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情境中学语文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崇尚美,追求美乃人之天性。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苏教材”)非常注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其选文大都“文质兼美”,富有人文内涵和时代气息,“美”的特点十分突出。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充分利用教材选文美的特点,去引导学生挖掘、品味、积累其中的美,把教材的材料美,学生追求美和教师导引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习语文,那么语文教学就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如何使苏教材蕴含的美化作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美的热情谈些个人感悟。
  一、整体感知,挖掘美
  情美、景美、语言美、构思美是苏教材选文突出的特点。如八年级教材中的《背影》、《明天不封阳台》、《散步》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美,都是极为贴近学生生活,极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选文的这些特点,扣住“美”,围绕“美”来做文章,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下,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接受熏陶,把语文课上成美的欣赏课。
  要欣赏美,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去整体感知。对于像《背影》这类文章,在教学中就突出朗读,让学生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美的地方、感动的地方及其原因。由于对学生没有任何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的尊重,往往都能畅所欲言,这种集全班之力很容易就可以把文章的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挖掘出来。
  二、联系生活,品味情感美
  挖掘美、發现美只是教学的第一步,品味美、积累美进而学会创造美才是教学的根本。由于选文大都贴近学生生活,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生活,就不难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现的人性美、人情美。如在《散步》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畅谈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家人的关系,就不难体会出文章所表现的一家人的互尊互爱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美,语言熏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质疑,互动品味创新美
  文章的创新美表现在它的语言、构思、主旨等方面。这些方面的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体味,而文章构思上的创新则是学生最能体会又最容易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品味学习。对于文章构思的独特,学生一般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他们往往能发现文章的构思与众不同,却不知道与众不同所表现的美。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疑问,采用先质疑再讨论的师生互动形式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构思美。
  如对《明天不封阳台》一文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主去整体感知,然后质疑本文构思的独特,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适当提出一些铺垫的问题:文章为什么用“我”的口吻来写?假如用儿子的口吻来写会有什么不同?“我” 由鸽子想到些什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式的讨论,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四、在挖掘、品味上积累美
  挖掘美、品味美属于对美的感知,而要创造美,那只有把这些美积累起来。积累的内容既要包括语言美,还要包括文章的情感美、形象美、构思美,即凡是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提高的东西都要引导学生去积累,而不能仅停留在大纲规定的背诵部分。积累一定要在挖掘、品味的基础上进行,也只有在挖掘品味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积累,死记硬背只会挫伤学生积累的积极性。
  记得阎增武先生说过:“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运用苏教材中美学因素突出的特点,利用学生喜欢美向往美的天性,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正是对这句话的实践。
其他文献
去岁深秋,我和几位同行取道扬州,参加了“全国著名初中校语文课改思想暨课堂展示与交流活动”,听了几节展示课,给我的触动较大的是宜兴实验初中郑发健老师上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笔者认为,这节课最大的成功是“授人以渔”,教者努力地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明确诗歌的意象、意境、想象以及联想的知识要点,特别是指导学生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作了有力的准备,后来的教学效果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期刊
诵读揣摩法,侧重于品味语言,领悟语言妙谛。在课堂语文学习中,主要运用在立足整体感知基础上的局部阅读的过程中。将典范的语文材料与诵读者的生活体验、阅读积累等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求”中揣摩品味,或比试优劣高下,或获取心理共鸣,去追溯作者意图、作品主题,从而达到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语言文字的揣摩  语言文字的揣摩,就是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去发掘教材语言文字那深含的美的韵味,以及
期刊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写景类的散文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以苏教版初中教材为例,三个年级的教材里,写景类散文就有有13篇(不包括文言文),所以怎样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此类散文,是初中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掌握了一定欣赏写景类散文的技巧,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初中学生的语文功底尚属于打基础阶段,因此,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但是,我们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学校正在推行大阅读教学理念,提倡综合性阅读,阅读已经推广到所有学科,所以数学阅读也无处不在。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金钥匙,阅读是人们的一种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阅读的作用更凸显其重要性。对于当前学生的阅读水平来说,数学阅读还很陌生,阅读能力还很差。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我谈一
期刊
新课标充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这个前提下,启发式、互动式等新型课型适应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型被冠以“满堂灌”而遭摒弃。但从笔者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具有较高“含金量”的讲授还是应该大力提倡的。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讲授的“含金量”呢?  讲授,是一种以“讲”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评价一种教学方式对学习活动是否有积极作用,取决于是否以学生的内
期刊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新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育人功能,我校将大课间活动列入日常课程安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现就如何提高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锻炼氛围   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宣传工作
期刊
把教学当作一项事业,是全身心的投入,无奈知识更新的速度太快,再加上业务考核、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等,越教越感到底气不足,越教越感觉像个教书匠。而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需贯通古今,博采众长,不断飞跃。教师如同一位功力深厚的艺术家,在课堂的舞台上信手拈来,出神入化,寓教于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欣赏和享受中完成吸取知识的全部过程。这时教学就会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就会升华为一名艺术家。  把教学当作一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新增的“Integrating skills”板块提供了以听和读为主的综合性语言材料和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语法、词汇,并通过读达到有效的“输出”该板块的阅读部分,旨在扩充文化信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为学生顺利完成听力作铺垫。听力给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语言并提高其实践能力的空间。但是,我在学校教研活动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该部分时,不能正确处理好读和听之
期刊
目前,中小学学生厌学问题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和班级中都存在厌学现象。以西固为例,属于城乡结合地区,地理环境特殊,学生生源复杂,近几年随着教育布局的改变,中学生的中、高考压力加大,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我想就如何做好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结合自己的一些教育经验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厌学心理的原因  外因  1.过分施压。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西固的
期刊
一、课程改革,为教学注入生机  1.教师的自主性更大了。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每节课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讲课时,往往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就能跟着说出许多自己的生活体验,课堂气氛很热烈。怎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的生活体验上升到科学的高度,是每个教师要认真思考的。  由于传统教育的许多不利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一切跟着老师走,不愿也不相信自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