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本质也是我国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班主任教师是管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及培养学生的重要角色,自然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人物。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先注重改善自身与学生间的良好关系,并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276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主要是因为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并未受到有效的雕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并穩定地成长。而如何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以下内容围绕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
要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小学生喜爱班主任教师、崇拜班主任教师,会积极响应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指导改善存在的不良思想与行为,并且还会以班主任教师为榜样约束并规范自身行为;若是小学生讨厌或者惧怕班主任教师,小学生会抵触班主任教师的德育引导,或者因为惧怕而未将教师的引导内容深刻记忆,严重影响德育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应注重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与学生接触时应面带微笑,通过微笑感染学生意识能够降低学生内心的恐惧感而拉近与班主任教师的距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引导、鼓励、深入学生中间耐心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实现改善师生关系的目的。最后,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德育方面的问题应及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时要采用朋友间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针对存在的德育问题及时进行德育教育,还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换位,进而实现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某位小学生小丽向教师告状另一位学生小明故意损坏小丽的画笔,小明听到后及时否定。教师应先观察两位学生的表情分析并判断出事实真相,教师会发现小明的眼睛在听到小丽告状后先从恐惧转变成气愤并不敢正面直视教师。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确实损坏了小丽的画笔。教师应避免在众多学生面前批评小明,要保护小明的自尊心,而是要采取将小丽与小明带到无人的走廊、操场或者办公室内进行了解事情的原委。教师先从小丽处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并在小丽阐述事件经过时分析小明的个性及引发此事件的原因。小丽阐述完成后,教师再与小明沟通,沟通时应面带微笑,先鼓励小明敢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比如“小明看着老师的眼睛,我认识小明这么久认为小明是一个善良并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并且老师也很喜欢小明,老师想要知道你为什么要损坏小丽的画笔呢?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呢?可以和老师说一说。”如果小明低着头不肯说出实情,班主任应上前反复抚摸小明的脑部,微笑着说“看样子小明是受了很大的委屈,有委屈需要表达出来才能让小丽改善或者得到我的帮助呀?”由于班主任抚摸小明的头部会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并且让小明感受到了安全感,进而将事情原因阐述出来,原因是小明一直想和小丽一起画画,但是小丽拒绝他与别人共同作画,他在气愤的状态下损坏了小丽的画笔。班主任了解后应先引导小明“他人不愿和你一起作画可能是因为某些原因,你要先了解原因后做出正确的行为,比如是因为小丽不喜欢你,你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讨厌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了哪些不好的事情让对方讨厌了呢?男子汉应保护他人,还要与他人互敬互爱,才能让对方喜欢与你一起作画,而损坏他人物品会让小丽更加讨厌你,你觉得我说的对吗?”通过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能够让小学生降低惧怕心理并形成安全感并向班主任吐露心声。此时,班主任应及时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
二、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并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编制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点,还充分体现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德育教育。班主任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挖掘教材中存在的德育教育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渗透,通过德育的渗透不断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为学生成长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其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德育内容较多,教师应在备课时挖掘本节课中存在的德育知识,通过教学手段的引入激发小学生积极效仿德育行为的思想意识。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小学语文《怀念母亲》一课时,本篇课文阐述的母亲含有“两个”,一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二是祖国母亲,并在文章中阐述出了对亲生母亲与祖国母亲的思念。“百善孝为先”占据着德育教育的首位、“有国才有家”体现出祖国是“家”的母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百善孝为先”、“有国才有家”的德育教育。在渗透“百善孝为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冒时“妈妈”对自己疼爱及关切的眼神,这是小学生都亲身经历的事件,思想意识能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渗透“有国才有家”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抗战时期“黄继光堵枪眼”的视频展示给学生,提升小学生爱国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先采取改善师生间关系的措施,能够降低小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及抵触心理,通过给予安全感实现因材施教的过程。另外,教材中含有较多的德育内容,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并引入实际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3.
