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教学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o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计算机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非常紧密,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能极大地巩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和我们传统的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并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能力。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绝大多数教师在讲授实验课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教学方法,集中式即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将整个实验全部讲解完成后,再由学生进行操作。集中式的优点:学生对实验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讲解速度比较快,目标明确;缺点:由于步骤比较多,学生容易忘记,操作不连贯。分布式即教师操作一步学生也跟着操作,最后完成实验。分布式优点:学生对每一步把握比较准确,对操作细节掌握很好;缺点:学生对整体目标不是很明确,不知道自己做这一步的目的,缺乏学习兴趣。这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脱离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经过我与教研室其他同仁的长期教学实践证明,“任务教学法”是一种适合计算机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有别于传统教法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它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能正确处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领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借助现代化教育提供的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通过将大问题细化成若干个小任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地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其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技能和素质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会了什么”的问题,而更应试注重“我可以解决什么”、“我是如何解决”的问题,这样通过“任务”的模式,注重过程经验的积累,将被动学习直接转化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将大的问题细化使难点分散,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成就感的形成。
  任务教学法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实验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老师指点,自己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任务教学法”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实现有其积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理念和模式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一科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缺少的,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老师不再是传播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知识的接受和传播已成为互补状态。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解疑、点拨和引导,地位逐渐趋于平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注重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探索欲望
  
  学生对未知的内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了解学生,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学生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学生对未知内容的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也就是说,要用“任务”创设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三、以“任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能紧跟发展的步伐,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的良好品德。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齐心协力一起来解决问题,当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感到学生之间不仅是竞争的对手,而且也是良好的合作伙伴。通过这样的任务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以“任务”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知识的内化及个人潜能的不断提高,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创新能力。“任务”对于学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一步一步完成任务,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必将有更多、更丰富、更精彩的作品被创作出来,这就是由“任务”引发的学生无穷的创造力。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表现在它是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需要培养的也正是要有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断创新的这种精神。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理论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任务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 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及合作精神。
  通过对任务教学法进行的认真研究和在实践中做出一些尝试,本人认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实施任务教学法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设计任务
  首先, 要把握实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根据这些基本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注重个体在知识接受能力上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的能力、兴趣等。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设计时,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来设计任务,让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的执行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任务,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兴趣为主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任务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使学生乐于参与。
  2.布置任务
  设定任务后,准备相关的材料向学生们布置实验任务。根据计算机实验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应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方面综合处理信息的功能,将实验过程和结果用图像或动画视频等形式保存成教学视频,布置任务时便可直观的给学生演示。这种方式布置任务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通过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实验的具体内容、过程及结果,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要到达什么样效果,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时要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作一些方法上的阐述,还可结合实际应用作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使学生知道从哪里人手,以及从哪些方面可以作些变化。
  3. 完成任务
  经过布置任务,很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这时应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编成若干个组, 分组行动, 从中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或查阅课本资料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使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出现放弃任务或畏难情绪等心理问题要适时地与其沟通,让学生走出情绪低谷。
  4.交流提高
  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在执行任务中的表现予以评价。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与表扬,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完成任务的心得和方法,让学生在思路上得到启发。对于不足教师要查漏补缺,讲解一些共同的难度和重点,给出应用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交流学习经验后教师应抓住学生再度涌起的尝试欲望让学生重做一次任务,在这一阶段,学生对执行任务的过程进行一些调整和创新,进一步巩固掌握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5.总结
  由于采用“任务教学法”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这就存在学习能力不同的同学,在同一次实验课内所掌握的知识多少也不同,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针对这个问题,要求教师在学生完成实验任务后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要求。
  任务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上的问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学生在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兵.“任务驱动”教学法之我见[J].现代教育,2008(04):204~205.
  [2]洪丽华.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法”[J].教育论坛,2004(4):125~126.
其他文献
[摘要]尊重是进行教育的前提,而这种尊重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只要尊重在,就有师生之间的真情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尊重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 。尊重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尊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处事信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这些本身,就是在尊重我们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并以这种尊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学生!  [关键词 ]尊重 人格 自尊心    有这样一则寓言:“智慧”
期刊
[摘要]德育目的是培养学生个体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学生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教师真正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抓紧、落实了,才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教育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谈论有关学校的教育时,总是从学校的升学率、考上重点学校人数等方面加以评价,却很少有谈论该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
期刊
爱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我一直用这样一句座右铭勉励自己:“良知平衡着自己,爱心牵系着学生,若求师生乐,真情换真心。”每次站在三尺讲台前,一种教师崇高职业的神圣感总会油然而生,我倍感自己肩负的重任。  2001年第一学期接班的第一天,为了尽快熟悉学生,我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并即兴表演一个节目。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他们一个个争着上台,落落大方地介绍自己,并表演了拿手的节目,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期刊
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作文教学双边活动中容易忽视却又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每次写作前,就已经作好了一种心理假设:我不行,我肯定写不好。在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下,产生一种心理惰性甚至厌恶、害怕的情绪,写作热情受到抑制。因此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创作思维是作文教学不可忽视的,“欣赏式”作文教学正是顺应、满足了这一要求,它是建立在大量欣赏式阅读实践基础上的有效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   
期刊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其主要存在两大弊端:一是“题海战术”;二是“一刀切”。国家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为初中科学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科学作业设计的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  在新课程实施的四年多时间里,笔者深受启发
期刊
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我们在“自主学习”原则下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健康成长的乐园。    一、联系教学,突出德育    体育活动,主要是学生个体的活动,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集体的组织形式去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学在客观上为培养
期刊
儿童学画画,意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张扬孩子的个性,发挥其天赋,所以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儿童画,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以成人画的标准评价儿童画,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看待儿童画,并给予其适当的引导。  所谓儿童画,即能够如实反映儿童所见 、所闻、所想,能反映出儿童的天性、个性及内心世界的绘画作品。因此,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 加上自己主观的想象所表现出来的图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年级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一年级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一、由浅入深,激发兴趣    1.读简单的句子  从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时候,课外阅读也就应该开始了,教师应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师生双边的交往程度和合作水平的差异,会造成不同的课堂氛围,或欢快,或沉闷;或高昂,或压抑等。它制约着学生和教师学和教的情绪,并对学习动机、态度、效果产生影响。作为语文教师都非常了解,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会对学生产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使语文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敏感性,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发展语言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交际化内容的输入量,探索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英语教学方法。随着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科技的发展,充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将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进行英语改革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