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情延伸教育的生命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大气而不失细致,率真而不失优雅,任何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会被一种独特的力量所感染,这种力量源自他对教育的感受与激情,更源自他敏锐的精神触觉和洞察力。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1981年,带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证的周建中老师,揣着青春、梦想、激情,在乡村中学地理讲台上一干就是二十六年。起初,受过正规师范教育“科班”的他,面对一群“娃娃脸”,多次“头破血流”,多次郁闷与彷徨:教师适合我吗?但他始终记得毕业典礼上班主任老师的寄语:“山不过来,你(我)就过去。”出生农村的他,凭着农家子弟的那种纯真和执着,为做一位“合格”地理教师选择了“改变”:改变自已的课堂流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于是他扎进了“书海”,从潘树荣教授的《自然地理学》到周淑贞教授的《气象学与气候学》,从宋青春教授的《地质学基础》到黄锡荃教授的《水文学》,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到《地理教育》的大量阅读,夯实了专业底蕴,更新了教学理念,并把这些变成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渐渐地感悟到了现行教育背景下的地理课堂目标应该是:课堂实效与教育艺术的完美结合。
  执着的追求,大胆的尝试,收获了课堂教学转变的硕果,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激情洋溢、功底扎实、教学实效。
  一堂省级展示课《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得了荣誉的嘉奖(省级骨干教师),工作单位的更新(调进省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四十二岁的他,为寻求更大的平台,通过招聘只身来到省城,开始了教育生涯的“第二次更新”。
  到省城后,读书、学习、写作,成了他每天挥之不去的事情。新闻、教学杂志、教育理论书籍,网络文章、博客、资源库成了他的一日三餐。当别人在办公之余闲聊之时,他在浏览新闻、下载教学资源、关注社会热点;当别人沉浸在梦乡里的时候,他还在伴着一盏孤灯,让思想之舟在教海里遨游……在他的橱窗里,摘抄记录的笔记本成摞堆放着;他的电脑里,转载、收藏的资源,琳琅满目,整齐有序。几年来,先后有10余篇教学论文在《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同时,利用各种渠道走向名校,咨询名师,从专家们高屋建瓴、博古通今的言谈中,汲取着不断前进的动力。
  古罗马哲学家西涅卡说过:“生命,如果你知道如何去度过她有价值的时光,那将是永恒的。”时光匆匆,但他的教育生命带着从容的微笑,在激情的相伴下延伸,并义无反顾地踏着夸父的足迹,奔向远方的太阳,留下身后一片缤纷的桃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讲座结束时,他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泰戈尔语)。”如果把卵石比作学生,我们的地理教育就是水。因此,地理教师要像水一样,无形、无声,润于学生;要用地理知识、地理课程自身力量去感召、影响学生;要面对地理教育改革的大海,感受人性释放的春暖花开。
  地理教育是一种有生命的教育。每个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都可演绎着自己“人性”的精彩。所以经常看到他在上课前安静地坐着,听学生说他们对于知识模块的理解,了解他们的认知起点和认知结构,听他们内心深处对于理想课堂的认同,这种交流让他从对理想课堂追求而不得的焦虑和不自信中走出。“尊重并爱自己生活经历中的每一个人,那么你在生活经历中也必将得到尊重。”这样的思考让他找到了职业生活的认同感,这也是他把教育教学当成自己幸福的最重要来源之一。
  地理教育是一种高超艺术的教育。2005年开始,他利用担当学校教科室主任之便,走进课堂观课、析课,收集信息,统计分析,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级“先学后导教育模式的研究”、省级“中学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等课题,并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及长沙市友谊科研奖。在研究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他认为地理教学不必时时分分都囿于学科领域的技艺,因为地理基本素养的解读价值被发掘了,师生的主体精神得以充填和张扬了,便有了一种宋代先贤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趣了,这时候就会有真的地理了,世俗的成效考核也会不期而至的。
  地理教育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在教学决策中,他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难懂的知识通俗化。 如讲“地球自转引起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时,他设计了一个“鸟笼子上的居民”的思维实验:如果地球是个圆柱形的鸟笼子(底面、顶面不看,像时区、航海图使用的墨卡托投影),水平运动的物体有没有偏向呢?听他的课,学生反映好像在做“思维”游戏,有张有弛,有板有眼。他还将各种媒体引进课堂,就是他的手指、脸部也融入课堂中,引来学生的喝彩。他深知,有限的课堂要承担系统的知识教学,许多问题难以在课堂深入展开,于是,稍加提示留给学生课后讨论,使思考活动得以延续。作业以研究性的小问题、观察实践等形式为主,而是很少布置一些机械、习题性的作业。他经常鼓励学生要有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一个思维素质良好并勤于思考的人,加上孜孜努力,在任何领域都更能获得成功。
  有人问他:“周老师,三十多年的地理教育生活,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在教学一线中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收获了很多的困惑和不解。我常用科研接‘地气’,从没停止思考、尝试和创新;经常面朝‘大海’,寻找更远、更高的目标,这样‘天’‘地’相接,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但此路很长、很难走。”
