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新理念。在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推动下,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表现在以知识传授向以人为本的转化,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由肢解割裂向综合的转化,由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转化。此外,课堂实践强调三维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师生平等对话,自主、合作学习明显增多,开发学习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多了,拓宽学习领域,加强学科联系多了。然而“虚、杂、偏”的现象仍然不少,“灌”得少了,“秀”得多了,“伪创新”、“精包装”,让人眼花缭乱。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根本上应该围绕目标,务真求实,创造乐学、学会、会学的教学与学习境界,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一、指明方向,确立目标
1.精心设计,渗透目标。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语文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设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推敲》这篇课文,在理解2—7自然段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我设计了四个填空题:1.贾岛去(?摇?摇?摇?摇),不巧(?摇?摇?摇?摇),结果留下(?摇?摇?摇?摇?摇)。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摇?摇)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摇?摇?摇 ?摇)。3.结果他冲撞了(?摇?摇?摇 ),和(?摇?摇?摇 )商量了起来。4.韩愈认为还是用( ?摇?摇?摇)好,理由有一(?摇?摇?摇?摇),二(?摇?摇?摇?摇),三(?摇?摇 ?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为学生指明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等学生细读交流时,引导进入情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观察课本插图时,学生妙语连珠,有的说:“我看到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像一只大银盘,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么的柔美和谐。”有的说:“我看到剃着光头,穿着僧衣,眉清目秀的贾岛正在敲门。”大家说得非常精彩。这样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本节课的预定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实在。
2.注重引导,指向目标。
让“语文学习”变成是一种生活,那么学生便是学习生活的主人,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让他们学会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老师的引导侧重于在容纳儿童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把粗糙、零碎的生活经验改造成与语文学习相通融的经验,化语文课程的抽象、典型为接近于儿童生活的具体、丰富。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执教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在生活中,除了用曹冲的办法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于是,学生兴致勃勃、见仁见智,我们感受到了学生那正在被挖掘的潜能,以及灵性飞扬的快乐,教得愉快,学得轻松。又如《第八次》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重点让学生感知蜘蛛的精神。执教老师引导学生画一画感动自己的句子,说一说自己感动的理由,“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交流时,大部分学生被蜘蛛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教得平平淡淡,学得实实在在。
二、引导进入,探求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生存、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每一位老师都要教给学生“点金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教—巩固—运用—提高—创造”的境界。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们可借用多媒体播放九寨沟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图文对照,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又如《说勤奋》是一篇议论文,重在向我们说明“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这一论点,为此课文举了两个事例。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可让喜欢司马光的学生坐一起,喜欢童第周的学生坐一起,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为什么喜欢,最后回到论点上来。再如在教学《放小鸟》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笼中鸟,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放小鸟?直接出示一句话:“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在理解词语“焦急”后,让他们去听听鸟儿焦急的叫声,问:鸟妈妈和鸟宝宝在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此时的鸟宝宝,你会说——
生:妈妈,妈妈,我想死你了。
生:妈妈,我被关在笼子里难受极了,快救救我,快救救我吧!
生:妈妈,我饿死了,快带我回家吧!
生:妈妈,我想小伙伴了。
……
如果你就是此时的鸟妈妈,你会说——
生:孩子,妈妈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孩子,不哭,妈妈会想办法救你的。
生:我的好孩子,你怎么在这儿呀?
……
那么,你们能把这感人的一幕演一演吗?让学生想象表演。学生积极性很高,各自找到自己的伙伴分好角色,练习表演。当一组学生表演结束时,《世上只有妈妈好》悠然响起。气氛的渲染,心弦的拨动,学生和知识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引起强烈的共鸣,教学目标的完成不言而喻。
总之,教师要努力借助文本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素材,让学生扣词想象、表演想象、联系生活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给课堂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重要的地位,所选课文文质兼美,在教学时,教师要明确目标,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塑造新时代现代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一、指明方向,确立目标
1.精心设计,渗透目标。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是语文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设计,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推敲》这篇课文,在理解2—7自然段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我设计了四个填空题:1.贾岛去(?摇?摇?摇?摇),不巧(?摇?摇?摇?摇),结果留下(?摇?摇?摇?摇?摇)。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摇?摇)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摇?摇?摇 ?摇)。3.结果他冲撞了(?摇?摇?摇 ),和(?摇?摇?摇 )商量了起来。4.韩愈认为还是用( ?摇?摇?摇)好,理由有一(?摇?摇?摇?摇),二(?摇?摇?摇?摇),三(?摇?摇 ?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为学生指明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等学生细读交流时,引导进入情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观察课本插图时,学生妙语连珠,有的说:“我看到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像一只大银盘,将银辉洒向大地,一切都是那么的柔美和谐。”有的说:“我看到剃着光头,穿着僧衣,眉清目秀的贾岛正在敲门。”大家说得非常精彩。这样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本节课的预定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实在。
2.注重引导,指向目标。
让“语文学习”变成是一种生活,那么学生便是学习生活的主人,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让他们学会探索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老师的引导侧重于在容纳儿童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把粗糙、零碎的生活经验改造成与语文学习相通融的经验,化语文课程的抽象、典型为接近于儿童生活的具体、丰富。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执教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在生活中,除了用曹冲的办法以外,还可以有哪些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于是,学生兴致勃勃、见仁见智,我们感受到了学生那正在被挖掘的潜能,以及灵性飞扬的快乐,教得愉快,学得轻松。又如《第八次》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重点让学生感知蜘蛛的精神。执教老师引导学生画一画感动自己的句子,说一说自己感动的理由,“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交流时,大部分学生被蜘蛛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教得平平淡淡,学得实实在在。
二、引导进入,探求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生存、生活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每一位老师都要教给学生“点金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教—巩固—运用—提高—创造”的境界。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地被教师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教学。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们可借用多媒体播放九寨沟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图文对照,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又如《说勤奋》是一篇议论文,重在向我们说明“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这一论点,为此课文举了两个事例。在教学课文时,我们可让喜欢司马光的学生坐一起,喜欢童第周的学生坐一起,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为什么喜欢,最后回到论点上来。再如在教学《放小鸟》一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成笼中鸟,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想: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放小鸟?直接出示一句话:“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在理解词语“焦急”后,让他们去听听鸟儿焦急的叫声,问:鸟妈妈和鸟宝宝在说些什么呢?
如果你就是此时的鸟宝宝,你会说——
生:妈妈,妈妈,我想死你了。
生:妈妈,我被关在笼子里难受极了,快救救我,快救救我吧!
生:妈妈,我饿死了,快带我回家吧!
生:妈妈,我想小伙伴了。
……
如果你就是此时的鸟妈妈,你会说——
生:孩子,妈妈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孩子,不哭,妈妈会想办法救你的。
生:我的好孩子,你怎么在这儿呀?
……
那么,你们能把这感人的一幕演一演吗?让学生想象表演。学生积极性很高,各自找到自己的伙伴分好角色,练习表演。当一组学生表演结束时,《世上只有妈妈好》悠然响起。气氛的渲染,心弦的拨动,学生和知识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引起强烈的共鸣,教学目标的完成不言而喻。
总之,教师要努力借助文本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素材,让学生扣词想象、表演想象、联系生活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给课堂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重要的地位,所选课文文质兼美,在教学时,教师要明确目标,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小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塑造新时代现代素质的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