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办学经费来源的社会多元化、高校经济业务领域涵盖多样化和面临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化,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经济腐败案件,不仅造成巨大的教育资源损失,而且大大影响教育在社会公众的形象。本文运用内部控制理论,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
一、控制环境方面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石,主要包括高校治理结构、机构人员设置及权限分配、内部审计机制等方面。我国高校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校管理者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领导的重视。“内控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行不行,关键前两名”足以看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程度。如果高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足够重视,带头抓内控,以上率下,在全校形成内部控制的强烈氛围,那么内部控制就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相反,如果高校管理者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内控重视不足,或者错误地认为内控对自己造成约束而排斥,那将影响全校上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得到较好的实施。
二、风险评估方面
高校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资金,在收入的范围内根据自己事业发展的需要支出,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负结余(企业上称为亏损)情况,“旱涝保收”的日子让以高校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在风险意识方面明显不如企业。相对于企业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我国高校尚未建立一套成熟、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体系,具体表现在:高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处于升级扩建阶段的部分高校,在没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充分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不考虑资金面是否允许、建设规模及师资力量与学校将来发展规划的是否匹配,盲目追求规模上的扩张,挤占正常的办学基本经费,甚至大额举借债务,一方面造成学校背负沉重的偿债压力,有的学校甚至在偿款后期疲于应付、面临被诉讼境况,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学校无力拿出资金用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等内涵发展,降低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是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目前,高校基本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核等控制措施,实现了内控控制的基本目标。但这些控制措施,在岗位设置、审批流程、预算编制、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不相容岗位设置不合理,达不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例如,有的高校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共同交由资产处或财务处一个部门名下,将教学管理与教学考核全部下放二级系部,财务处同时兼职审计职能等等。第二,岗位权限设置不科学。某一地方高校,在发生领导腐败案件后,决定增加审批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任何一笔经济业务事项,在事前都要经过监察审计部门审批,在事后报销的首要环节,就要监察审计部门审核签字,然后再履行正常的审批手续。这种看似严格的审批程序,其实却忽略了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这种赋予监察审计部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岗位权限,实际上是严重违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第三,授权审批流程不科学。审批流程或审批环节的多少,不仅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效果,而且还要兼顾日产运行的效率,在效率和效果之间找到平衡。现实中,一些高校为了达到“有效预防舞弊或腐败”的内控目标,设置层层审批环节,只要是与该项业务或事项有关的部门,都纳入审批环节,虽然达到了“不出事”的目标,但造成程序冗繁、效率低下,一个简单的事项走下来,少则三五天,遇见特殊情况多则十天半月,具体经办人员苦不堪言。相反,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大量简化审批流程,本来需要不相容部门审批的环节,以提高效率为由被“简化”,结果造成审批环节的漏洞,给不法人员有机可乘,造成舞弊或腐败。
四、信息沟通方面
随着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信息化水平或高或低的管理平台。但是,高校信息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信息模块整合问题。教务处有教学管理的教学软件,招生处有招生就业的招生软件,财务处有费用报销的财务软件,办公室有日常办公的OA软件,甚至二级院系都有自己部门的相关软件。每个用途不同的软件,彼此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要想获取综合系统性信息,必须登陆不同的独立软件获取本部门的独立信息,然后加以汇总,才能形成有用的综合系统信息。这种各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孤立、口径不一的“信息孤岛”,造成纵向的信息无法整合、共享,进而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已经严重制约内控控制的有效实施。
五、内部监督方面
有效的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基本都设有监察审计部门。然而,有的高校中的监察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或合署办公,无法保证监察审計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虽设置了独立的监察审计部门,由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同等级别,权威性不够,话语权不强,在日常监督的业务中,仅仅是“参与”、“跑龙套”,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审计作用。与此同时,新的内部控制形势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专业的胜任能力,而我国高校内审人员多数是其他岗位调剂而来(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往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
