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研究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olf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作为理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每一章每一节都以某个概念或某个规律为基础,如何认真的吃透概念是关键。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对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积极思考,或没有一点探究知识的欲望,没有一定的质疑性,那么物理课堂将举步唯艰。我们的课题研究不仅研究教师的提问,更重要的目的是要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能让同学们提出问题。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教师引导 学生提出问题 研究
  
  物理作为理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很高,每一章每一节都以某个概念或某个规律为基础,如何认真的吃透概念是关键。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对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积极思考,或没有一点探究知识的欲望,没有一定的质疑性,那么物理课堂将举步唯艰。
  课堂上的提问可以是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其中一般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较多见,平时在我们学校听一节课,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是老师,很少能听到学生提出问题,而提问不仅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且学生提问也不容忽视。爱因斯坦曾作过这样的论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数学和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老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上真正的进步。”长期的传统式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老师写,则自己记的课堂模式,能自己提出问题问老师的少之又少,学生对老师有依赖性,以为老师讲的就是权威,肯定是正确的,不敢、也不会质疑,更别说提问了。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不仅研究教师的提问,更重要的目的是要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最后能让同学们提出问题。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发挥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是: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羞怯、虚伪、消极评价、不受尊重是最不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性的。如果采用威胁、恫吓、污辱、体罚等手段对待学生,那么再怎么好、多的问题学生也不敢提出。所以,要避免学生有惧怕、厌倦、紧张等情绪存在,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学生感到亲切、自由,可以自由地畅想创新。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别人重视和尊重,在平等、互相尊重的气氛中进行对话和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要发挥引导者、管理者的作用,只不过教师的权威转入学习情境之中,教师是内化于情境中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名人说的,书上说的,老师家长讲的,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权威的。 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相信权威永远是正确的,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迷信与盲从,缺少了创造的勇气。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寻找出老师的错误,对书本的错误提出质疑,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否定权威的意识,也是让学生敢问的一个必要环节。
  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两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2.1 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流程一般为:
  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在漏斗下放一个乒乓球,松手后怎样使乒乓球不掉下了?因为前面刚学过大气压强,该同学很快想到吸气,那么向下吹气能否达到目的呢,很多同学在摇头,让该同学演示吹气,结果乒乓球同样不掉下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让他们讨论一会,很多同学提出问题:吹气是改变了什么?吹气时乒乓球不掉下来的原因是什么?吹气时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托力来自哪?……老师梢加点拨,同学们就想到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这就是得到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课即将结束时,又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会越小呢?”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布置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寻找答案。
  2.2 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其流程基本如下:
  如,在研究“欧姆定律”时,老师提出要研究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时,让同学们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先小组讨论,然后设计出研究的方案,然后派小组代表展示各组的方案,由于学生思考的不成熟,这些方案中有很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其他同学通过积极思维,提出不符合要求的各种问题。如果小组代表不能解答出来,那说明确实存在问题,然后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想办法改正,直至其他同学一致肯定,得到比较合适的研究方案。再如在《动能 势能 机械能》这节课中,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以前的一般步骤是让同学们提出猜想有关的因素,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但经过课题组的讨论后,在同学们提出猜想后,放手让同学们设计研究方案,再让同学们上台汇报方案,此时老师梢作引导,其他同学对他的方案有何看法?这时就有同学站起来提出“为什么物体被推得越远,动能就越大?”或者前面有同学的方案设计不到位或有缺陷时,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让同学加以改进。充分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的新课程理念。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3.1 模仿提问法。
  也就是老师首先会善问,让学生模仿,因为模仿是学会提问的良好开端。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仔细研究提问的艺术,每提一问就要指明问题的条件、目标及思维方向,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差距”,这个“差距”又可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而缩短,直至找到问题的完美答案。学生就模仿着,尝试着学会提问。
  3.2 阅读提问法。
  上课前通过预习,把教材不懂之处用问号标注,再用铅笔把本节有联系但自己又不能回答的问题写在教材边缘角处,便于课堂提问。如在上液化这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回家预习提了这些问题:向锥形瓶内注入的为什么是温水而不用开水?在蒸发皿中一定要加冰块才能看到现象吗?液化时为什么要放热?压缩体积的方法让气体液化的实质是改变了气体的什么?等等问题。
  3.3 比较提问法。
  为了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化思维,在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利用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可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的方法设计提问。如,学习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后,可以提问“并联电路”有什么特点呢?在学习了“蒸发”后,可以提出“沸腾”和“蒸发”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在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可以提出“光在折射”时要遵循的规律是什么呢?在复习时,可以提出“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各自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有什么区别?