  多年的高三教学、频繁的地理讲座、耐心的学生指导(实践活动)、独特的教学决策,换回了2008年湖南省地理特级教师的光荣称号、2010年被推荐为湖南省国培专家、长沙市首届地理名师工作室核心团队成员、天心区中学地理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光荣称号。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是一所省内外远近闻名的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在其沃土上的教育人用自己的行为哲学及其方式,演绎着屡屡让人心潮激荡的教育故事。   作为八年教科室主任的周建中老师,教师的培训与成长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弦。每当读到一本贴近实际的好书,周老师总是立即推荐给老师们,“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不要忘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这就是他送给老师们的箴言,也是他用来警醒自己的努力前进的座右铭。他努力搭建平台,创设“名师论坛”、青蓝工程、英才工程,利用“兵教兵”“官带兵”策略,营造校本教研的氛围。
  教师们在研中教,在研中学,在研中变,在研中成长,最大的收益方还是学生。其实,学校的“八点钟”文学社、心理咨询社、街舞社等三十多个兴趣活动小组中,究竟走出了多少名优的特长生,恐怕教科室聘请的指导教师也难说清。在这块“营养”丰富的沃土上,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他们的强势智慧得到了势如破竹的突破和发展。
  2009年5月,长沙市首批地理名师工作室成立,当首席名师梁老师电话邀请他参加名师团队时,他一口应承担当课题研究之工作,三年中他带领全体学员选课题、做研究、收资料、撰论文,手把手的教,相互切磋,相互探讨;多次到浏阳、望城、宁乡等地区深入课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硬是把省级课题“高中地理校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做得有声有色,频有成效。在中期评估检查中,专家们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选题意义重大,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成果明显。广大学员在课题研究中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员张玉玲老师说: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我积极查阅资料,搜集有关理论知识,并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了符合教学原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月相观察》《房屋间距》《观天认星》等主题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诸多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探讨地理课堂教学决策行为是周老师的专业诉求,总结培训青年教师的方法和途径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主编的《我的教师梦——地理教师成长叙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梦想者,理想主义者,是一个脚踏实地者,是一个激情者!”他就是这样一位激情的追梦者。他把自己的成长的“路径”梳理后,归纳为这样一种成长模式:发现问题—归因分析—行为跟进—行为改进—总结提升,并引领着青年教师在网络教研、课堂观察、课例研究、试题分析、行动研究等途径上获取着发展的机遇,尝试着成功的喜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尽管教师们在转型期内是苦恼的,但在成绩面前,这种苦恼也会变成无比的甜蜜。从思想到行动的变革,帮助一批又一批教师成长为名师,在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中,他们学校的高中部就有九名教师高票当选。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给别人以希望,助他人以成长,看着身边人的成功,我也会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快乐。正是这种感恩情,让我那么自信,那么从容……”
  在谈到理想中的课堂是怎样的情景时,他意味深长地说:“我在上地理课之前,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期待,下课时总喜欢站在走廊上频频地向教室张望。每次当我拿着地理书走向教室时,我的内心是澄澈清明而充满愉悦的。课堂上,望着学生被我逗得灼灼发光的眼神,看着他们如痴如醉地读图、析图,感受着课堂上那时而紧张时而活泼时而热闹时而静默的浓郁的学习场景,我就会由衷地发出‘上课真幸福’的感慨。”
  “能简不繁,浓淡相宜”
  他有一个习惯,在每本教材的扉页上都要写道“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教学环节要简化厚实、教学方法要简便实用、课堂板书要简约精练、课堂作业要及时简洁”,以警示自己的课堂教学决策行为。这里“五简”不同于简单,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韵味,其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也是一种超越,这样的课堂将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般明净澄澈的感受,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简约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减法”,而是来源于他独特的匠心,来源于对教材的解读与加工,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他丰厚的修养与教学艺术;来源于他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认识!
