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写着这样的话:“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们在成长!”一直以来,我都非常赞同这句话。在我的认知里,我们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教师闻道在先,我们的幸福当然是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尤其是这份成长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和引导。然而,最近遭遇的一个小小的“事故”,让我不经意间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四月上旬,我们八年级学习了Unit4 A good read,其中Reading部分是Gulliver in Lilliput,选自Jonathan Swift的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本单元是新版教材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号召而新增的单元,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备课的时候,照例准备了一份阅读背景和故事梗概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背景知识。然后备课的重点就是集中在300词的文本选段上了。虽然是新教材,但是阅读课的一切我都驾轻就熟。所以我自信满满地站到了课堂上。当时的我怎么也想象不到,从教八年以来最尴尬最狼狈的一幕终于找到了机会,要给我当头一击。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瞬间冰冻,我根本没有读过完整的故事,更没有考虑过这个细之又细的问题。站在多媒体屏幕之下的我,脸上自信的微笑都忘记褪去。事实上,我内心尴尬无比,前所未有的狼狈让我觉得这节课要完了。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根本不可能就这样逃走。我必须直面这样的处境。
我此刻非常清楚,我能做的只能是卸下我对故事非常了解的伪装,从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讲台上走下来,转换角色,成为一个和大部分学生一样对这个故事非常陌生又抱有极大兴趣的阅读者。我当下决定,不再跟着我准备好的PPT来上课。既然是阅读课,我完全可以尝试像语文阅读课一样,回归文本,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师生一起上一堂真正的阅读课。
首先,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If you were Gulliver, you woke up on the beach and found yourself tied to the ground, how would you feel?(如果你是格列佛,在沙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被绑在地上,你会是什么感觉?)”学生们不由自主的互相对看,主动讨论了起来。因为在英语课上其实很少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的阅读都是在文章中找句子来回答的。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不乏非常精彩的想法。学生活泼的气氛也感染了我,这个问题之后,灵感爆发的我又说道:“We know that these tiny people were very small, the same size as Gulliver’s little finger.(我们知道小人国的人非常小,和格列佛的小手指差不多大。)”同时伸出我左手的小指头,拿起讲台上的红笔,在指腹上画了两只眼睛,学生懂得了我的意图,都会心一笑。然后我问道:“Were these tiny men happy or unhappy when they found Gulliver?(你觉得这些小人发现格列佛时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学生思考后回答:“They were unhappy.(他们不高兴。)”然后我在小手指上画上了一个下垂的弧线。果然,小手指上的脸瞬间变得不高兴起来。接着我问,“Why were they unhappy?(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孩子们非常自觉的埋首课文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然后我请他们每个人在小手指上也画上一个小人的脸。孩子们兴趣变得超级浓厚,似乎他们的小手指真的是小人国的国民。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扮演小人国的国民,大声的质问疑似入侵者的大巨人格列佛他们关心的任何问题。孩子们问出了很棒的问题:“Who are you?(你是谁?)”“Where are you from?(你打哪来的?)”“How can you get to our country alone? Anybody with you?(你怎么能一个人达到这里的?有其他同伙吗)”“Are you dangerous to us?(你暴虐吗? )”…再后来,我们又讨论格列佛和小人是语言不通的,所以我们假设他们都使用英语,格列佛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能沟通误会,和小人国的国民和平相处吗?进而机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国际间交流越来越普遍,学外语也变得越来越必要!
不知不觉,一节课就在这些问题中快结束了。最后,我的作业还是一个问题,“How could Gulliver get away? What did he need?(格列佛如何才能逃走?他需要什么物品和工具?)”孩子们极其愉快的接受了这项作业。我完全相信孩子们能交出一份我非常满意妙趣横生的作业。这堂有点曲折又豁然开朗的课圆满结束!
回到办公室坐下的我,忍不住面露微笑。根本不会有人知道刚刚的这节课对我的意义有多大。如果不是这些既善良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们,这一课会是我以后都不愿回忆的尴尬狼狈的四十五分钟。现在,在他们的刺激和激励之下,这一课成为了永留記忆的精彩瞬间。这时的我才真正的理解了教学相长的意义!
