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当代教育者,首先应该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和对话,学会倾听来自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用由衷的、自然流露的、真实生动的、不加修饰的语言去唤起师生之间的理解和共鸣。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观点和需求,支持学生的表达和行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备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节课。
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记得印象比较深的两节课。听过一节初二的checkout的公开课,讲的是“the same as”这个句型。那个代表学校去赛课的老师把她的课给我们展示的时候,对我真的触动很大。她首先录了一段关于我们学校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了我们的学校,也让学生对这个老师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介绍学校的时候重点强调了我们学校不同的节日,比如说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在介绍完这些节日以后了,教师就导入了今天这节课的主要语法点,就是“the same as”这个句型。她问学生:Do you have the same activities as our school has?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了。于是班级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学生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的学校,以及他们学校和我们学校相同的活动,不知不觉地操练了今天的主要句型。然后教师又让学生从身边的同学出发,比如谁和谁的身高一样,谁和谁的肤色一样。这位老师的课就是典型的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喜欢的地方出发。比如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节日和活动很感兴趣,所以教室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上了一堂典型的公开课。
第二堂课的老师来自于一所知名的重点中学,而且学生的素质也是比较高的。学生对“There be”句型已经掌握得不错了。所以如果教师还强调“There be”句型,他的用法或者就近原则,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堂课是极其枯燥的。他们对于会的东西是没有多大的兴趣的。所以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舍弃教材不用,而是别具匠心地选用了一个新的角度。设计了一个主任务“Go on a school trip”。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几个子任务:Count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Ask for help;Go shopping。这些任务与教材无关,但均需用到“There be”句型。既巩固了“There be”句型,又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这节课上学生同样品尝了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二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没有静止和绝对地看待课本,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做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二、激发学生,增强师生互动
课堂是互动的,灵活的。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我记得上过的一节复习课。多数学生对于复习课是没有多大兴趣的。我决定采用比赛的方式,因为每个学生或者每个人从骨子里来说都比较要强,都想得第一。于是从刚开始我就跟学生说,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是比比大家反应的能力。一般反应比较快的小孩,都是比较聪明的小孩。学生听完以后都做好了准备,那个阵势好像是要去战场一样,全班没有一个人在发呆。另外,听过一节关于学会使用“have to”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以及一些描述农活的词语的课。首先,课前由一名学生做值日生报告,内容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一名工人。听了他的报告,教师忽然灵机一动,提问:What do you have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worker? 学生有一些兴奋了。有的说:I have to work hard.有的说: I have to do my work carefully.有的说:I have to study when I’m free. So I can work better.于是教师又进一步提问:What do you have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farmer? 巧妙地切入课文教学。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纷纷回答说:I have to give animals some food. (feed the animals); I have to do lots of farm work; I have to grow rice; I have to study hard first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Then I can be a better farmer.学生的思维渐渐被调动起来。教师激发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碰撞,产生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巧设活动,拉近距离
学生对于教师有着一种天生的敬畏感,因此教师可以开动脑筋在课堂上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比如,有个老师要去我们班上一节示范课。这个老师从未接触我们班的学生,但是这节课又特别需要和学生互动,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完全地演绎出这节课来。本来我自己在备这节课的时候,也用一些图片导入,我认为学生应该都对图片比较感兴趣。然后我就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他与我相反,他用了一些在学校参加活动的视频导入了这节课,告诉了学生他参加了学校的英语节,然后表演了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话剧,最后让学生去找哪个人是由他扮演的。学生听完以后,立马开始观察这个老师,并且从视频中找到了这位老师。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老师与学生打成了一片,也为后面的活动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鼓励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不能只对学习好的学生大加赞赏而忽略了目前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实际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初中生,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所以有时根本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不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去喜欢他。如果你经常打击、讽刺学生的话,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粗暴的批评,打击学生,而要以鼓励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时时交流,对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和努力都给予及时的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新理念呼唤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时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受益。
