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其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从小学数学入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当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平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1 优化导学案设计,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偏重教授理论知识,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深入研究和发掘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运算能力也有待提升。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保证导学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选择最佳的时机开展课堂教学。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加减计算,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借助相应的图片丰富导学案的内容。如向学生展示各种颜色的花朵,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不同颜色花的数量。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回答,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这些花,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2 有效设计课堂问题,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方式。在課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效设计课堂问题,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可以借助学生的困惑,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价格标签,如一瓶饮料的价格是2.50元、一袋饼干的价格是8.50元、一袋酸奶的价格是2.65元。让学生观察这些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有哪些共同特点,借助价格标签让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读出上述小数,结合学生的读数提出问题:小数点的左边和右边读法是一样的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左边按照整数读法读,右边则是依次读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价格标签的内容,如一袋酸奶的价格是2.65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小数点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借助合作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性教学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实现思维的碰撞,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以及组合图形等。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探究。让每个小组选择相应的图形,探究其面积计算公式,了解面积公式形成过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样家具,动手计算出其表面积。为了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和面积计算公式,完成面积求解。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有效引入数学思想,探究数学知识本质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锻炼数学思维,体会数学思想。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数学思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知识内容,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圆,掌握圆的绘制方式和性质,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圆的认识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实物,如圆形钟表、硬币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在圆心的探究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用圆规画圆,或者通过折纸的方式寻找圆心,这既能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了解圆心的概念和位置,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内容,理解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图形或者实物进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抽象概念,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
总之,新课程标准倡导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明忠.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
[2]李斌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当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平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1 优化导学案设计,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偏重教授理论知识,忽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深入研究和发掘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其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运算能力也有待提升。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保证导学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选择最佳的时机开展课堂教学。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数的加减计算,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借助相应的图片丰富导学案的内容。如向学生展示各种颜色的花朵,吸引学生注意力。之后引导学生回答图片中不同颜色花的数量。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回答,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观察这些花,可以提出哪些问题。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
2 有效设计课堂问题,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有效方式。在課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效设计课堂问题,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可以借助学生的困惑,让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内容,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从而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价格标签,如一瓶饮料的价格是2.50元、一袋饼干的价格是8.50元、一袋酸奶的价格是2.65元。让学生观察这些价格标签上的数字有哪些共同特点,借助价格标签让学生对小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读出上述小数,结合学生的读数提出问题:小数点的左边和右边读法是一样的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左边按照整数读法读,右边则是依次读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价格标签的内容,如一袋酸奶的价格是2.65元。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小数点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也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借助合作学习活动,培养自主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性教学的应用和推广,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实现思维的碰撞,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以及组合图形等。为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探究。让每个小组选择相应的图形,探究其面积计算公式,了解面积公式形成过程,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样家具,动手计算出其表面积。为了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和面积计算公式,完成面积求解。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有效引入数学思想,探究数学知识本质
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锻炼数学思维,体会数学思想。有的教师过于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数学思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知识内容,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圆,掌握圆的绘制方式和性质,教师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圆的认识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实物,如圆形钟表、硬币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在圆心的探究中,教师可组织学生用圆规画圆,或者通过折纸的方式寻找圆心,这既能加深学生对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了解圆心的概念和位置,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等内容,理解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图形或者实物进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抽象概念,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
总之,新课程标准倡导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明忠.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
[2]李斌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