  3.4 反问提问法。
  物理中不少现象或问题可通过变未知为已知,变已知为未知,变换因果关系,增加、减少前提条件等方法,提出新的问题。如同学们知道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就可以问: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吗?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问:是不是只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一定不受力的作用?在学习了“串联电路”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之后,可以这样问,能控制整个电路的开关一定是接在串联电路中的吗?
  3.5 推广提问法。
  对从某种特殊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要思考把它推广到一般情况下还是否成立,从而认识到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还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例如: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所有测量仪器的刻度都是均匀的吗?为什么有的测量仪器(量杯,密度计)刻度不均匀?又如,在电学中为什么纯电阻电路中用电器放出的热量Q可用公式Q=UIt或Q=(U2/R)t计算,而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用电器放出的热量,却不能用上述公式计算?
  4.为学生提问创造条件—— 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遇事三思,遇事多问个为什么,这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表现。问题并不一定在课堂中才有,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听到、想到、感觉到无数信息,只有多问、好问,才能由生疑到质疑最后释疑,从而使提问不流于形式,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多提问的机会,除了每节课剩余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外,更鼓励学生课外有问题就问,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或者把问题写在问题卡上夹在作业本里向老师提问,更可以在班级里开辟一个问题专栏,让同学们在问题专栏里你问我答,一段时间下来,可以评选出最佳问题和最佳答案,给予适当的奖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问题类型会越来越多,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大,让学生逐渐形成好的提问习惯。
  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解决多少具体问题,而是要学生能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要使学生具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我们教师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实施“能力教学”,长期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会逐渐形成,培养新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化学课堂教学为例,并以辩证的观点,从教学形式上阐述了传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有机结合,希望业界人士指导为盼。  【关键词】传授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有机结合     有一种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容器,不再是答疑解惑的工具,而应当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学生的助手。我认为此话有正确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开展探究式教学,老师在探究过程中创设问题情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信息技术多元化的今天,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也越来越多,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我们的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当前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缺点进行论述,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传统教学同多媒体教学应紧密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 物理教学 优缺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正在大力的推广。我校也非常重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意识、创新性精神和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中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上,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贯穿整个初中阶段,并在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不同学习时期要有不同的创新性教育的目标,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创新性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 创新性教育     初中历史学科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教育,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
期刊
【摘要】作为政治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做创造性的劳动,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等等,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把政治知识学活了。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质量 提高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在言行举止上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到言行统一,如
期刊
【摘要】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经过反复探索和不断实践,探索出几条成功经验:①课前精心设计;②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增强训练实效性;③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及其它辅助教具教学。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实效性 探索 实践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现象,那就是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新课程下怎样创设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历史情境魅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新颖、激趣的导课,恰当、适时的演示,精彩、形象的讲述,巧设情境,导引参与,创设启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干练、悬念式的结尾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境创设 提高实效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停的改变,教育观念在不停的转变,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本文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创新,阐述了新理念下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 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的教学方式在不停的改变,教育观念在不停的转变,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小结。  1.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平等  传统数学
期刊
【摘要】社会的负面影响与学校青少年学生行为教育在激烈地争夺着,社会、学校、家庭三者之间的行为教育相悖,认清形势、找准着力点、努力完成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重任。  【关键词】负面影响 行为教育 应对措施     青少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人群,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使
期刊
【摘要】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还小,他们的心灵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老师的一句鼓励也许让他们产生前进的动力;不经意间一句挖苦的话,或一个蔑视的眼神,也许会毁掉一个人。  【关键词】教师 一言一行 作用 和谐     咦!儿子呢?放学路上,我左转右看,他一边走一边低着头用脚踢着路上的一块小石子,小嘴巴上还不停的嘟囔着什么,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我爱大海》这一课的五个教学片断反思,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纲挈领,品读赏析,总结提高,使学生在品读中领略了大海的浩瀚无际,变幻无穷。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片断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片沃土,这片沃土给予我充足的养分,这片沃土使我的生命绽放光彩。语文课堂教学陪伴我行走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其中有迷茫,有感悟,有坎坷,也有无限的乐趣。于是我便在教学反思中不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