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这个机会,也来谈谈对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语文核心素养实践的一些认识。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也就是由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四个方面不是截然分开的,是有交错的。
  王伟老师的这节课,应是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一个有益尝试。
  一、精选教学内容,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坚实土壤
  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的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正确的教学内容是一节好课的根基。
  《花园》原文很长,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节课要讲完,是不可能的。对此,今天呈现的是节选版。这一删减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课堂教学长度的需要,二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节选版结构完整,从最初的“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一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依次从花园的草、虫、鸟、花中各取一段或几段,直到花园的人。这样的节选保留了原有的精华,同时又让文本的结构和感情更为集中,学生也更易于把握。
  文本内容是如此精选,课堂教学的生发点和着力点也是这样。王伟老师在这方面的专业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本文是汪老的一篇散文。和小说不同,散文是自述性文体。在他的娓娓叙述中,物事相融,有着淡淡感伤的文笔老到纯熟,情趣优美。段落与段落之间,從一种东西到另一种东西,衔接极其自如巧妙。在他的笔下,花园不单单是花园,不仅仅有不会说话的花草鸟虫,更有人声人影,人情人味,悲欢苦乐,这便是人间。天真的童趣里,透着渐渐长大的淡淡惆怅。
  在这一节课中,王伟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识了这样一个人:纯真的孩童,纯粹的文人,高邮的赤子。一个人物,三种身份,三级台阶,拾级而上。
  文本内容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我认为是极其精当的。这必然会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土壤。
  二、坚决去“牵”多“引”,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开拓有效
  空间
  这是从教学手段上来说的。
  方智范教授曾总结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点特征:综合性、整体性、不确定性和养成性。也就是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构成,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展开,并最终得以实现。
  而实践活动中,谁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实践中是什么样的角色?这些都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成效。王伟老师这节课坚决去“牵”,多方来“引”,随性而不随便。王老师既去除了明显的教师之牵,也就是由教师道出结论,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隐性之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以“合作探究”为名,进行所谓的合作学习。而王老师则是坚决地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悟。而这种独立尽管从场面上也许不是那么特别好看,但它却是实打实地触动着学生的语言神经,锻炼着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着审美的教育。
  王伟老师以认识人物的三重身份为纬线,以体悟三“趣”(乐趣—雅趣—情趣)为经线,收放得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走入“花园”,品词感趣。在赏析“蟋蟀”一节,面对“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这样的精彩细节,王老师让两个学生读,继而又自己读,我认为这里不存在读得谁好谁坏,教师没有概念性的灌输,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声音中感受作者的“趣味”。相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必然会感知到这种快乐。这种引导多了,学生一定会在作者平和的语言下,发现一颗金子般的心。这种引导,使课堂跨越了知识性课堂、能力性课堂的窠臼,走向了素养性的课堂。谁能说,上完课的学生不会想象到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乡呢?在这里,我们也仿佛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丰厚的积累。
  三、上出“语文味”,为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有效路径
  什么是语文味的课堂?严华银老师曾这样描述过: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真正读得专心专注,想得如痴如醉,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全身心融入文中,产生共鸣和冲动,甚至于旁若无人。
  这节课,王伟老师带领学生向着这一目标一路前行。
  课堂中朗读与静思同在。在朗读中体悟,在静思中升华。比如“鸟被猫吃”一节,让学生朗读了“我的鸟,我的鸟呐!”一句,学生的读可谓颇有特点,在反复中体会了作者此刻的悲伤之情。继而又让学生静思:作者为什么这么伤心?仅仅是因为一只鸟吗?让学生在感性朗读之后,又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考的场所,这也是符合初中学段特点的。结果是,学生在读、想后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雅情之趣。
  全课摒弃了粗放的概括和提拎,注重思维过程的呈现。在经纬结构的编制中,对组成文本的基本元件——词、句、段的精彩之点进行推敲和比较。特别是有些环节既有一些词句的横向比较,比如“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腊梅的朵子,再掺着鲜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妈和二伯母妆台上,再去上学”一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从色彩和质地玩味了这一画面之美。后来在引导学生对绣球花落地的情节赏读中,又作了关联性的探究,并结合中国古典主义的美作了分析,这样不仅实现了“美是什么”的探寻,也完成了“为什么这是美”的探究。
