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成为旧语文作业模式的标签,它禁锢了本应鲜活的思想,扭曲了天真活泼的童性,成为童心世界里沉重的枷锁。作业本无错,错的是施教者僵化的教育思想、枯竭的创新意识。把学生从枯燥、沉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还教育一片乐土,让它成为滋润心灵、焕发热情的“精神家园”,让语文教学真正“鲜活”起来,我们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陶行知;新课改;语文作业设计;多元化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他倡导的“六大解放”是将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就是新课标强调的“以人为本”,即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语文作业作为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性成长、提升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革新是转变陈旧教育观的一场变革,意义非凡。
一、旧作业模式已成为学生发展的桎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学生减轻负担。”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对小学生作业总量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效率低下、“压力山大”的语文作业仍压得学生苦不堪言,疲于应付,打着哈欠做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传统的作业单调枯燥,机械单一,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成为学生厌学的重要根源。不改革语文作业,教学改革将远离初衷。新课改理念改变了传统语文作业观,要求语文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彰显个性,既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又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因此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焕发活力,已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多元”作业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提倡和谐教育。新的作业设计体现和谐教育的本质,它集新观念、新方法于一体,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模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习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作业。我本着“多元化” 的设计理念,遵循“个性化、层次化”与“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打破旧常规,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分层作业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学生个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先天差异,倘若只布置“千人一面”的作业,势必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受到遏制。我在高年段设计基础作业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夯实基础,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克服“一刀切”的盲目,尽可能地为每一类学生量身定做 “营养套餐”,让他们在各自的学业空间里得到长足进步。班级学生通常分为“优”“ 中”“ 学困”三种类型,我设计的“作业自助餐”在数量、难度、时间上存在差异,例如布置生字词作业时学困生可选择“抄写”或“家听”,中等生可选择“选词造句”或“联词造句”,而优等生可选择或自行设计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如“探访甲骨文”——了解某一生字的“造字历史”,“记字有技巧”——自编故事巧记字,“孪生姊妹对对碰”——巧识形近、音近字,“生字大联盟”——单元生字整合等等。而“作业自助餐”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如学困生、中等生可以挑战高一级的作业,而优等生则可自行设计更趣味、更科学、更个性的作业,我定期给这些 “有冒险精神”的孩子颁发“挑战者奖”“创新奖”。再如布置背诵作业学困生只背诵指定段落,背诵时间适当延长,中等生则要求在既定时间里背诵相关段落或全文,优等生则可在时间、数量上取胜,如缩短背诵时间或延读同类型的名家名篇,而我则给这些“勤于耕耘”的孩子授予“背书大王”或“小博士”称号……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广到深,分层作业让学生“活”起来,爱上语文,爱上学习,爱上探究。
(二)趣味作业展示语文魅力,拓宽教育视野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它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持久热情。索然无味的学习不仅泯灭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扼杀学生的想象。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枯燥的作业不仅让语文教学苍白无力,还造就了没有想象力的一代。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贯彻愉快教育的原则,增强趣味性。教学古诗《咏柳》《春日》时,我布置了一项“找春天”的作业,可以查找描写春天的古诗自编成册,可以“巧手画春天”并配上诗句,可以学唱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可以郊外踏青戏春闹春写“春日”,还可以制作春游PPT……学生们兴致盎然,既融入了自然又学会了创造性学习,正所谓“乐在其中,学在趣中。”
(三)实践作业探访七彩生活,陶冶思想情操
语文教学基于生活,与生活“血脉相连”。生活是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它是教育的“百科全书”。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充满情趣、精彩纷呈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背景中培养能力,陶冶性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生活处处有语文,利用现代视听、科技传媒等先进手段,通过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观表演、赏音乐、读报刊、阅杂志、上因特网等途径,将单一的文本作业转化为手工制作、资料整合、艺术表演、生活实践、科技创新等形式多样的开放性作业,努力扩展学习空间、多渠道拓宽语文学习。如,通过清明节了解“寒食”“放风筝”“荡秋千”;利用街头、公园、绿化带的“文明警示语”仿写“警示标语”; 从广播、电视、报刊和街头搜集广告用语,自己拟写“公益广告”;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集;通过学唱《七子之歌》了解澳门、香港的屈辱历史……我在组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设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时,布置了大量“探访文化历史”“了解民风民俗”的实践作业,如指导学生看老舍的《茶馆》,了解老北京的生活;查找中国有名的戏曲流派,选一种做比较深入的了解;結合旅游经历寻找特设民居,了解其设计背景;从服饰、饮食、文化、戏曲、风俗等方面了解一个民族……地域的辽阔、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精深无不触动着学生的心灵,丰富着学生的视野,爱祖国、爱家乡、爱美好新时代的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四)综合性作业整合学科知识,引领全面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怎样开启这种指尖上的智慧?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找到了多元作业的设计灵感:我组织学生成立“啄木鸟行动队”, 结合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查找生活中的错别字;结合三八节和母亲节为妈妈制作小礼物或“献爱心”行动;结合课文《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回忆父母的深情厚爱,写一封信给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学会感恩;结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模拟科学实验;结合《自然之道》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及生态平衡的相关报道、制作有关的环保ppt;通过《蝙蝠和雷达》搜集“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的故事,了解自然科学与人类科技发展的关系并自行设计一种“小发明”;通过《一夜的工作》《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读名人传记,走近名家名人,缅怀英雄;通过《夜莺之歌》了解人类黑暗的历史,阅读有关一战、二战的书籍……。
