜赛人起源于东印度,生性热情奔放,无拘无束,居无定所,喜欢唱歌、跳舞、弹琴,希斯克厉夫作为这个种族的一员,毫无疑问也遗传了这样的一些特性。
  希斯克厉夫作为孤儿被“呼啸山庄”的主人老欧肖先生从英国北部的一个小镇——利物浦带回到了家中,不久后凯瑟琳就与他感情很好了,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有如此美丽的小女孩跟自己亲密无间,希斯克厉夫感到很满足、很温暖,尽管凯瑟琳是个既刁钻又野蛮的小女孩儿,有时把他当作她的“仆人”呼来唤去,希斯克厉夫也总是做得象个男子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笑出声来——这么一对活宝,我们怎么瞧得起他们!你们何时抓住过我跟凯瑟琳争抢她想要的东西?或者看到我们哭喊着、流泪,爬在地上打滚,而在两人中间却隔着一整间房——把这些视为我们的乐趣?哪怕让我多活一千年,我也不愿意同埃德加·林顿在画眉田庄的情景,哪怕是只交换一下。”这段话充分表明希斯克厉夫本身具有作为男人应该具备的忍让、大度的优秀品质,不象埃德加·林顿,表面看起来温文尔雅,实际上却自私懦弱。
  凯瑟琳之所以深爱希斯克厉夫,除了他的大度的品质外,是因为希斯克厉夫独特的个性、深刻的思想和灵魂。凯瑟琳与纳利谈话时有一段表白:“我爱希斯克厉夫并不是因为他长得很英俊,而是因为他比我更具有主见。虽然不知道灵魂是用什么料子作成的,但是他和我是用同一种料子所做,而作林顿的呢?就如月光和闪电、冰霜于火焰一样同我们有天壤之别。”这段对白揭示了凯瑟琳深爱希斯克厉夫的真正原因,是希斯克厉夫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灵魂。
  希斯克厉夫最初的确是一个具有诸多人性美德的少年,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只要在良好的环境里是能够继续发展并越来越成熟完美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二、世俗偏见埋下仇恨的种子
  
  吉普赛人奔放的特性和流浪式的生活方式,在等级观念和偏见都很强烈的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是很受歧视的。老欧肖刚从利物浦把希斯克厉夫带回来,就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欧肖夫人恨不得将他踢出门去,她跳起来厉声呵斥丈夫怎么会傻到把这个婊子养的的野鬼带回家中;14岁的儿子亨德莱得知父亲因为救这个小鬼而弄碎了他的小提琴时便大哭起来;女儿凯瑟琳朝希斯克厉夫又咧嘴又吐唾沫。
  接下来的日子亨德莱更是把希斯克厉夫当作一个掠夺父亲情感和特权的人,把对父亲的反抗化为对希斯克厉夫的虐待。他不仅在言语上侮辱希斯克厉夫,而且经常将他打得遍体鳞伤。有一次希斯克厉夫要求与亨德莱换马,亨德莱骂到:“滚开,狗!”并拿起一个称土豆和干草的铁称砣向希斯克厉夫扔过去,称砣击中希斯克厉夫的前胸,他一头栽了下去……从这些可以看出亨德莱对希斯克厉夫的欺负严重到了虐待的程度。
  当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第一次来到“画眉田庄”时,林顿一家也对他表示了强烈的歧视,林顿太太称他为野东西、坏孩子,怎么也不配到体面的他们家里去,并且不准她的孩子与希斯克厉夫接触。林顿先生轻蔑地称他为怪物——一个东印度水手的儿子,或者是遗弃儿,毫不留情地嘲笑他的身世。最后他们热情地留下了具有小姐身份的凯瑟琳而冷酷地将希斯克厉夫(一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在黑夜里赶走了。
  面对一个年幼的孩子,一个失去了父母、家庭的可怜的孩子,这些所谓的体面人士,没有给他人间的温暖,而是带着沉重的世俗偏见去歧视他、伤害他,年幼的希斯克厉夫心里感觉会怎样呢?那就是埋下仇恨的种子。
  
  三、虐待奴役下的堕落
  
  老欧肖逝世后,亨德莱将希斯克厉夫沦为奴仆,不许他再去听助理牧师的授课,而一定要叫他到室外去劳动,并逼迫他象田庄上其他小伙子一样干重活。这个时候的希斯克厉夫只有十岁左右,正是接受教育和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亨德莱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要让希斯克厉夫成为一个野蛮无知的傻子。希斯克厉夫起初还很沉得住气,因为凯瑟琳把她所读的全部都教给他了,并且还陪他一起干活、一起玩耍。
