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小学生阅读和习作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对阅读兴趣不浓,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读与写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习作水平也令人堪忧。
针对以上情况,本校开展了有效阅读策略的课题研究,并由本人负责开展读写结合的子课题研究。以此达到学生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的水平。下面,我就对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研究过程
(一)摸清现状,有的放矢
我们以问卷调查,课堂检测,随机谈话等形式,对校内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解,以做到心中有数,并以学生目前状况为起始研究点,做出相应决策,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二)储备理论,厚积薄发
从确定研究课题开始,我就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于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读写结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材料,打印出来提供给课题组成员,校领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大家都很积极地学习和研究。除此之外,我们也经常在网上浏览名师博客,观看经典的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视频等。
(三)积极研讨,共同提升
我们经商在业余时间在网上进行交流,或是学习中的困惑,或是突然迸发的灵感。每周四是我们的研讨日,利用放学后备课的时间,我们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研究。在探讨交流中共同进步,好的资源共享,好的方法共享。
(四)深入课堂,实践研究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读写结合的实践操作研究,也研究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确有实效的方法。
1、以朗读促理解
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朗读方法以激发阅读兴趣: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在朗读教学上做到“新招不断,花样百出”。这样,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在仿写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仿写。可以仿写结构,仿写情节,仿写人物塑造,也可以仿写语言技巧等等。比如:我在教学《梅雨潭》这一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学习作者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教学《颐和园》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按游览顺序仿写一处景物。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比如我经常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小故事,学生通过改写,查阅了古诗的更多资料,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更个性化的理解的同时也在练笔中提高习了作水平。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补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中留有余白,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就指导学生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我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
(4)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渡河少年》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写读后感,可以以少年的身份,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可以谈谈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其中就有学生对作者“想喊,没喊出声”。这一种爱莫能助的心理产生质疑。于是又引发了一次作者应不应该伸出援手为少年付钱的争论。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对人性的探讨。
(五)课外积累,活动拓展
1、给阅读时间以长度,给阅读范围以宽度
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读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但仅仅利用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安排了合理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机会。每天晨读时间,学生除阅读背诵晨读课本的内容外,还可以阅读课外书籍,包括县进修学校推荐书目和老师自行推荐书目。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分年段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文言文等。每天放学后在家保证2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为不同年段,不同单元的主题阅读。
2、定期开展活动,让读写立体化
我们以班级或是同年级为单位,组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比如:朗诵大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汇报会等等。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读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持续阅读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教师更大的科研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很多学生由以前的不爱读书变成了现在的“小书迷”;由原来的怕作文到现在的爱作文。书读得多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善。由于一系列的读书活动的举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语文能力更是大有提高,在全镇读写竞赛中,我们班参赛的六名同学均榜上有名,其中三名同学,并列获得全镇同年级组第一名。其他课题组成员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均有显著提高。
2、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知识储备有一定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均有提高。
3、资料的积累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供学生阅览。同时,各位课题组成员也积累了一定数量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案例、反思、论文等等。
三、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家长观念的问题,学生所读的书数量有限,买书就更难上加难。阅读量不够又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解决读书难的问题。我们尽可能的把单元推荐书目中,篇幅不是很长的进行印刷给学生阅读,长篇幅的由老师读给学生听。
语文阅读教学的路是漫长的,语文科研的路是艰辛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疑地走下去,这路一定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
针对以上情况,本校开展了有效阅读策略的课题研究,并由本人负责开展读写结合的子课题研究。以此达到学生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的水平。下面,我就对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
一、研究过程
(一)摸清现状,有的放矢
我们以问卷调查,课堂检测,随机谈话等形式,对校内学生阅读情况进行了解,以做到心中有数,并以学生目前状况为起始研究点,做出相应决策,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困难。
(二)储备理论,厚积薄发
从确定研究课题开始,我就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于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读写结合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材料,打印出来提供给课题组成员,校领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大家都很积极地学习和研究。除此之外,我们也经常在网上浏览名师博客,观看经典的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视频等。
(三)积极研讨,共同提升
我们经商在业余时间在网上进行交流,或是学习中的困惑,或是突然迸发的灵感。每周四是我们的研讨日,利用放学后备课的时间,我们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研究。在探讨交流中共同进步,好的资源共享,好的方法共享。
(四)深入课堂,实践研究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读写结合的实践操作研究,也研究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确有实效的方法。
1、以朗读促理解
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朗读方法以激发阅读兴趣: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特点,在朗读教学上做到“新招不断,花样百出”。这样,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在仿写的时候可以根据文章特点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仿写。可以仿写结构,仿写情节,仿写人物塑造,也可以仿写语言技巧等等。比如:我在教学《梅雨潭》这一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学习作者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教学《颐和园》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按游览顺序仿写一处景物。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比如我经常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小故事,学生通过改写,查阅了古诗的更多资料,对古诗有了更深刻的更个性化的理解的同时也在练笔中提高习了作水平。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补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中留有余白,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就指导学生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们读后从中明显地感受到身处逆境中的儿子阿曼达也同样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和他的父亲一样了不起。因此,我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来描写阿曼达在逆境中的坚强。
(4)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学习《渡河少年》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写读后感,可以以少年的身份,给撑船老人写一封信,可以谈谈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其中就有学生对作者“想喊,没喊出声”。这一种爱莫能助的心理产生质疑。于是又引发了一次作者应不应该伸出援手为少年付钱的争论。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对人性的探讨。
(五)课外积累,活动拓展
1、给阅读时间以长度,给阅读范围以宽度
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读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但仅仅利用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安排了合理的阅读时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机会。每天晨读时间,学生除阅读背诵晨读课本的内容外,还可以阅读课外书籍,包括县进修学校推荐书目和老师自行推荐书目。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分年段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文言文等。每天放学后在家保证2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为不同年段,不同单元的主题阅读。
2、定期开展活动,让读写立体化
我们以班级或是同年级为单位,组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比如:朗诵大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汇报会等等。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读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持续阅读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教师更大的科研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很多学生由以前的不爱读书变成了现在的“小书迷”;由原来的怕作文到现在的爱作文。书读得多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善。由于一系列的读书活动的举行,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语文能力更是大有提高,在全镇读写竞赛中,我们班参赛的六名同学均榜上有名,其中三名同学,并列获得全镇同年级组第一名。其他课题组成员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均有显著提高。
2、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知识储备有一定量的增加和质的飞跃。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均有提高。
3、资料的积累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以班级为单位装订成册,供学生阅览。同时,各位课题组成员也积累了一定数量有价值的过程性材料,案例、反思、论文等等。
三、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家长观念的问题,学生所读的书数量有限,买书就更难上加难。阅读量不够又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解决读书难的问题。我们尽可能的把单元推荐书目中,篇幅不是很长的进行印刷给学生阅读,长篇幅的由老师读给学生听。
语文阅读教学的路是漫长的,语文科研的路是艰辛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疑地走下去,这路一定会越来越宽,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