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记得印象比较深的两节课。听过一节初二的checkout的公开课,讲的是“the same as”这个句型。那个代表学校去赛课的老师把她的课给我们展示的时候,对我真的触动很大。她首先录了一段关于我们学校的视频,向学生介绍了我们的学校,也让学生对这个老师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介绍学校的时候重点强调了我们学校不同的节日,比如说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在介绍完这些节日以后了,教师就导入了今天这节课的主要语法点,就是“the same as”这个句型。她问学生:Do you have the same activities as our school has?学生的兴趣都被激发了。于是班级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学生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他们的学校,以及他们学校和我们学校相同的活动,不知不觉地操练了今天的主要句型。然后教师又让学生从身边的同学出发,比如谁和谁的身高一样,谁和谁的肤色一样。这位老师的课就是典型的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喜欢的地方出发。比如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节日和活动很感兴趣,所以教室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上了一堂典型的公开课。
第二堂课的老师来自于一所知名的重点中学,而且学生的素质也是比较高的。学生对“There be”句型已经掌握得不错了。所以如果教师还强调“There be”句型,他的用法或者就近原则,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堂课是极其枯燥的。他们对于会的东西是没有多大的兴趣的。所以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舍弃教材不用,而是别具匠心地选用了一个新的角度。设计了一个主任务“Go on a school trip”。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几个子任务:Count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Ask for help;Go shopping。这些任务与教材无关,但均需用到“There be”句型。既巩固了“There be”句型,又有效地对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这节课上学生同样品尝了成功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二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没有静止和绝对地看待课本,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做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二、激发学生,增强师生互动
课堂是互动的,灵活的。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我记得上过的一节复习课。多数学生对于复习课是没有多大兴趣的。我决定采用比赛的方式,因为每个学生或者每个人从骨子里来说都比较要强,都想得第一。于是从刚开始我就跟学生说,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是比比大家反应的能力。一般反应比较快的小孩,都是比较聪明的小孩。学生听完以后都做好了准备,那个阵势好像是要去战场一样,全班没有一个人在发呆。另外,听过一节关于学会使用“have to”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以及一些描述农活的词语的课。首先,课前由一名学生做值日生报告,内容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是一名工人。听了他的报告,教师忽然灵机一动,提问:What do you have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worker? 学生有一些兴奋了。有的说:I have to work hard.有的说: I have to do my work carefully.有的说:I have to study when I’m free. So I can work better.于是教师又进一步提问:What do you have to do if you want to be a good farmer? 巧妙地切入课文教学。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纷纷回答说:I have to give animals some food. (feed the animals); I have to do lots of farm work; I have to grow rice; I have to study hard first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Then I can be a better farmer.学生的思维渐渐被调动起来。教师激发了课堂教学的兴奋点,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碰撞,产生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巧设活动,拉近距离
学生对于教师有着一种天生的敬畏感,因此教师可以开动脑筋在课堂上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去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比如,有个老师要去我们班上一节示范课。这个老师从未接触我们班的学生,但是这节课又特别需要和学生互动,需要学生的配合才能完全地演绎出这节课来。本来我自己在备这节课的时候,也用一些图片导入,我认为学生应该都对图片比较感兴趣。然后我就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他与我相反,他用了一些在学校参加活动的视频导入了这节课,告诉了学生他参加了学校的英语节,然后表演了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话剧,最后让学生去找哪个人是由他扮演的。学生听完以后,立马开始观察这个老师,并且从视频中找到了这位老师。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老师与学生打成了一片,也为后面的活动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鼓励学生,平等对待
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不能只对学习好的学生大加赞赏而忽略了目前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实际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初中生,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所以有时根本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他们不知道学习是为自己,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去喜欢他。如果你经常打击、讽刺学生的话,学生怎么可能会喜欢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前粗暴的批评,打击学生,而要以鼓励为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时时交流,对学生的每一次尝试和努力都给予及时的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新理念呼唤新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时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