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为共生而教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v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生语文教学思想的基本立意,是在教学品位上不断升华,教学过程上自然而然,教学内容上质朴无华,教学形式上丰富活泼,其极致可称为得“道”,归于语文本质之道。
  文情,因共生而汇合
  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品词析句,揣摩关键词,玩味标点的秘妙……语文课变成激情燃烧的天堂,情感栖息的温床。我们轻轻拨动着文与情的心弦,便流淌出高山流水般的天籁情韵。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文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附依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既有浓烈的“亲情”,又有炽热的“友情”;既有澎湃的“激情”,又有温润的“柔情”……我揣摩着作者的心,体味着作者的情,试图让作者的情、教者的意化作一曲温婉的曲调,静静流淌于孩子们的心田。
  语文课堂要洋溢着浓浓的情,教师更应是“性情中人”。在课堂上,领着孩子们走进诗情画意的意境中,跟随着主人公,一起笑逐颜开,一起黯然神伤,一起酣畅淋漓地笑,一起慷慨激昂地诉说。课堂就是一个文情汇合的“场”,和孩子们倾情组建一个情感场,使师生情感共生;组建一个心理场,使师生心灵共通;组建一个信息场,使课堂情感共振。我希望我的课堂是一片金黄的麦田,在这个简单、纯洁的地方,孩子们撒欢尽情地奔跑着,他们毫无顾虑地说着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尽情地唱着自己想唱的歌,而我总是含笑看着他们,我的职责就是守护这群孩子,守护这片金色的麦田。
  言意,因共生而融合
  读——知言会意。实践告诉我,读是获得言意共生的根本手段。读不但促进了理解,也培养了语感,积累了语言。读熟了,课文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烂熟于心,学生就能自然地习得。
  品——赏言明意。母语教学应引导学生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个个精妙的句子,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各自的感官去触摸、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点可以是文本的精彩句段,可以是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可以是句式上的有心变化,可以是修辞上的别具一格,凝聚着作者心智的言语,为从意到言的转换做好准备。
  述——心言升意。学生在富有情趣的阅读氛围中,通过对典型言语作品的读与品,不断内化知识、思想、情感、精神等方面的收获,并在据言知意的过程中,意开始酝酿,觉得有许多东西要表达,加上语言表达方法的介入,进入一种言语倾吐的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之中,即“心言升意”。
  形神,因共生而聚合
  神是散文教学之本。神是一篇文章中一以贯之的思想感情。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真正的目的是借樟树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把握散文中的“神”十分重要,否则诸多材料、词语都只是零乱的碎片,无法在头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当然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学生能否真正认识散文中的神,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作恰当的引导,做到举一反三。
  境是散文教学之门。境,包含了情和思的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进去,入情入境地品味,入情入境地想象,这样才能见作者之所见,想作者之所想,才能读得有滋有味,才能理解得深入,才能更好地得到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才能尽情地享受作者所描绘的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进去,尽情地徜徉于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样的阅读教学已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而成了享受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社会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的一种手段。
  情是散文教学之魂。情感是散文的生命,作者着力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由最初品味美的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促进情感的体验。让我们的学生做个有情人,让他们学会为生命感动,为生活感动,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我用深情的教学语言,来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尽快地走进作品,走进作者心灵。唤起他们对美的体验和追求,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理趣,因共生而契合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语文课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她滋养着孩子的心灵,丰富着孩子的生活。语文的陶冶功能,绝不是在一堂课上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可爱的珍珠鸟让孩子们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九色鹿赋予孩子与人为善的品质;发奋图强的司马迁让学生学会坚守信念;那充满鼓励的“掌声”,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的可贵……学生每天在这满含情感的文字中,滋养着内心,丰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文也为学生的一生积淀,它又在丰富着学生的生活。失意时,写一个励志的格言鼓励自己;快乐时,写一首小诗释放自己的情怀;离别时,信手拈来一句送别诗赠与友人;思念时,用一行行文字倾述幽幽怀念之情。语文离不开理趣,理趣点亮语文。
  我幸运,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幸福,我每天和学生共生于语文的美丽空间。语文,为共生而教。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师专二附小)
其他文献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提高、补充、延续和拓展。科学合理的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优化作业设计,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一、面向全体,尊重差异性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若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我的具体做法是:①
童话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在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占有很大比重。这些童话有的着重介绍科普知识,如《小动物过冬》《航天飞机》等,通常称之为“科学童话”或“知识童话”;有的着重映射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熏陶,如《青蛙看海》《蘑菇该奖给谁》等,通常称之为“文学童话”或“品德童话”。“品德童话”情节更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具有特点,其象征性使得故事富有生活寓意,它像春雨滋润着同学幼小的心田。下文所提及的“
7月6日,新华社发了一条关于无锡市利用废燃料的消息。其导语是这样写的:“江苏无锡市三百多家工厂、企业的煤渣、烟道灰等废燃料,现在已经全部利用起来,每年为国家节约煤炭
近两年来,我因工作关系经常下基层,确实感到有一种消极的社会风气,就是为四化积极干工作的人受孤立、受嘲弄。作为党的报纸,怎样为解决这种消极的社会风气而努力呢?我注意看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对所有教学目标都是最佳的,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一定的特性。”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揭示知识点,起到“轰炸”学生头脑的作用;恰当的板书,则能起到课堂“缓冲”的作用。教学中,我们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双翼齐飞,去实现语文课堂“1+1≥2”的效果。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出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的课,以其亲切的教态、幽默的话语、真挚的情感、扎实的训练、平等的交流、创新的设计,吸引着众多学生和教师的心灵。下面以薛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六上《爱之链》的几个教学片段,来欣赏他的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片段1]  师:这篇小说有一个特点,十分有趣,叫做“作品中的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板书: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我们是读小说的读者,读过小说之后,心里清清楚楚;而文中的人物,他们
“文本解读个性化”,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坚守的一种观念和实践策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指导呢?我们实践着这样的策略:  一、批注式自读策略  该策略应用于精读文本时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批注式自读,强调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文本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
新闻战线编辑部: 新闻战线1990年第五期《读者论坛》罗造庭同志写的《“最近”的妙用》一文,批评我社在处理《广东惠州市举办“苏东坡在惠州”书画展览》消息一事,我们认为,
综合性学习整合了母语教学资源,把语文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它不仅追求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一、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1.应散发“语文味”的独特芬芳。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他学科知识介入的目的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晴日里放飞的白云悠悠,是细雨里穿梭的伞语嗫嚅,是朝霞里的一次歌吟。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圣洁的一缕阳光,是窗外的小鸟啾啾,是白壁上的那幅草原风景,轻轻一眼,将浮躁抚慰,把心情收藏。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午后的一杯红茶,是向晚的一抹红霞,有一份安逸、一份悠闲,让思绪随风飘扬。  语文课是一篇散文,是踩着铃声的脚步轻盈,是嫣然一笑的蓬筚生辉,是稚嫩的童音天籁,是齐刷刷地鞠躬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