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中,幼儿的告状行为尤为突出,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工作的正常秩序。爱告状其实是幼儿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这些告状,每一位老师所持态度各有不同,有的老师能耐心的倾听幼儿的告状,为幼儿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有些老师却对幼儿的告状给予不正确的方式。本文依据自己在幼儿园实习的经历以及阅读相关文献总结出幼儿告状的相关原因,并尝试提出几点解决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研究;告状行为;指导策略
一、前言
在幼儿园里,告状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屡见不鲜。几乎大部分幼儿在幼儿园内会进行这种告状行为,师幼互动中最多的也是告状行为,告状其实也是幼儿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的社会认知是极其之少的,他们主要是通过向成人告状,凭借成人对事物的判断来影响以后幼儿对这类事物的判断标准。总的来说,幼儿告状指的是当幼儿受到了其他幼儿的侵犯,或者某一些幼儿的举止行为违反了教师平时所制定的行为规范,集体规则等原因从而向老师发起告状行为的言语行为。
二、幼儿告状的含义及种类
(一)幼儿告状的含义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解决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
幼儿园出现的最多的一种现象就是“告状”。告状行为是儿童特有的一种社会行为,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很常见,但这种行为也很复杂。告状行为其实也是师幼互动的一种,具体的来说,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与老师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不想符合,违背了老师制定下来的规则,就会将此事告诉老师,借助老师的力量來解决问题的行为。
(二)幼儿“告状”的种类及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和自己玩的小朋友就是好的,不和自己玩,甚至抢自己玩具,东西的小朋友就是大坏蛋,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也只有这种年龄阶段的幼儿才会把人际关系想得是这么的简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理,社会性方面也随之增长。幼儿由原来的不辨是非的告状逐渐转变为有一定是非辨别的告状。幼儿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求助”型告状
“求助”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的伤害时向成人告状的行为,意在寻求成人的保护。
幼儿的告状一般来说都属于求助型,是寻求成人的保护与帮助。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认知的不完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玩游戏过程中产生了纠纷解决不了,他们就会求助老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慢慢的学会如何解决伙伴之间纠纷的方法。
2.“检举”型告状
“检举”型告状是指幼儿为了维护规则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告状行为。该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对事物的是非观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只有通过向老师检举其他的幼儿,看老师是怎么样判断这件事情,从而知道,这件事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3.“辩解”型告状
幼儿意识到自己犯错误后,想要逃避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是想免于老师的批评。该阶段的幼儿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正确的,自己做错了事情,又不想自己承担责任,就会出现辩解型告状。
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师幼互动中发生次数最多的就是告状,幼儿告状的原因主要有:
(一)幼儿自身方面
1.幼儿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与承认
这个时期的幼儿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相比父母,这个时期的幼儿还是更在意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与评价。幼儿又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希望老师注意到自己,希望自己受到表扬,希望老师承认自己的能力。
2.幼儿自身容易受动画的影响
我们班的悠悠由于最近常常看《熊大熊二熊出没》,深受其影响,总是说“俺”,老师好几次纠正他要讲“我”,“俺”是不标准的语言,同时这部动漫中的暴力语言也很多,悠悠每次特别激动的时候就会说一些“我要拿刀杀死你”之类的。
可见,幼儿是极度容易被这种类型的动画影响,从而也影响了自身的习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师方面:教师评价标准的影响
教师以整天都要忙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还有保证幼儿的安全,大部分老师管幼儿会管的很紧,不让幼儿做任何麻烦事情。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做到了老师要求的孩子是乖宝宝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小朋友老师是不喜欢的,这类幼儿就有可能会成为被告状的对象。
四、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了解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告状行为
如何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为什么要告状?告状的动机是什么?区别对待不同动机的告状行为。
对于告状,我们要先了解情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通过向幼儿询问,了解事情的始终。如果是告状幼儿被欺负了,就要向当时在周围的幼儿询问了解分析到底是谁先动的手,及时安慰被欺负幼儿,要求打人的幼儿向被欺负的幼儿道歉,要让幼儿知道某些事情的是非善恶。如果老师分析下来觉得告状的小朋友是错的一方,就要根据多方证明来解释幼儿的过错,做错了事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做错了事还不承认自己的错,所以要告诉幼儿这一道理。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对待告状行为