作者简介:
王正君,枣庄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
一、控制环境方面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石,主要包括高校治理结构、机构人员设置及权限分配、内部审计机制等方面。我国高校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校管理者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够。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领导的重视。“内控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行不行,关键前两名”足以看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程度。如果高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足够重视,带头抓内控,以上率下,在全校形成内部控制的强烈氛围,那么内部控制就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相反,如果高校管理者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对内控重视不足,或者错误地认为内控对自己造成约束而排斥,那将影响全校上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得到较好的实施。
二、风险评估方面
高校作为公益事业单位,绝大多数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和财政专户资金,在收入的范围内根据自己事业发展的需要支出,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负结余(企业上称为亏损)情况,“旱涝保收”的日子让以高校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在风险意识方面明显不如企业。相对于企业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我国高校尚未建立一套成熟、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体系,具体表现在:高校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处于升级扩建阶段的部分高校,在没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充分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不考虑资金面是否允许、建设规模及师资力量与学校将来发展规划的是否匹配,盲目追求规模上的扩张,挤占正常的办学基本经费,甚至大额举借债务,一方面造成学校背负沉重的偿债压力,有的学校甚至在偿款后期疲于应付、面临被诉讼境况,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学校无力拿出资金用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等内涵发展,降低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是控制目标实现的关键。目前,高校基本通过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绩效考核等控制措施,实现了内控控制的基本目标。但这些控制措施,在岗位设置、审批流程、预算编制、绩效考核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不相容岗位设置不合理,达不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例如,有的高校将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共同交由资产处或财务处一个部门名下,将教学管理与教学考核全部下放二级系部,财务处同时兼职审计职能等等。第二,岗位权限设置不科学。某一地方高校,在发生领导腐败案件后,决定增加审批环节、加大监督力度,任何一笔经济业务事项,在事前都要经过监察审计部门审批,在事后报销的首要环节,就要监察审计部门审核签字,然后再履行正常的审批手续。这种看似严格的审批程序,其实却忽略了审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这种赋予监察审计部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岗位权限,实际上是严重违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第三,授权审批流程不科学。审批流程或审批环节的多少,不仅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效果,而且还要兼顾日产运行的效率,在效率和效果之间找到平衡。现实中,一些高校为了达到“有效预防舞弊或腐败”的内控目标,设置层层审批环节,只要是与该项业务或事项有关的部门,都纳入审批环节,虽然达到了“不出事”的目标,但造成程序冗繁、效率低下,一个简单的事项走下来,少则三五天,遇见特殊情况多则十天半月,具体经办人员苦不堪言。相反,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大量简化审批流程,本来需要不相容部门审批的环节,以提高效率为由被“简化”,结果造成审批环节的漏洞,给不法人员有机可乘,造成舞弊或腐败。
四、信息沟通方面
随着高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信息化水平或高或低的管理平台。但是,高校信息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信息模块整合问题。教务处有教学管理的教学软件,招生处有招生就业的招生软件,财务处有费用报销的财务软件,办公室有日常办公的OA软件,甚至二级院系都有自己部门的相关软件。每个用途不同的软件,彼此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要想获取综合系统性信息,必须登陆不同的独立软件获取本部门的独立信息,然后加以汇总,才能形成有用的综合系统信息。这种各横向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孤立、口径不一的“信息孤岛”,造成纵向的信息无法整合、共享,进而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已经严重制约内控控制的有效实施。
五、内部监督方面
有效的监督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基本都设有监察审计部门。然而,有的高校中的监察审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或合署办公,无法保证监察审計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虽设置了独立的监察审计部门,由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同等级别,权威性不够,话语权不强,在日常监督的业务中,仅仅是“参与”、“跑龙套”,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审计作用。与此同时,新的内部控制形势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专业的胜任能力,而我国高校内审人员多数是其他岗位调剂而来(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往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落实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与内部控制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
作者简介:
王正君,枣庄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