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么又要写作文了,真烦!”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心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历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熟悉又棘手的问题。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害怕写作文呢?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不会从读中仿写,没有方法导致的。该如何解决学生的这种困境呢?我认为可从平时的阅读教学入手。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独具匠心,能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我们在进行单元整体有序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也可以抓住教材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让“写”进入课堂,进行随堂练笔。
一、示例模仿,抓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我在教学阅读课时,努力用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让学生分析,并让他们“照葫芦画瓢”地进行仿写训练。例如《荷花》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述的构段方式,写出荷花绽放的各种姿态,用“有的……,有的……,有的还……”这样的句式。我分析完段落,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的特点后,又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进行写段的训练。仿写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出示填空题:“桃花岛的桃花千姿百态,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还_____________。看着这些美丽的桃花,我仿佛_____________。”让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这不仅降低了写的难度,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而且激起了他们的写作欲望。然后,再出示下面的总述句:“每到节假日,大街上可热闹啦!”要求学生围绕这个总述句进行情景写话,从而将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迁移。
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构段形式,有总分总结构,有分总结构,还有中间过渡的。遇到这些典型处,我都会及时地引导学生“画瓢”,甚至遇到一些典型句式会引导学生说上一两句。如在《石榴》这篇课文中要求用“甚至”造句。“甚至”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我就随即设计了这么一个填空练习:
(1)河水真清啊,甚至?摇?摇?摇?摇?摇?摇。
(2)小明做作业可认真啦!甚至?摇?摇?摇?摇?摇 ?摇。
这个练习使学生一眼就知道该怎样写,很快掌握了“甚至”一词的用法。
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空白之处,抓扩写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会留有艺术“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就有了课后出现的小练笔。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人物品质、人物思想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灵活处理、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空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进行“写”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日月潭的传说》的第四自然段,只写“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教学到这里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通过这一“补白”练习,让大尖哥和水社姐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加丰满、伟大,更加激起学生的敬佩之情。
通过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填补,感悟人物的品质,自身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有效阅读。
三、变换角度,抓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浅显易懂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做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如教学《村居》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首诗变成一个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跃然纸上。可见有效的练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丰富他们的语言。
四、奇思妙想,抓续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当讲到最后“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时,学生已经感受到经过喷雾器的帮助,这时的小稻秧是十分健康、快乐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脸色蜡黄、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他们已经脱险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为小稻秧的脱险而感到高兴,可是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于是可因势利导:“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在喷雾器大夫的帮助下脱险了,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小稻秧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它们能再次脱险吗?”请将这个故事编下去,看谁编得更有趣、更精彩。”此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开心地写起来。学生大胆想象,故事编得非常生动,把小稻秧和害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与他们对课文透彻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既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又能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在安排材料、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独具匠心,能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我们在进行单元整体有序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专题学习,让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去;也可以抓住教材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让“写”进入课堂,进行随堂练笔。
一、示例模仿,抓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我在教学阅读课时,努力用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让学生分析,并让他们“照葫芦画瓢”地进行仿写训练。例如《荷花》一文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述的构段方式,写出荷花绽放的各种姿态,用“有的……,有的……,有的还……”这样的句式。我分析完段落,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的特点后,又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进行写段的训练。仿写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出示填空题:“桃花岛的桃花千姿百态,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有的还_____________。看着这些美丽的桃花,我仿佛_____________。”让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这不仅降低了写的难度,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而且激起了他们的写作欲望。然后,再出示下面的总述句:“每到节假日,大街上可热闹啦!”要求学生围绕这个总述句进行情景写话,从而将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迁移。
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构段形式,有总分总结构,有分总结构,还有中间过渡的。遇到这些典型处,我都会及时地引导学生“画瓢”,甚至遇到一些典型句式会引导学生说上一两句。如在《石榴》这篇课文中要求用“甚至”造句。“甚至”是一个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我就随即设计了这么一个填空练习:
(1)河水真清啊,甚至?摇?摇?摇?摇?摇?摇。
(2)小明做作业可认真啦!甚至?摇?摇?摇?摇?摇 ?摇。
这个练习使学生一眼就知道该怎样写,很快掌握了“甚至”一词的用法。
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空白之处,抓扩写
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会留有艺术“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就有了课后出现的小练笔。对这些“空白”给予补充,进行“写”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人物品质、人物思想感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灵活处理、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空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进行“写”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日月潭的传说》的第四自然段,只写“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教学到这里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通过这一“补白”练习,让大尖哥和水社姐这两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加丰满、伟大,更加激起学生的敬佩之情。
通过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填补,感悟人物的品质,自身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在与文本的心灵碰撞中,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实现有效阅读。
三、变换角度,抓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可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浅显易懂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做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如教学《村居》这首古诗时,在学生理解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句诗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首诗变成一个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不一会儿,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跃然纸上。可见有效的练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丰富他们的语言。
四、奇思妙想,抓续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当讲到最后“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时,学生已经感受到经过喷雾器的帮助,这时的小稻秧是十分健康、快乐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脸色蜡黄、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他们已经脱险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为小稻秧的脱险而感到高兴,可是故事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于是可因势利导:“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在喷雾器大夫的帮助下脱险了,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小稻秧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它们能再次脱险吗?”请将这个故事编下去,看谁编得更有趣、更精彩。”此时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开心地写起来。学生大胆想象,故事编得非常生动,把小稻秧和害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与他们对课文透彻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内容具体、生动、典型的好文章,既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又能使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学生习作最好的借鉴,也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范文。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