  希斯克厉夫和凯瑟琳误撞了“画眉田庄”后,亨德莱便剥夺了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接触的权力,并告诫他:他只要再和凯瑟琳小姐说一句话,就要将他赶出去。“在凯瑟琳还没有住进林顿家之前,希斯克厉夫多少还有点体统,虽也没人照顾,可自打那以后,反而十倍的糟糕。除佣人纳利之外,再无人理睬他,甚至在整个礼拜中,也没人肯叫个好,甚至骂他一句脏孩子,并叫他去洗澡。象他这样大的孩子,本就不屑于肥皂和清水,更不用提他的衣服——那是已经穿了三个月、在泥里打过滚、从灰里钻过,当然也不提那经年不梳的、一头蓬松浓密的乱发,就是他那已厚厚蒙上一层黑色污垢的脸和手,也够瞧了。”这段描写说明从凯瑟琳住进林顿家,希斯克厉夫与唯一的伙伴分开后,在“呼啸山庄”冷漠的家庭气氛和亨德莱恶意的威胁下,他便开始变成了一个野孩子。
  “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是两个风格完全不同的庄园:“呼啸山庄”的主人及孩子们都是一些自我放纵、性格暴躁、充满野性如狂风般难以驾御的人。而“画眉田庄”深宅大院、猎犬守卫,是一个漂亮辉煌的地方,富裕、体面、秩序井然,田庄的孩子们也非常顺从父母,性格温柔、文雅,行为举止得体,但却自私懦弱,缺乏生命活力。在等级观念和偏见都很浓重的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画眉田庄”作为上流社会的代表,是更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的。凯瑟琳在“画眉田庄”待了一段时间后也变成了一个文雅端庄的姑娘,并经常邀请文明洁净的埃德加·林顿兄妹到家中玩,这让希斯克厉夫内心感到了自卑和落寞。因为在此之前,他和凯瑟琳一起疯、一起闹,从不把礼仪约束当回事儿,人们指责他们,也总是一笑了之。可是现在,唯一的知己变成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类的人,尤其是那个有着漂亮外表和文雅举止的挨德加·林顿,竟与凯瑟琳那么要好,自卑、落寞使希斯克厉夫心里仿佛一下子与凯瑟琳疏远了,世俗偏见就这样在两个两小无猜的孩子之间建起了一堵隔膜的墙。更为严重的是凯瑟琳从“画眉田庄”回来的那个圣诞节,亨德莱竟然当着埃德加兄妹的面暴打了希斯克厉夫后又残酷地将他禁闭在小阁楼里,不让他和凯瑟琳、埃德加他们一起欢度圣诞节,也不给他东西吃。希斯克厉夫心中的仇恨终于“发芽”了,他被关了一天偷偷从阁楼里放出来后,对纳利说:“我在思考怎样报复亨德莱。我不计较等多久,只要最后能报复成。但愿他别在我报复他之前就死掉。”
  亨德莱在妻子逝世后,变得既放纵又荒唐,他对待希斯克厉夫的态度,简直能把圣徒变成魔鬼。那段时间,希斯克厉夫好像中了邪似的,眼见亨德莱堕落到无法自拔的地步,他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沉闷、越来越凶狠。而且埃德加·林顿的常常来访,使他意识到埃德加已成为他的情敌。这时,希斯克厉夫已十六岁,相貌不丑,智力也不算差,但他偏偏要想方设法摆出一副里里外外都让人厌恶的架势,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到这时对他已经丝毫没有益处了。早起晚睡和持续不断的做苦工,已经扑灭了他曾经有过的求知欲望,扑灭了他对书本知识或学问的喜爱。小时候他由于深受老欧肖先生宠爱而形成的优越感正在逐渐消失。他奋斗了很长时间,想与凯瑟琳在学业上平起平坐,但最终却带着沉痛而又默默无言的遗憾,中途废止了——他彻底放弃了。当他发现他必定会降到从前的标准以下时,谁也无法劝动他在争取进步上再努一把力。之后,他的外表也和内心的堕落一致了:他养成了一种懒懒洋洋的走路姿势、一副低贱的神态。他那不苟言笑的性格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几乎是白痴式的孤寂和乖僻。他的熟人屈指可数,他总是激起他们的反感,而不是赢得他们的尊重。
  希斯克厉夫在亨德莱惨无人道的虐待奴役下彻底自暴自弃了,世俗偏见完全把他逐出“文明”的圈子,使他成为了一个粗俗野蛮的人。
  
  四、人性扭曲
  
  希斯克厉夫尽管已堕落成一个粗俗野蛮的人,但他心中依然存有美好的希望——他与凯瑟琳的爱情。在希斯克厉夫寄人篱下的生活中,只有凯瑟琳对他平等相待、互相爱慕,凯瑟琳成为希斯克厉夫唯一的安慰和他生活中的全部希望。
  致命的是凯瑟琳却选择了“画眉田庄”的埃德加·林顿,虽然她深知自己心里爱的是希斯克厉夫。她对纳利说:“埃德加将来会很有钱,我想成为这一带最尊贵的妇人,我会为拥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假如我跟希克厉做了夫妻,难道我们两个会不去讨饭吗?要是我家中那卑鄙的坏人没有把希克厉作践得如此卑下,我决不会去想嫁给埃德加的。假如现在我再嫁给希克厉,那可就是辱没自己了。”从凯瑟琳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她选择放弃心中深爱的希斯克厉夫而嫁给体面的埃德加,是因为受到当时英国社会中强烈的等级观念和偏见的影响,她本身是小姐身份,属于上流社会阶层,如果嫁给一无所有的人人都瞧不起的希斯克厉夫,她觉得会贬低自己的身份、降低自己的人格,而且还会被她哥哥亨德莱赶出家门去过跟讨饭没什么区别的穷日子。凯瑟琳本是一个性情率真、敢爱敢恨的人,连她都受到世俗偏见的束缚而违背自己的天性和内心,足可见在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等级观念和偏见对人们的毒害有多深。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使希斯克厉夫失去了唯一支撑他正常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他与凯瑟琳的爱情。
