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围绕目标 有的放矢——精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要求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的你应善于把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出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再通过学生的探讨、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或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你都要考虑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围绕目标,有的放矢——精问。
【案例一】“圆的周长”课堂提问片段
情境:屏幕上先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个点闪烁后,沿圆围绕一周,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那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动手实践)
师: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
生:我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测量的是大圆形的池塘,你能把池塘立起来滚动吗?
师:还有别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
生:用绳子绕一周,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能用绳测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吗?
(演示:甩动系着绳子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生:不能。
师:用滚动法和绳测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规律呢?
……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以上片段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提问,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二、抓住时机 恰到好处——妙问
孔子说:“不愤不徘,不启不发。”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可以说,着眼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课堂上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把握了教学内容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的“时空交叉”,才能真正做到问点的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因抓住时机 恰到好处——妙问。
【案例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提问片段
情境:出示一个月饼图,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
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
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
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
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月饼)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月饼。)
生:也是这块月饼的 。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
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效 灵活多变 ——活问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能灵活应变,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重实效,灵活多变——活问。
【案例三】解答“鸡兔同笼题”提问的片段
学生解答这样一道古老的题目:鸡兔同笼,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还是算不出来。
师:这道题难在那里?
生:主要是鸡与兔的足数不同。
师:那我就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师: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这道题该如何解呢?
生:如果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那么总足数应为90只,多出的(116-90)=26只都被兔子提了起来,因此兔子应为13只。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由于教师角度新颖的提问激起思维的波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我们用智慧浸润课堂提问,让巧妙提问成为点睛之笔,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学更富有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周岗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围绕目标 有的放矢——精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要求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的你应善于把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出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再通过学生的探讨、活动取得最佳效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探究或是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你都要考虑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围绕目标,有的放矢——精问。
【案例一】“圆的周长”课堂提问片段
情境:屏幕上先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个点闪烁后,沿圆围绕一周,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怎样?
生:一条线段。
师:那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动手实践)
师: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
生:我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测量的是大圆形的池塘,你能把池塘立起来滚动吗?
师:还有别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
生:用绳子绕一周,量出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能用绳测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吗?
(演示:甩动系着绳子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生:不能。
师:用滚动法和绳测法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有局限性。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的周长的规律呢?
……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以上片段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提问,能及时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愉悦的心情去积极思维,直至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二、抓住时机 恰到好处——妙问
孔子说:“不愤不徘,不启不发。”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可以说,着眼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课堂上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把握了教学内容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的“时空交叉”,才能真正做到问点的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因抓住时机 恰到好处——妙问。
【案例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课堂提问片段
情境:出示一个月饼图,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
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
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
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
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月饼)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月饼。)
生:也是这块月饼的 。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
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效 灵活多变 ——活问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能灵活应变,问题的设置应注意角度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重实效,灵活多变——活问。
【案例三】解答“鸡兔同笼题”提问的片段
学生解答这样一道古老的题目:鸡兔同笼,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学生议论纷纷,有的笔算有的心算……还是算不出来。
师:这道题难在那里?
生:主要是鸡与兔的足数不同。
师:那我就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只脚。(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师: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这道题该如何解呢?
生:如果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那么总足数应为90只,多出的(116-90)=26只都被兔子提了起来,因此兔子应为13只。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亦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由于教师角度新颖的提问激起思维的波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我们用智慧浸润课堂提问,让巧妙提问成为点睛之笔,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学更富有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周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