[2]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4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2-276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主要是因为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并未受到有效的雕琢,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并穩定地成长。而如何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以下内容围绕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
要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果小学生喜爱班主任教师、崇拜班主任教师,会积极响应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指导改善存在的不良思想与行为,并且还会以班主任教师为榜样约束并规范自身行为;若是小学生讨厌或者惧怕班主任教师,小学生会抵触班主任教师的德育引导,或者因为惧怕而未将教师的引导内容深刻记忆,严重影响德育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应注重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与学生接触时应面带微笑,通过微笑感染学生意识能够降低学生内心的恐惧感而拉近与班主任教师的距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引导、鼓励、深入学生中间耐心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实现改善师生关系的目的。最后,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德育方面的问题应及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沟通时要采用朋友间谈心的方式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针对存在的德育问题及时进行德育教育,还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换位,进而实现因材施教的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某位小学生小丽向教师告状另一位学生小明故意损坏小丽的画笔,小明听到后及时否定。教师应先观察两位学生的表情分析并判断出事实真相,教师会发现小明的眼睛在听到小丽告状后先从恐惧转变成气愤并不敢正面直视教师。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确实损坏了小丽的画笔。教师应避免在众多学生面前批评小明,要保护小明的自尊心,而是要采取将小丽与小明带到无人的走廊、操场或者办公室内进行了解事情的原委。教师先从小丽处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并在小丽阐述事件经过时分析小明的个性及引发此事件的原因。小丽阐述完成后,教师再与小明沟通,沟通时应面带微笑,先鼓励小明敢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比如“小明看着老师的眼睛,我认识小明这么久认为小明是一个善良并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并且老师也很喜欢小明,老师想要知道你为什么要损坏小丽的画笔呢?是不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呢?可以和老师说一说。”如果小明低着头不肯说出实情,班主任应上前反复抚摸小明的脑部,微笑着说“看样子小明是受了很大的委屈,有委屈需要表达出来才能让小丽改善或者得到我的帮助呀?”由于班主任抚摸小明的头部会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并且让小明感受到了安全感,进而将事情原因阐述出来,原因是小明一直想和小丽一起画画,但是小丽拒绝他与别人共同作画,他在气愤的状态下损坏了小丽的画笔。班主任了解后应先引导小明“他人不愿和你一起作画可能是因为某些原因,你要先了解原因后做出正确的行为,比如是因为小丽不喜欢你,你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讨厌自己,是不是自己做了哪些不好的事情让对方讨厌了呢?男子汉应保护他人,还要与他人互敬互爱,才能让对方喜欢与你一起作画,而损坏他人物品会让小丽更加讨厌你,你觉得我说的对吗?”通过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能够让小学生降低惧怕心理并形成安全感并向班主任吐露心声。此时,班主任应及时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
二、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并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编制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点,还充分体现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德育教育。班主任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挖掘教材中存在的德育教育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渗透,通过德育的渗透不断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为学生成长方向做出正确的指引。其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德育内容较多,教师应在备课时挖掘本节课中存在的德育知识,通过教学手段的引入激发小学生积极效仿德育行为的思想意识。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小学语文《怀念母亲》一课时,本篇课文阐述的母亲含有“两个”,一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二是祖国母亲,并在文章中阐述出了对亲生母亲与祖国母亲的思念。“百善孝为先”占据着德育教育的首位、“有国才有家”体现出祖国是“家”的母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百善孝为先”、“有国才有家”的德育教育。在渗透“百善孝为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感冒时“妈妈”对自己疼爱及关切的眼神,这是小学生都亲身经历的事件,思想意识能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渗透“有国才有家”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抗战时期“黄继光堵枪眼”的视频展示给学生,提升小学生爱国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应先采取改善师生间关系的措施,能够降低小学生对教师的惧怕心理及抵触心理,通过给予安全感实现因材施教的过程。另外,教材中含有较多的德育内容,班主任应充分挖掘并引入实际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德育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3.
[2]康欢欢.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