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研究已越来越深化,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受到一些影响。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应面对现状进行反思,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拆除幼儿与数学之间的围墙,拉进幼儿对数学的距离,让幼儿亲近数学、走进数学。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准确。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教幼儿感知2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7”这个问题叫幼儿无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儿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幼儿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幼儿数的组成时,幼儿将9个圆片分成了4片和5片,教师问:“为什么9能分成4和57”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啰嗦。如在要求幼儿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物放在盒子里时,教师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这个词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教师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
  (二)评价方法单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生活情景教学数学。《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至理名言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
  比如:幼儿在学习3、4、5、6的组成经验后,我们将7、8、9、10的组成学习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分合的运用,探索分合的实践,教师只在幼儿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给予适时帮助和点拨。比如:午餐时分发碗筷,吃点心时分发饼干等,可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现实生活活动之中。又如进行“我最喜欢吃的糖果”的评选,在黑板上贴了六张白纸,纸下面放有水果糖、棉花糖、巧克力、口香糖、奶糖和棒棒糖这六种糖果,请幼儿用黑记号笔在最喜欢的糖果上面的白纸上画一个圈。全班幼儿操作完毕,再进行目测练习,看看哪种糖果最受幼儿欢迎,最后进行数数验证。
  我们发现数学在幼儿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稍做留意便能发现世界万物都离不开数和形,孩子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表现为不同数量、形状、大小以及空间位置等的客观世界里。如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公园里的花草树木、马路上的建筑物等,凡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场合、物品都可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教材。在数学回归幼儿生活后,我们发现生活中大量的教学资源使主题活动中的数学活动不会减少,而会更多,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生活中的数学更有情感色彩,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用不同的讨论形式教学。第一、辨别性讨论。常常用于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内容进行比较时。如用四种颜色的笔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后,要求幼儿讨论:“这两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什么不相同的?”教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仔细辨别,从而进一步感知两种图形的特征。进行这种讨论时,着眼点不在追求答案,而在于使幼儿学会比较和积极思考。第二、修正性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操作中的谬误所在,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提出修正办法。
  幼儿教师只要在实践中认真去研究,就能去掉许多不利于教学的东西,从而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他文献
排球运动作为三大球的项目之一,在学校体育中一直颇受学生欢迎。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排球在推广普及方面一直受到制约。主观上是技术难度较强,规则要求相对较高。客观上是排球的普及历来就不如足球、篮球。这样的局面就造成了参赛队少,比赛水平低,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排球技术的提高,也影响了人才的选拔及输送,造成了“恶性循环”。许多学生不愿从事排球训练是较普遍的现象,这就促使我们体育教师必须正视现实,将学生对排球的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作业布置除了传统的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目标,即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以及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目标等。但所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外的进一步落实,而作业的有效布置是落实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以下简单谈谈作业布置中的具体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
期刊
诸葛亮和周瑜同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最出名的风流人物。经过《三国演义》作者的加工塑造,使得这两个英雄豪杰的形象更加丰满动人,光照千古。但由于作者的历史局限性,加上有的读者缺乏历史知识,未能对诸葛亮和周瑜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笔者根据历史事实和对艺术形象的具体分析,认为周瑜比诸葛亮略高一筹。  罗贯中本着封建正统观念多以褒刘蜀、贬曹魏、抑孙吴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三国群臣将领、大小官僚等众多的人物形象,对后世
期刊
偶尔看到书架上已经蒙上厚厚一层灰的泛黄的老书——《周易》,随手拿起翻了几页,竟然感觉有点如同吃了野菜的味道,别有一番情趣。兴之所至不知不觉花了些时日总算看完后,又似有所悟。在好多人看来,《周易》一来是先秦时代的,有些深奥;二来是有些宗教迷信色彩的成分。我看其书的原因,也就是在教高中语文的时候,特别是文言文的内容,考证资料时偶尔也接触到《周易》里的内容。  《周易》在先秦思想史上是比较重要的一部书。
期刊
创造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的推进,创造性学习以其日益凸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价值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它是在素质教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上而产生的,并且不断得到实践和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
期刊
清华附中特级教师、教育专家韩军在《再论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一文中说:“强调人间化,生活化,充分尊重人的尊严,人的生命尊严(精神尊严,灵魂尊严),人的生活尊严(精神自由愿望,个性愿望,多元愿望)。”人文教育,简要讲,就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就是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修养和品德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在形成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过程中起着
期刊
从最广义的角度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据此,除了学生手头现有的政治教材和资料外,小课堂、大社会中的任何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都是有效政治课程资源。  一、利用思想政治教材资源  思想政治教科书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核心。新教改后,教材按教学内容结构方面可分为引语、正文、辅助文、阅读与思考和
期刊
要为21世纪培养高科技的人才,我们必须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教育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作为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寻找一条捷径。信息技术如何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呢?在这里我简要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的学习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点,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成绩。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加强情感教育。诱导兴趣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得好,可以变
期刊
任何教学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改革。贯彻新课标,体现新教材,适应新课改,树立新的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才能挖掘、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乐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