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俗话说:“3岁看到老。” “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 引领; 幼儿良好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92-001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弟子规》浅显易懂,是做人的准则,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弟子规》等经典内容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实践研究,重视幼儿尊重长辈、团结同伴、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
一、隐性环境的“润物无声”——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兴趣,我首先从环境入手。
1.大环境——初感受
《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能产生暗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园在一些大的主要通道创设了孝、礼、仁等方面的主题教育墙面。在幼儿一入园,我就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侧重引导幼儿感受墙面中人物的做法,初步树立榜样教育。徜徉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幼儿从小就感受经典国学,受到良好“品德”与“行为”的熏陶。
2.小区角——藏奥秘
在班级我创设了一个专属学习国学的小天地——国学特色区角。首先,我用一些古典图案的纹样和色块,在外围布置成一个古典小书房。周围的墙面,张贴一些赋予教育功能的彩色小图片。场地中间的桌子也摆放了接待客人的茶几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学会如何接待客人。如:用蛋糕盒做成“趣味转盘”;在空余的墙面贴一些教育图片,玩“爱心连连看”的游戏;用月饼盒做成“礼仪迷宫”等。幼儿在国学区开心玩国学,大大增加了幼儿学习国学的兴趣。
二、教学形式的“无处不在”——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增强中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
1.教学活动重体验
在弟子规教学活动中,由于语言本身的抽象性,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于是,我把弟子规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与幼儿展开。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设计了一些“或饮食,或坐走”的图片,并让幼儿说说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并出示争抢上车、抢座、吃饭的图片,说说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理解四句话的含义。当幼儿理解以后,我配上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朗诵,以帮助幼儿记忆弟子规内容。我创设了乘车的情境,让1名幼儿扮演老奶奶,其他幼儿扮演其他乘客,模仿“长者先,幼者后”的上车情境。让幼儿在学学做做中明白简单的做人道理。
2.多种形式氛围浓
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差,《弟子规》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深受中班孩子的喜爱。因此,我充分发掘诵读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餐前活动时组织一部分孩子洗手,等待的孩子诵读;在老师和阿姨帮助幼儿整理服装的时候诵读等。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还采取了游戏的形式,利用读音轻重快慢、轮流读、接龙读等,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趣味性。
3.日常生活巧结合
学习不是灌输,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做人。在学习《弟子规》时,我们注重幼儿对其意义的理解。首先,引导幼儿从身边小事做起。幼儿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机会,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件,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强化、巩固,并灵活运用。比如在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由于有的孩子比较贪玩,对于家长的呼喊不予理睬,于是我就用“父母呼,应勿缓”来提醒他。
三、家园合作的“潜移默化”——巩固学习效果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习惯。”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在养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1.“星星之约”,循序渐进
在每周的特色活动后我们会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知道本周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在家中巩固、力行,在学期初给每个孩子设计了一张“我做到了”养成记录表,并由家长对孩子做出正确评价,达到目标可奖励一颗小星星,如:要求孩子们做到父母呼应勿缓、长者先幼者后、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等等,希望孩子们在园、在家一个样。
2.“每时每刻”,提高效率
我们还约定了“每时每刻”,在家长会那天和家长们介绍了做法:每天回家后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亲近弟子规、诵读弟子规。以上家园共育形式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
国学经典《弟子规》犹如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它在幼儿的心间发芽,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幼儿的心田,我们应该把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给予幼儿,让我们带领幼儿一起徜徉于经典国学间,采撷“品德”与“行为”的馨香扑鼻!
关键词:国学经典; 引领; 幼儿良好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92-001
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弟子规》浅显易懂,是做人的准则,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运用《弟子规》等经典内容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实践研究,重视幼儿尊重长辈、团结同伴、生活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
一、隐性环境的“润物无声”——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兴趣,我首先从环境入手。
1.大环境——初感受
《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能产生暗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园在一些大的主要通道创设了孝、礼、仁等方面的主题教育墙面。在幼儿一入园,我就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侧重引导幼儿感受墙面中人物的做法,初步树立榜样教育。徜徉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幼儿从小就感受经典国学,受到良好“品德”与“行为”的熏陶。
2.小区角——藏奥秘
在班级我创设了一个专属学习国学的小天地——国学特色区角。首先,我用一些古典图案的纹样和色块,在外围布置成一个古典小书房。周围的墙面,张贴一些赋予教育功能的彩色小图片。场地中间的桌子也摆放了接待客人的茶几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学会如何接待客人。如:用蛋糕盒做成“趣味转盘”;在空余的墙面贴一些教育图片,玩“爱心连连看”的游戏;用月饼盒做成“礼仪迷宫”等。幼儿在国学区开心玩国学,大大增加了幼儿学习国学的兴趣。
二、教学形式的“无处不在”——提升学习效果
为了增强中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
1.教学活动重体验
在弟子规教学活动中,由于语言本身的抽象性,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点难度。于是,我把弟子规设计成游戏的形式与幼儿展开。如“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设计了一些“或饮食,或坐走”的图片,并让幼儿说说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并出示争抢上车、抢座、吃饭的图片,说说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理解四句话的含义。当幼儿理解以后,我配上有节奏的音乐,让幼儿朗诵,以帮助幼儿记忆弟子规内容。我创设了乘车的情境,让1名幼儿扮演老奶奶,其他幼儿扮演其他乘客,模仿“长者先,幼者后”的上车情境。让幼儿在学学做做中明白简单的做人道理。
2.多种形式氛围浓
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差,《弟子规》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深受中班孩子的喜爱。因此,我充分发掘诵读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餐前活动时组织一部分孩子洗手,等待的孩子诵读;在老师和阿姨帮助幼儿整理服装的时候诵读等。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还采取了游戏的形式,利用读音轻重快慢、轮流读、接龙读等,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增强趣味性。
3.日常生活巧结合
学习不是灌输,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学会做人。在学习《弟子规》时,我们注重幼儿对其意义的理解。首先,引导幼儿从身边小事做起。幼儿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育幼儿的最好机会,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身边发生的有关事件,通过游戏活动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强化、巩固,并灵活运用。比如在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由于有的孩子比较贪玩,对于家长的呼喊不予理睬,于是我就用“父母呼,应勿缓”来提醒他。
三、家园合作的“潜移默化”——巩固学习效果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就是养成习惯。”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共育,在养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1.“星星之约”,循序渐进
在每周的特色活动后我们会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知道本周学习内容,让孩子们在家中巩固、力行,在学期初给每个孩子设计了一张“我做到了”养成记录表,并由家长对孩子做出正确评价,达到目标可奖励一颗小星星,如:要求孩子们做到父母呼应勿缓、长者先幼者后、朝起早夜眠迟、晨必盥兼漱口等等,希望孩子们在园、在家一个样。
2.“每时每刻”,提高效率
我们还约定了“每时每刻”,在家长会那天和家长们介绍了做法:每天回家后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亲近弟子规、诵读弟子规。以上家园共育形式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形的东西可以媲美的。
国学经典《弟子规》犹如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它在幼儿的心间发芽,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幼儿的心田,我们应该把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给予幼儿,让我们带领幼儿一起徜徉于经典国学间,采撷“品德”与“行为”的馨香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