  区域地图的认识定位,是高三地理复习学生要过的“第一坎”,常规教学程序是“背图—默图—练图”,但他却采取的是“研图(找主线)—联图(找异同)—勾图(找灵感)”的步骤来完成教学,这一程式的更新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是学到了方法,学会了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要硬给学生加重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简约的教学内容,采用简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次研讨课,执教内容为《日本》。开课初,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七边形图,并在每条边上写下“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资源、工业、农业”。上课中,他要求学生阅读、分析日本有关地图信息,说出其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资源等特征,并要求在“七边形”图上将其影响用“箭头”联结。结课时,他跟着学生将“成形”的七边形图中信息进行“推断”理解记忆。整个课堂他只占用了十几分钟,其余的全部是学生在讨论、分析,时而查图、时而书写、时而交流,紧张有序的“学习”换来的是舒心的课堂、精彩的课堂。
  我们问他:“精彩的地理课堂需要做些什么?”他略加思索后说:“第一,重视课堂审美。课堂之美,固然有多种要素,但需把握基本的要义: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心中有‘准绳’;体现地理学科特性,综合性和区域性完美统一;追求三维价值取向的有机达成,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取向上真实呈现。课堂中‘该浓则浓,该淡则淡’,一切取乎于自然;‘能简不繁,当艳不让’,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不做无用功。第二,让课堂产生学生的思想。课堂上,我们往往欣喜于学生独到的见解、精彩的发言,惊叹于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要使课堂呈现如此魅力,首先需要教师学会倾听,倾听来自学生心底的声音;也在于教师从学生经验和思维原点出发的不断‘建构’,让学生境由心生,展现课堂中的所思、所得;还在于教师的巧妙引领,让学生步入思维的自由之国,产生属于他们的理解、感悟与体会。第三,追求本真、高效的课堂。‘要像上公开课一般准备常态课,要如上常态课一样呈现公开课’。如此这般,我们的课堂教学、研讨才更会呈现最本原的面貌,彰显最本真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时时关注课堂的效益,考量课堂中训练的适切度、学生的参与度,让课堂成为群言堂、乐言堂、善言堂,而不是一言堂,最大限度地促成学生各种素养的生成。”
  年过半百的教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站在三尺讲台就相当不错了,但他认为,教师越老越要学习,因为要想晚霞满天,那我们就要随时警惕自己的麻木,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要读书,要研究,要写文章,要保持自己的活力。他就是凭借着这种对教育的爱,对地理教育的激情,在三尺讲台上延伸着自己的教育生命!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其他文献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它包括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品德的发展以及信念、信仰的造就。德育工作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起着引导和保障作用,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1]。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级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这个时期,初中生很难对一些事物的道德准则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
每年的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在讲到“之”字用法时,对“之”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一用法,很多同学总是不太理解或理解不够透彻,那么到底何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呢?  所谓“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指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如,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要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而“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消除作为独立句子所具有的那些特点,换言之,就是让句子不再是句子,而是作为一个短语(大多数情况下会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主动意识”的激发。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就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教学实践,来谈谈对学生“主动意识”激发的认识。  一、冷静反思:“主动意识”激发的误区  
在一次家访中,有个家长跟我说:“虽说是自己的孩子,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他!”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怎样做才是最有效的?曾经读过许多成功的案例,可我知道,那只是教育者工作中极为灿烂的一面,绝不是全面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困扰于懒惰成性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届届都有,面对他们,我无计可施。这些孩子只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他才会慢吞吞地提起笔,写几个字,而下课
摘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使得传统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的提升,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各个企业在产品销售方面不断努力,采取诸多营销策略,特别是赊销,在生产型企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服装行业中尤为如此。在赊销盛行的情况下,服装企业就会面临应收账款增加的情况,其在营业收入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不能将应收账款及时的收回,这一部分资产就会成为坏账,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质量,同时也阻碍
摘 要:认识绘本,也就是这几年的事。绘本阅读作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低年级一项课题研究,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不知不觉中就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宠儿”。它以绚丽鲜艳的图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包罗万象的内容、热情洋溢的语言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本文围绕利用绘本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策略,介绍自己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绘本;低年级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  绘本,
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的副标题是“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其中关键词“爱学习”和“天使”很明确地指出了培养的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许多的场合我们都能听到类似的提法,但回顾这十多年课程改革成效,有许多地方并没有达到既定目标,这与我们教师的一些育人的理念是分不开的。读了美国的雷夫·艾斯奎斯所著这一书后,觉得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雷夫:“以信任取代恐惧”  在实
在每个班级,总有一些学生被称为“问题学生”。什么是“问题学生”,有人说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其实他们只是带病的花朵,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作为班主任更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尊重他们的人格,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一定能使他们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英,她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胆小的女孩, 记得刚进校时她就
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我认为语文课设计的活动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会使语文变得鲜活、变得丰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过程,这是学生把课本知识内化之后的一种体现。实现了从课堂走进生活,达到课堂演绎生
“国学”是一个宽泛的名词,它对现代人的意义,应当归结为“价值观”的塑造补给,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弟子规》,不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认识,而且要在言行上有所实践及改变。  一、“入则孝”——感恩之旅启程  ⒈亲爱我,孝何难?  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就是在“孝道”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如今的父母看着自己家的“小太阳”,无一不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摔了”。但是家长无私的付出,换来的又是什么呢?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