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风簇浪 丝丝雨入青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古诗词;美育;渗透;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8(B)—0028—02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古诗词教材中蕴藏的美,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对美的感知是从外在形式开始的。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精心创设审美情境,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发现美、感知美。
  1.听读,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停顿和押韵是古诗词语句的鲜明特点,读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是“流动的音乐”。节奏是情感的表现,是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押韵则起到了回环往复的作用,使情感不断得到强化和渲染。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听读教学,通过听名家或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2.观色,感受古诗词的色彩美。古诗词描写的意境往往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中国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呈现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诗词的色彩美。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通过“青”和“绿”两种色彩相互映衬,描画出一幅青山绿水、色彩明丽的早春图。又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从“青”山、“白”鹭、到“红”花、“碧”水、“青”笠、“绿”衣,多种色彩因素,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幅秀丽的江南山水画。
  3.看形,感受古诗词的形式美。中国古诗词具有固定的格式,是“凝固的建筑”。不论是律诗还是绝句,每句的字数都是固定的,句式也整齐划一,具有完全的形式美。诗词的句式变化只是在整体(段落)的对称中做了些灵活的改变,这更酷似讲求对称美的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飞檐斗拱,为建筑物增添了飞动灵快的美感。
  4.品词,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优美华丽、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古代文人写作时斟字酌句倡导苦吟,甚至要求自己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语)的地步,这使不少诗句达到了独步千古的境界。古诗词的语言将汉语表达力强,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音乐、视频和语言进行渲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古诗词丰富优美的语言。例如在学习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独倚”、“斜晖”、“脉脉”、“悠悠”、“肠断”等词语,赏析它们是如何体现少妇在望江楼上终日盼望良人归的凄凉心情的。
  二、引导理解,诠释内涵,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
  “诗贵含蓄”,古诗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沈德潜曾说:“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可见古人写诗作词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等。初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有限,往往对古诗词中的审美因素视而不见,有时似懂非懂,有时甚至不知所云,这就无法对审美对象作出审美反应,也就谈不上审美欣赏了。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正确把握和理解整首诗或整首词的内蕴,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理解美的能力。
  三、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人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次从古诗词的形式、意象、意境、思想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1.感受形式美
  古诗词十分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感受古诗词的形式美。
  句式灵活。古诗常见的有七言诗、五言诗、四言诗,作者根据各种不同的情绪表达需要和情感抒发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当的句式,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充分、自由。
  章法严谨。古诗词十分讲究布局谋篇,有的开篇点题,此后势如破竹,一泻千里,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先描写渲染,结尾再点题,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有的上片描写,下片抒情,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2.解读意象美
  意即情意、情思;象指物象。意象即有意之象,表意之象,是指客观的外在物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意与象、主与客的有机统一体。学习古诗词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和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描写了三幅不同的画面,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在“藤”、“树”、“鸦”、“道”、“风”、“马”六种物象的前边,加上饱含诗人感情色彩的“枯”、“老”、“昏”、“古”、“西”、“瘦”,形成低沉、衰败、凄苦的意象群;同时又和第二句中安逸、温馨的意象相映衬,形成巨大的反差;最后以“夕阳西下”(正是回家的时候,暗示思念家乡之意)这一饱含思归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使孤独漂泊、凄苦劳顿、思乡如渴的“断肠人”这一天涯游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3.欣赏意境美
  “词以意境为最上”(王国维语),诗也如此。在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美的欣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是营造意境的两大要素,因此引导学生欣赏意境美也就要从情和景入手。
  4.品味思想美
  “诗言志”(《尚书·尧典》),古诗词很少有纯粹写景或状物的,作者常常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国家命运、社会责任等融入到作品中,或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或借古喻今,或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对人生、社会的见解。李白、杜甫、王维、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无不在自己的诗词中展示独特的人格魅力,表达自己的深切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表现的爱与恨、善与恶、美与丑,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仔细品味作品的思想美,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其他文献
  
期刊
〔关键词〕 教育;思考;战略;工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8(B)—0009—01    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我们经历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义务教育由收费向免费的变迁、上学由难到易再到追求好的转变。未来十年,教育承载着培养人才、保障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更为艰巨的任务。为了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笔
期刊
公平比学历更靠谱  北京考试院今年对阅卷老师的资格作出了严格要求,高校的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研究生,这意味着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不能参与阅卷工作。据说,此举意在增加评卷的公信力。(据《京华时报》报道)  不可否认,博士拥有更强的知识驾驭能力。可是,阅卷工作毕竟不只是在比谁的知识渊博、文凭高低,还要看阅卷者对于考生是否公平。所以,博士头衔与阅卷公平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文凭不是决定阅卷者水平高低,以及其阅
期刊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2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设置问题
期刊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后记;作用;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8(B)—0021—01    教学后记是教师对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中的得失的分析和总结,是经验的积累,是对教与学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台阶。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若能踏上这个成长台阶,并勤奋耕耘,定能有较大的收获和进步,从而使自己加快成长的步伐。  一
期刊
〔关键词〕 《田忌赛马》;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55—01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赛马》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备课时,我想到
期刊
〔关键词〕 语文教学;《猫》;主题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11(B)—0063—01    《猫》是郑振铎作品集《家庭故事》里的一篇散文,对于这篇作品的主题说法各异。下面笔者对这篇散文的不同理解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这篇作品中写到三只猫的不同遭遇和命运,由于它们的外形、神态,甚至逗人玩赏的角度不同,因而遭遇也有所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备课;阅读;教材;切入点;选择;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8(B)—0025—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也是一样,只有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进行备课。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关键在于明确政府职责,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在办园体制上,应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在管理制度上,应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社会责任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8(B)—0046—01    作文也就是做人。这种思想是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质的标准。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能够真正流传千古乃至让今人都为之振奋的文章,一定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