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损害控制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治疗的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89例,为了方便对比和研究,随机将患者划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44例)主要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乙组(45例)主要采取损害控制治疗方法,经过为期14d的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PT(凝血酶原时间)、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结果:经过治疗后,乙组患者的PT、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皆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害控制治疗方法对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PT、乳酸的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损害控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治疗;有效性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主要是指患者在同一种伤因攻击下,使得其身体组织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创伤,且即使其中一处组织受创也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伤口在骨关节处,且多为开放性的伤口,如果治疗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截肢的情况出现,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损害控制治疗的有效性,以期提高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治疗的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89例,为了方便对比和研究,随机将患者划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44例)男性24人,女性20人,年龄在20~4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3岁,主要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乙组(45例)男性25人,女性20人,年龄在19~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岁,主要采取损害控制治疗方法,因为两组患者相关的基本资料较为相近,P>0.05,故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甲组主要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具体为:在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的时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手术治疗主要重视解剖性修复,然后在手术之后,将患者送入ICU以进行复苏及后续治疗[1]。
乙组主要采取损害控制治疗方法,具体为:①在患者送入院时,先对其进行初期处理,控制患者的活动性出血情况,包括血管结扎和压迫性止血等,如果患者肢体中的血管损伤较为严重,甚至有出现休克或生命危险的征兆,则医疗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快速截肢术。②对于患者的骨折部位,医疗人员应该立即给予其固定治疗,避免骨折部位出现二次伤害。③对于在ICU病房中丢失液体及复苏的患者,医疗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补充液体,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和酸中毒情况,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2]。
1.3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为期14d的治疗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PT(凝血酶原时间)、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并加以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
2.结果
治疗后,乙组患者的PT、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皆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3.讨论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是患者的伤情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处理伤情难度较大,患者容易出现休克,而且因为患者的抵抗力较差,使得感染的几率高。由于患者的伤情变化较快,死亡率高,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先治疗伤口为原则,使得容易忽略患者潜在伤情的治疗,当潜在伤情较为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损害控制治疗方法主要是重视患者病情的前期处理和诊断,科学的选择手术方式,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根据研究结果得知,应用损害控制治疗方法的乙组患者,其PT、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皆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明显,由此可见,损害控制治疗方法对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PT、乳酸的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旭鸣,邱美光,林世水,庄颖峰,何武兵,陈曙光,施爱平,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14,05(01);142-143
[2]赵刚,韩慧英,损害控制理论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4,02(04);67-68
关键词 :损害控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治疗;有效性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主要是指患者在同一种伤因攻击下,使得其身体组织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创伤,且即使其中一处组织受创也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由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伤口在骨关节处,且多为开放性的伤口,如果治疗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截肢的情况出现,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损害控制治疗的有效性,以期提高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治疗质量,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治疗的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89例,为了方便对比和研究,随机将患者划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甲组(44例)男性24人,女性20人,年龄在20~4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3岁,主要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而乙组(45例)男性25人,女性20人,年龄在19~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岁,主要采取损害控制治疗方法,因为两组患者相关的基本资料较为相近,P>0.05,故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甲组主要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具体为:在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的时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手术治疗主要重视解剖性修复,然后在手术之后,将患者送入ICU以进行复苏及后续治疗[1]。
乙组主要采取损害控制治疗方法,具体为:①在患者送入院时,先对其进行初期处理,控制患者的活动性出血情况,包括血管结扎和压迫性止血等,如果患者肢体中的血管损伤较为严重,甚至有出现休克或生命危险的征兆,则医疗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快速截肢术。②对于患者的骨折部位,医疗人员应该立即给予其固定治疗,避免骨折部位出现二次伤害。③对于在ICU病房中丢失液体及复苏的患者,医疗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补充液体,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和酸中毒情况,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2]。
1.3疗效评定标准
经过为期14d的治疗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PT(凝血酶原时间)、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并加以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
2.结果
治疗后,乙组患者的PT、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皆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3.讨论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是患者的伤情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处理伤情难度较大,患者容易出现休克,而且因为患者的抵抗力较差,使得感染的几率高。由于患者的伤情变化较快,死亡率高,因此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先治疗伤口为原则,使得容易忽略患者潜在伤情的治疗,当潜在伤情较为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而损害控制治疗方法主要是重视患者病情的前期处理和诊断,科学的选择手术方式,以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根据研究结果得知,应用损害控制治疗方法的乙组患者,其PT、乳酸的清除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病死率皆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两组对比明显,由此可见,损害控制治疗方法对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有效缩短了患者的PT、乳酸的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旭鸣,邱美光,林世水,庄颖峰,何武兵,陈曙光,施爱平,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早期救治[J],创伤外科杂志,2014,05(01);142-143
[2]赵刚,韩慧英,损害控制理论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4,02(0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