孩子们绝对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思维活跃,创意无穷,很多时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教师平时备课,总是不自觉的受到教材教参的限制,让我们的思维戴上桎梏,让我们的视野越发狭小。因此,我们要时时牢记孔子之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们绝不可以只重复以往的知识,而没有新的知识加以充实。
所以,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成长来成就孩子们的成长。我现在认识到,教师更大的幸福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陶晨阳(1976.12-),男,汉族,江苏镇江人,镇江市大路实验学校,大学本科,中学高级。
四月上旬,我们八年级学习了Unit4 A good read,其中Reading部分是Gulliver in Lilliput,选自Jonathan Swift的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本单元是新版教材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号召而新增的单元,其目标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备课的时候,照例准备了一份阅读背景和故事梗概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背景知识。然后备课的重点就是集中在300词的文本选段上了。虽然是新教材,但是阅读课的一切我都驾轻就熟。所以我自信满满地站到了课堂上。当时的我怎么也想象不到,从教八年以来最尴尬最狼狈的一幕终于找到了机会,要给我当头一击。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瞬间冰冻,我根本没有读过完整的故事,更没有考虑过这个细之又细的问题。站在多媒体屏幕之下的我,脸上自信的微笑都忘记褪去。事实上,我内心尴尬无比,前所未有的狼狈让我觉得这节课要完了。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根本不可能就这样逃走。我必须直面这样的处境。
我此刻非常清楚,我能做的只能是卸下我对故事非常了解的伪装,从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讲台上走下来,转换角色,成为一个和大部分学生一样对这个故事非常陌生又抱有极大兴趣的阅读者。我当下决定,不再跟着我准备好的PPT来上课。既然是阅读课,我完全可以尝试像语文阅读课一样,回归文本,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师生一起上一堂真正的阅读课。
首先,我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If you were Gulliver, you woke up on the beach and found yourself tied to the ground, how would you feel?(如果你是格列佛,在沙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被绑在地上,你会是什么感觉?)”学生们不由自主的互相对看,主动讨论了起来。因为在英语课上其实很少有这样的问题,我们的阅读都是在文章中找句子来回答的。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其中不乏非常精彩的想法。学生活泼的气氛也感染了我,这个问题之后,灵感爆发的我又说道:“We know that these tiny people were very small, the same size as Gulliver’s little finger.(我们知道小人国的人非常小,和格列佛的小手指差不多大。)”同时伸出我左手的小指头,拿起讲台上的红笔,在指腹上画了两只眼睛,学生懂得了我的意图,都会心一笑。然后我问道:“Were these tiny men happy or unhappy when they found Gulliver?(你觉得这些小人发现格列佛时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学生思考后回答:“They were unhappy.(他们不高兴。)”然后我在小手指上画上了一个下垂的弧线。果然,小手指上的脸瞬间变得不高兴起来。接着我问,“Why were they unhappy?(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孩子们非常自觉的埋首课文中,找到了相关的句子。然后我请他们每个人在小手指上也画上一个小人的脸。孩子们兴趣变得超级浓厚,似乎他们的小手指真的是小人国的国民。接下来,我请孩子们扮演小人国的国民,大声的质问疑似入侵者的大巨人格列佛他们关心的任何问题。孩子们问出了很棒的问题:“Who are you?(你是谁?)”“Where are you from?(你打哪来的?)”“How can you get to our country alone? Anybody with you?(你怎么能一个人达到这里的?有其他同伙吗)”“Are you dangerous to us?(你暴虐吗? )”…再后来,我们又讨论格列佛和小人是语言不通的,所以我们假设他们都使用英语,格列佛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能沟通误会,和小人国的国民和平相处吗?进而机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国际间交流越来越普遍,学外语也变得越来越必要!
不知不觉,一节课就在这些问题中快结束了。最后,我的作业还是一个问题,“How could Gulliver get away? What did he need?(格列佛如何才能逃走?他需要什么物品和工具?)”孩子们极其愉快的接受了这项作业。我完全相信孩子们能交出一份我非常满意妙趣横生的作业。这堂有点曲折又豁然开朗的课圆满结束!
回到办公室坐下的我,忍不住面露微笑。根本不会有人知道刚刚的这节课对我的意义有多大。如果不是这些既善良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们,这一课会是我以后都不愿回忆的尴尬狼狈的四十五分钟。现在,在他们的刺激和激励之下,这一课成为了永留記忆的精彩瞬间。这时的我才真正的理解了教学相长的意义!
孩子们绝对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思维活跃,创意无穷,很多时候完全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教师平时备课,总是不自觉的受到教材教参的限制,让我们的思维戴上桎梏,让我们的视野越发狭小。因此,我们要时时牢记孔子之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们绝不可以只重复以往的知识,而没有新的知识加以充实。
所以,我们教师要用自己的成长来成就孩子们的成长。我现在认识到,教师更大的幸福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陶晨阳(1976.12-),男,汉族,江苏镇江人,镇江市大路实验学校,大学本科,中学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