  当然,作为一节在汪曾祺纪念馆上的课,可谓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我想,能否将“地利”发挥得更突出些?能否将作品中的高邮特色挖掘得更明显些?能否将这纪念馆、这小园的资源利用得更充分些?我想,这些都可以再商榷。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能从精选内容出发,多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自觉地注重素质、素养的养成,那语文核心素养定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空港中学)
其他文献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界前辈一贯重视习作教学的实用性。统编本教材增加了不少实用类习作,其中事物类习作共安排了11次(不包括课后“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单元的“初试身手”)。现笔者结合这类习作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描写事物类习作的价值取向  1.传递信息  统编本教材描写事物类习作,主题分别为:我最喜爱的玩具、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我的植物朋友、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国宝大熊
一、有故事的男人们  这是一个关于三个男人的故事。一个是法国飞行员“旋风”,一个是美洲印第安人“白鸟”,一个是印第安人的儿子——金石子。  金石子在黎明破晓时出生,伴着他的第一声啼哭,天空仿佛碎成了无数个小金块,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金石子。金石子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也是见证人。  飞行员生活在欧洲大陆,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残酷的战争中,他的生命比一片飘在暴风雨中的羽毛还要脆弱。幸运的是,他再也不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5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里的线索和个人经验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  3.一边读一边猜想,发现“可预测”类故事的特点,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个人经验,借题预测内容  1.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胡子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读一个和胡子有关的故事,一起读题目——《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注意“萝
那一年,身为教研员的我,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被派往教育厅直属学校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挂职。一年的时间里,使我有机会近距离了解这所百年名校,真切地走进优秀教师云集的群体,也切身感受到了老师们教育教学活动“小把戏”中的爱心与智慧。  早就听说庄蕾老师带班很有一套,副班主任制度行之有效,真的很想具体了解其中的奥秘。虽没能如愿,但和庄老师共同值周时亲眼目睹的一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了庄老师的“厉害”。那天,我俩站
读过《短篇小说》2018年12期刊发的小说《别无选择》,不禁为题亚娟这个极富美感的女教师形象所打动。她的一言一行是那么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亲可敬又可爱,呼之欲出。   题亚娟本来有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可是,丈夫的突然离世把一切都粉碎了,一个人拖着一双儿女,使她的生活和工作都陷入到难以摆脱的窘境之中。就个人生活而言,照顾一双儿女的生活、学习令她不堪重负,不得不麻烦父母和姐姐帮忙,如何尽快地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可见,指导学生互相批改习作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纵观当下众多的习作教学公开课,基本只有“习作指导课”和“习作讲评课”两种课型,均重在“如何写”本身,缺少对习作互批方法指导的研究。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虽有让学生互批习作的做法,但是缺乏专门指导,学生的互批大多限于修改病句和
树立统筹发展、持续发展和以师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改变传统的思想和模式,积极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新时期学校后勤工作的重要方面。以期进一步规范教育内部市场管理行为,推动学校后勤工作的社会效益、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迈上新的台阶。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解放思想,谋划发展,明晰后勤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  2009年,硚口区教育局结合区情拟定并实施了《教
课堂的意义是什么?语文课堂的核心要素在哪里?语文课堂教学又有什么核心价值追求?就在今天,面对题海术、学案制、理科化的语文教学,我们重申语文课堂教学的品质与境界已然成为一种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如果从课堂的生命意义出发,从语文的“心理”角度阐述,你会发现,除了那些同质性的物理与物性概念,语文课堂应该有更为高远的追求,我们把这种追求定义为“诗意的栖居”——它应该是一个全新的心理空间与精神空间,所有的语言
红屋顶、素墙壁,蓝天、白云,相互映衬;静谧的寺,旖旎的岛,蜿蜒的海岸线,大街小巷,繁华有序,这就是印象中的厦门。我的学习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三天中,我观摩课例,惊叹同行技艺精妙;静心反思,提醒自己脚踏实地。纵观这些课堂,精巧的板书导航、有效的朗读指导、真实的生活对接……种种教学策略,无一不彰显着师者的智慧。  一、巧用板书,删繁就简三秋树  据统计,一个教师一节课会说4000~6000个字。这些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行走,一直在观察,一直在思索,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到幼儿园,与不同地方的教育官员交流,与不同类型的校长、教师交流,与成都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名优校长、教育专家们学习。太多的信息扑面而来,感受真的很深。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很多时候,我们是否只顾奔走,已忘了停下思考?是否只活在当下,已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记得爱因斯坦说过:“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