  因曾经遭受的所有屈辱而产生的仇恨在失去唯一的精神支柱后彻底爆发了,希斯克厉夫开始着手一步一步地实施他的复仇计划,他用了三年时间积累原始资本,终于使亨德莱赌光了所有财产,自己占有了“呼啸山庄”,将亨德莱的儿子哈雷顿贬为奴仆,受到他当年受到的待遇;肆无忌惮地闯进“画眉田庄”,与凯瑟琳会面,对埃德加进行人格侮辱,诱使埃德加之妹伊莎贝拉与自己结婚,作为对凯瑟琳婚姻的打击。凯瑟琳受不了这种打击,生下一个女儿后死去;伊莎贝拉也因无法忍受希斯克厉夫无情的折磨而离家出走,并生下一个男孩,几年后伊莎贝拉也死去。希斯克厉夫后来设计让自己的儿子与林顿和凯瑟琳的女儿相爱,并逼迫他们成婚,埃德加·林顿在一系列的打击下死去,“画眉田庄”落入希斯克厉夫之手。他终于报了仇,但却十分不幸福,最终绝食而死,在幻想中达到了与凯瑟琳灵魂的结合。
  希斯克厉夫由一个具有诸多人性美德的少年逐渐成为一个“恶棍英雄”,皆因他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挫折、虐待以及他的欲望与情感的受挫,而这一切又都源于世俗偏见。他将他所有的爱、柔情、忠贞以及牺牲都奉献给了凯瑟琳,而对于其他人(包括自己的儿子)都表现出极其冷酷残忍的一面,这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完全扭曲。
  万恶的世俗偏见就这样将一个本该优秀的男人毁灭了,也将这个男人仇恨的一切毁灭了。之所以酿成这样的旷世悲剧,世俗偏见肯定逃脱不了刽子手的罪名,但希斯克厉夫在与世俗偏见做斗争的时候,要么采取堕落,要么采取变态的复仇,而没有坚持用积极健康的心态来争取社会的认可。所以,当人在遭受世俗偏见的伤害时,一定要保持人性的尊严。
  (作者单位:631400四川省荣县职业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缺乏生动、直观、形象。因此,政治课相对枯燥、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欲望呢?记得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的身上激发起来。”在七年级的政治教学中,有较多内容能运用歌曲辅助教学,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边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教
期刊
近年来,我国男子跳远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已有一批年轻选手成绩超越8米,但与当今世界纪录仍有55厘米的差距。侯日信、侯金云(97年)研究指出:“当今世界跳远行家们,都把如何提高跳远运动员所需要的速度作为改进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的主攻方向。”下面,笔者着重通过对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的各种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一、跳远成绩对助跑速度的依赖性    原苏联专家的研究已表明: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二者相关
期刊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科技史,有着诸多璀璨的成就,“四大发明”尤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科技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它们是中国的骄傲,对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造纸术从我国传播出去以前,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树叶,埃及用纸草,欧洲用羊皮。这些材料,或笨重,或脆弱,或昂贵,都不利于大量使用。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传出后t解决了