每一份作业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作业都是一种成长。成功的教育源自丰富的心灵,源自执教者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根植于生活的“爱的教育”,赋予了语文教学强大的生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多元教育取得瞩目成就的今天,多元作业必将引领语文教改,成为创新发展、鲜活教育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陶行知;新课改;语文作业设计;多元化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他倡导的“六大解放”是将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就是新课标强调的“以人为本”,即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强调体验、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语文作业作为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改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性成长、提升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革新是转变陈旧教育观的一场变革,意义非凡。
一、旧作业模式已成为学生发展的桎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学生减轻负担。”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对小学生作业总量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效率低下、“压力山大”的语文作业仍压得学生苦不堪言,疲于应付,打着哈欠做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传统的作业单调枯燥,机械单一,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它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成为学生厌学的重要根源。不改革语文作业,教学改革将远离初衷。新课改理念改变了传统语文作业观,要求语文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彰显个性,既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又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因此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焕发活力,已成为“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多元”作业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提倡和谐教育。新的作业设计体现和谐教育的本质,它集新观念、新方法于一体,帮助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模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习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作业。我本着“多元化” 的设计理念,遵循“个性化、层次化”与“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打破旧常规,让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感受语文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分层作业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学生个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超常(130以上)和低常(70以下)约各占人群总数的1%,偏高(110~129)与偏低(70~89)约各占19%,智力中常约占60%。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先天差异,倘若只布置“千人一面”的作业,势必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会受到遏制。我在高年段设计基础作业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夯实基础,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克服“一刀切”的盲目,尽可能地为每一类学生量身定做 “营养套餐”,让他们在各自的学业空间里得到长足进步。班级学生通常分为“优”“ 中”“ 学困”三种类型,我设计的“作业自助餐”在数量、难度、时间上存在差异,例如布置生字词作业时学困生可选择“抄写”或“家听”,中等生可选择“选词造句”或“联词造句”,而优等生可选择或自行设计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作业,如“探访甲骨文”——了解某一生字的“造字历史”,“记字有技巧”——自编故事巧记字,“孪生姊妹对对碰”——巧识形近、音近字,“生字大联盟”——单元生字整合等等。而“作业自助餐”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如学困生、中等生可以挑战高一级的作业,而优等生则可自行设计更趣味、更科学、更个性的作业,我定期给这些 “有冒险精神”的孩子颁发“挑战者奖”“创新奖”。再如布置背诵作业学困生只背诵指定段落,背诵时间适当延长,中等生则要求在既定时间里背诵相关段落或全文,优等生则可在时间、数量上取胜,如缩短背诵时间或延读同类型的名家名篇,而我则给这些“勤于耕耘”的孩子授予“背书大王”或“小博士”称号……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广到深,分层作业让学生“活”起来,爱上语文,爱上学习,爱上探究。
(二)趣味作业展示语文魅力,拓宽教育视野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它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持久热情。索然无味的学习不仅泯灭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扼杀学生的想象。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枯燥的作业不仅让语文教学苍白无力,还造就了没有想象力的一代。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贯彻愉快教育的原则,增强趣味性。教学古诗《咏柳》《春日》时,我布置了一项“找春天”的作业,可以查找描写春天的古诗自编成册,可以“巧手画春天”并配上诗句,可以学唱一首有关春天的歌曲,可以郊外踏青戏春闹春写“春日”,还可以制作春游PPT……学生们兴致盎然,既融入了自然又学会了创造性学习,正所谓“乐在其中,学在趣中。”
(三)实践作业探访七彩生活,陶冶思想情操
语文教学基于生活,与生活“血脉相连”。生活是绚丽多姿、五彩斑斓的,它是教育的“百科全书”。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充满情趣、精彩纷呈的。“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大教育观,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背景中培养能力,陶冶性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生活处处有语文,利用现代视听、科技传媒等先进手段,通过让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观表演、赏音乐、读报刊、阅杂志、上因特网等途径,将单一的文本作业转化为手工制作、资料整合、艺术表演、生活实践、科技创新等形式多样的开放性作业,努力扩展学习空间、多渠道拓宽语文学习。如,通过清明节了解“寒食”“放风筝”“荡秋千”;利用街头、公园、绿化带的“文明警示语”仿写“警示标语”; 从广播、电视、报刊和街头搜集广告用语,自己拟写“公益广告”;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集;通过学唱《七子之歌》了解澳门、香港的屈辱历史……我在组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设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这个单元的教学时,布置了大量“探访文化历史”“了解民风民俗”的实践作业,如指导学生看老舍的《茶馆》,了解老北京的生活;查找中国有名的戏曲流派,选一种做比较深入的了解;結合旅游经历寻找特设民居,了解其设计背景;从服饰、饮食、文化、戏曲、风俗等方面了解一个民族……地域的辽阔、民族的融合、文化的精深无不触动着学生的心灵,丰富着学生的视野,爱祖国、爱家乡、爱美好新时代的自豪感、幸福感油然而生。
(四)综合性作业整合学科知识,引领全面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怎样开启这种指尖上的智慧?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找到了多元作业的设计灵感:我组织学生成立“啄木鸟行动队”, 结合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查找生活中的错别字;结合三八节和母亲节为妈妈制作小礼物或“献爱心”行动;结合课文《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回忆父母的深情厚爱,写一封信给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学会感恩;结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模拟科学实验;结合《自然之道》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及生态平衡的相关报道、制作有关的环保ppt;通过《蝙蝠和雷达》搜集“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的故事,了解自然科学与人类科技发展的关系并自行设计一种“小发明”;通过《一夜的工作》《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读名人传记,走近名家名人,缅怀英雄;通过《夜莺之歌》了解人类黑暗的历史,阅读有关一战、二战的书籍……。
每一份作业都是一次超越,每一次作业都是一种成长。成功的教育源自丰富的心灵,源自执教者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根植于生活的“爱的教育”,赋予了语文教学强大的生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多元教育取得瞩目成就的今天,多元作业必将引领语文教改,成为创新发展、鲜活教育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