幼儿爱告状是3-6岁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有的幼儿特别热衷于告状,通过向老师寻求帮助,通过老师对这件事情的判断,获得对是非善恶判断的一些标准。幼儿最相信,最尊重的就是老师,这种崇拜甚至高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因此,遇到幼儿告状,我们要耐心地听幼儿讲完,保持欢迎的态度,让幼儿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幼儿会更加的自信、勇敢。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有目的的告诉幼儿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的,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每当你遇见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而不需要向老师求助,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充市仪凤街幼儿园 何 丹
关键词:幼儿研究;告状行为;指导策略
一、前言
在幼儿园里,告状这种情况是十分常见的,屡见不鲜。几乎大部分幼儿在幼儿园内会进行这种告状行为,师幼互动中最多的也是告状行为,告状其实也是幼儿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的社会认知是极其之少的,他们主要是通过向成人告状,凭借成人对事物的判断来影响以后幼儿对这类事物的判断标准。总的来说,幼儿告状指的是当幼儿受到了其他幼儿的侵犯,或者某一些幼儿的举止行为违反了教师平时所制定的行为规范,集体规则等原因从而向老师发起告状行为的言语行为。
二、幼儿告状的含义及种类
(一)幼儿告状的含义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解决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
幼儿园出现的最多的一种现象就是“告状”。告状行为是儿童特有的一种社会行为,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很常见,但这种行为也很复杂。告状行为其实也是师幼互动的一种,具体的来说,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同伴某种行为与老师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不想符合,违背了老师制定下来的规则,就会将此事告诉老师,借助老师的力量來解决问题的行为。
(二)幼儿“告状”的种类及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和自己玩的小朋友就是好的,不和自己玩,甚至抢自己玩具,东西的小朋友就是大坏蛋,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也只有这种年龄阶段的幼儿才会把人际关系想得是这么的简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理,社会性方面也随之增长。幼儿由原来的不辨是非的告状逐渐转变为有一定是非辨别的告状。幼儿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求助”型告状
“求助”型告状是指当幼儿受到同伴的伤害时向成人告状的行为,意在寻求成人的保护。
幼儿的告状一般来说都属于求助型,是寻求成人的保护与帮助。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认知的不完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玩游戏过程中产生了纠纷解决不了,他们就会求助老师,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慢慢的学会如何解决伙伴之间纠纷的方法。
2.“检举”型告状
“检举”型告状是指幼儿为了维护规则而采取的检举他人不良行为的告状行为。该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对事物的是非观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只有通过向老师检举其他的幼儿,看老师是怎么样判断这件事情,从而知道,这件事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3.“辩解”型告状
幼儿意识到自己犯错误后,想要逃避自己的责任,同时也是想免于老师的批评。该阶段的幼儿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是正确的,自己做错了事情,又不想自己承担责任,就会出现辩解型告状。
三、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分析
师幼互动中发生次数最多的就是告状,幼儿告状的原因主要有:
(一)幼儿自身方面
1.幼儿为了引起老师的关注与承认
这个时期的幼儿是以老师为中心的,相比父母,这个时期的幼儿还是更在意老师对自己的关注与评价。幼儿又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希望老师注意到自己,希望自己受到表扬,希望老师承认自己的能力。
2.幼儿自身容易受动画的影响
我们班的悠悠由于最近常常看《熊大熊二熊出没》,深受其影响,总是说“俺”,老师好几次纠正他要讲“我”,“俺”是不标准的语言,同时这部动漫中的暴力语言也很多,悠悠每次特别激动的时候就会说一些“我要拿刀杀死你”之类的。
可见,幼儿是极度容易被这种类型的动画影响,从而也影响了自身的习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教师方面:教师评价标准的影响
教师以整天都要忙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还有保证幼儿的安全,大部分老师管幼儿会管的很紧,不让幼儿做任何麻烦事情。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做到了老师要求的孩子是乖宝宝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而那些调皮捣蛋的小朋友老师是不喜欢的,这类幼儿就有可能会成为被告状的对象。
四、幼儿告状行为的指导策略
(一)了解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告状行为
如何解决幼儿的告状行为,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为什么要告状?告状的动机是什么?区别对待不同动机的告状行为。
对于告状,我们要先了解情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通过向幼儿询问,了解事情的始终。如果是告状幼儿被欺负了,就要向当时在周围的幼儿询问了解分析到底是谁先动的手,及时安慰被欺负幼儿,要求打人的幼儿向被欺负的幼儿道歉,要让幼儿知道某些事情的是非善恶。如果老师分析下来觉得告状的小朋友是错的一方,就要根据多方证明来解释幼儿的过错,做错了事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做错了事还不承认自己的错,所以要告诉幼儿这一道理。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对待告状行为
幼儿爱告状是3-6岁这个年龄阶段普遍的现象,有的幼儿特别热衷于告状,通过向老师寻求帮助,通过老师对这件事情的判断,获得对是非善恶判断的一些标准。幼儿最相信,最尊重的就是老师,这种崇拜甚至高过自己的爸爸妈妈,因此,遇到幼儿告状,我们要耐心地听幼儿讲完,保持欢迎的态度,让幼儿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幼儿会更加的自信、勇敢。
(三)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告状行为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有目的的告诉幼儿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的,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每当你遇见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自己解决问题,而不需要向老师求助,从而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充市仪凤街幼儿园 何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