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教育体制下,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因为只有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起来,他们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全面展现个人魅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全学生的心智,使其能够养成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本文将从细致观察,精确预设心理问题;合理疏导,科学解决心理问题;未雨绸缪,全面完善心理预防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如何优化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在常规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有时候会提出超出学生身体负荷强度的运动任务,而且会采用单一的技能练习策略,让小学生经常感到疲惫、乏味。这就不利于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难以优化学生的精神状态。但是,从本质上说,除了丰富的体育技能之外,体育学科还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精神,前者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后者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利用本学科的优势来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学会正确处理挫折、磨难与失败。
一、细致观察,精确预设心理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会与学生亲密接触,认真观察小学生的神态、举止与语言,据此判断小学生是否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保持耐心与细心,认真观察小学生的运动行为与运动情绪,精确预设小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
如在跳绳运动教学中,可为学生演示跳绳的步伐、摇绳姿势、跳跃距离等运动技能,然后鼓励小学生自主练习,自觉内化跳绳的运动技巧,根据练习结果总结疑问,由此展开生生、师生互动。有一次,发现有一个学生总是被绳子绊住,然后直接扔掉了绳子,气鼓鼓地站在一旁。针对这个学生烦躁、挫败的的心理,我及时安抚了学生,告诉他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万事都要稳妥,并帮他分析为什么总是绊住绳子:跳跃距离过高,所以难以精确确定落地时间;手脚没有配合好。最后还用口号帮助他找到跳绳节奏,帮助他突破了运动瓶颈。待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次引导教育他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认真分析为何自己会失败,然后做出运动调整。从而懂得气急败坏、焦躁心理不仅无法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要懂得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与情绪。
二、合理疏导,科学解决心理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依赖教师,不仅会将考试看成是“真理”的化身,还会不自觉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本身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助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合理疏导,根据小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让学生能够真正受益。
如在《排球运动的正手垫球》一课教学中,将5个学生分成一组,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同伴启发去总结正手垫球的垫球部位、垫球姿势、垫球力度等等,能够灵活控制排球的走向与高度。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自己与同伴差距过大而感到自卑,不愿意参与小组讨论,所以提出了獨立练习的请求。对此,我首先允许学生的想法;然后手把手辅导学生学习正手垫球的方式方法,初步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最后让这个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正手垫球这个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互帮互助。从而引导教育学生不要因为同伴差距而自卑、失落,而是应该主动聆听同伴的运动建议,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由此实现共同进步。
三、未雨绸缪,全面完善心理预防
客观来讲,小学生是比较单纯、淳朴的,他们的情绪与注意力极易被转移,心理素质也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小学体育教师却不可掉以轻心,而是要未雨绸缪,科学预设小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心理及其成因,由此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切实改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
通过谈话可以判断,小学生并不喜欢家长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批评自己,认为这样会让自己觉得没面子、烦躁。因此,教学中不要在同学之间组织横向对比,而是要重点关注小学生的个人运动表现,以端正、客观的态度呈现小学生的运动水平,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运动进步,借此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另外,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突出各个体育项目的优良精神,让小学生时刻都能接收精神熏陶,由此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键,可以促使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实现全面进步,而且也将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全面观察小学生,丰富师生沟通,既要针对小学生的现有问题进行心理疏导,也要未雨绸缪,全面完善心理健康预防教育,全方位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何丽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25-126.
[2]汤国宇.小学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117+119.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在常规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有时候会提出超出学生身体负荷强度的运动任务,而且会采用单一的技能练习策略,让小学生经常感到疲惫、乏味。这就不利于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难以优化学生的精神状态。但是,从本质上说,除了丰富的体育技能之外,体育学科还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精神,前者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后者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而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利用本学科的优势来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学会正确处理挫折、磨难与失败。
一、细致观察,精确预设心理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会与学生亲密接触,认真观察小学生的神态、举止与语言,据此判断小学生是否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保持耐心与细心,认真观察小学生的运动行为与运动情绪,精确预设小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
如在跳绳运动教学中,可为学生演示跳绳的步伐、摇绳姿势、跳跃距离等运动技能,然后鼓励小学生自主练习,自觉内化跳绳的运动技巧,根据练习结果总结疑问,由此展开生生、师生互动。有一次,发现有一个学生总是被绳子绊住,然后直接扔掉了绳子,气鼓鼓地站在一旁。针对这个学生烦躁、挫败的的心理,我及时安抚了学生,告诉他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万事都要稳妥,并帮他分析为什么总是绊住绳子:跳跃距离过高,所以难以精确确定落地时间;手脚没有配合好。最后还用口号帮助他找到跳绳节奏,帮助他突破了运动瓶颈。待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再次引导教育他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认真分析为何自己会失败,然后做出运动调整。从而懂得气急败坏、焦躁心理不仅无法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要懂得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与情绪。
二、合理疏导,科学解决心理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依赖教师,不仅会将考试看成是“真理”的化身,还会不自觉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本身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助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合理疏导,根据小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让学生能够真正受益。
如在《排球运动的正手垫球》一课教学中,将5个学生分成一组,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同伴启发去总结正手垫球的垫球部位、垫球姿势、垫球力度等等,能够灵活控制排球的走向与高度。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为自己与同伴差距过大而感到自卑,不愿意参与小组讨论,所以提出了獨立练习的请求。对此,我首先允许学生的想法;然后手把手辅导学生学习正手垫球的方式方法,初步消除了学生的自卑心理;最后让这个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正手垫球这个运动技能,让学生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互帮互助。从而引导教育学生不要因为同伴差距而自卑、失落,而是应该主动聆听同伴的运动建议,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由此实现共同进步。
三、未雨绸缪,全面完善心理预防
客观来讲,小学生是比较单纯、淳朴的,他们的情绪与注意力极易被转移,心理素质也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小学体育教师却不可掉以轻心,而是要未雨绸缪,科学预设小学生可能产生的负面心理及其成因,由此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切实改善小学生的成长环境。
通过谈话可以判断,小学生并不喜欢家长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批评自己,认为这样会让自己觉得没面子、烦躁。因此,教学中不要在同学之间组织横向对比,而是要重点关注小学生的个人运动表现,以端正、客观的态度呈现小学生的运动水平,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运动进步,借此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另外,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突出各个体育项目的优良精神,让小学生时刻都能接收精神熏陶,由此优化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键,可以促使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实现全面进步,而且也将让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全面观察小学生,丰富师生沟通,既要针对小学生的现有问题进行心理疏导,也要未雨绸缪,全面完善心理健康预防教育,全方位保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何丽军.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25-126.
[2]汤国宇.小学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