期刊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就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我在教学小学新教材数学课时,努力从激趣、鼓励、善评三个方面把快乐引入新课程中:    一、放——给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    传统教学往往都是按照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句话都要符合老师所设计的要求,如果在教学中出现什么意外,特别是学生思维偏离老师设计的
期刊
摘要 写作是个体的观察,想象、感受与审美、思维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行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的发挥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的自由和健全的人格,需要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探究和创造精神。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必须加强写作主体的智能建构。本文从军校学员写作主体性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军校学员写作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军校学员 写作 主体性    写作能力是综
期刊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由于内容抽象、趣味性弱,致使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长期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了死记硬背、单纯为考试服务的现象,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政治学科的学习。有些教师事先进行单元复习,划分一定的学习范围或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学生应付了事。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
期刊
班级旁边是个队室,两间小屋,一间两边靠墙摆放着矮柜,一个矮柜上放着学生的作业,另一个则是我临时批作业、备课办公的地方。另一间有一张会议桌,还有十几张凳子。这里地处校园角落,平时其他班级学生不会到这儿来,班级学生到专用教室上课的时候,这里便显得极为安静。  现在这队室成了我们班级的阅览室,矮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同学们带来的书籍,在每一本书的侧面用标签写着班级及带书同学的姓名。每天中午十二点前,同学们便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音乐课标要求教学的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就曾说过:“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对解决当前音乐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问题是很有启发的。  作为
期刊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开展了小
期刊
1989年6月,我从道县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迄今已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20个春秋。先后到过村小、中心小学、镇中学等6所学校任教。现在回想起教书历程的一幕一幕,仍是那样的清晰:有欢乐,也有忧郁;有幸酸,也有徬惶。然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无怨无悔,因为教师的职业让我走向成熟,因为教书让我生命的意义得到升华,正所谓“心凝教坛有苦也有乐,从教终身无怨也无悔”。我觉得:要教好书,起码要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