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在作文起步教学中借鉴名家的成功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的习作学习打好头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素描作文;观察;想象;生活源泉
【中图分类号】G633.34
作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每次很费劲地作前指导、作后评讲,却感觉收效甚微,到头来还是有那么多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今年执教三年级,正好是学生的起步作文阶段。思来想去,我决定先做一个“拿来主义者”——借鉴他人成功的作文教学法来为自己的作文教学铺路。
一、素描作文打前站,共同作文降难度。
上海师大吴立岗教授曾说:“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开始就要重视学生描摹,从一人、一事、一场景开始,培养学生精细地、抓住特点观察的习惯,同时,在观察中丰富想象。”素描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像画素描一样,细致准确地描摹所观察的事物。通俗地说,就是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素描作文,我还在网上认真阅读了小语界知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素描作文课教学实录。这堂课进一步明确了我对素描作文的认识,并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
确定了方法,我再结合三年级上册的单元作文,初步把素描作文的练习分为景物素描、人物动作素描、人物对话素描、人物心理活动素描。这些素描作文的训练结合季节、日常生活随机进行,尽量保证一星期一次。
为了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我带着他们共同作文。共同作文则是老师带着学生就某一个训练主题一起作文。一般是老师先给作文开头,然后引导学生一边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一步一步作文,一边将其写在黑板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机渗透作文的方法,如开头结尾的方法,各种描写的方法等。等大家七嘴八舌地完成作文后,再一起读一读,进行简单修改。修改完成再读一读,最后将它抄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就可以了。让他们在实际练习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原来写作文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自己想到的、看到的、说的话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学写作文的难度,拉近了学生与作文之间的距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素描作文训练,我就碰了一颗“钉子”。那次是顺着刚学过的课文的特点,进行对话素描作文训练,以期学生掌握四种对话形式。第一次,自我感觉讲得很清楚,结果学生却写得不甚理想,不是标点错得一塌糊涂,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翻看着学生的习作,反思良久,感觉自己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有点急于求成了。于是,我马上改变策略,将对话素描作文训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抄写四种对话形式,熟悉它们,尤其是提示语后标点的变化;第二阶段,课堂围绕一个中心,创设对话情景,然后全班共同作文,学生再抄下来;第三阶段,学生自己选择对话主题,独立完成对话素描作文训练。一步一个脚印,按照三个训练阶段的任务扎扎实实进行,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班里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四种对话形式,最差的学生也掌握了两种呢。
后来进行的素描作文训练,我都注意了训练的难度,每次作文训练或多或少都要给予帮助,不是先口头作文就是共同作文;不是给个开头就是提供“词语宝库”,我将这称之为“温馨提示”。
比如,有一次大扫除后,我见机进行动作素描训练。我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擦玻璃、扫地或其他劳动时的动作。为了帮助他们说清楚动作,我边做劳动动作,边板演有关的动词,什么“拧”啊、“扣”啊、“蹭”啊,一会儿就写了半黑板。在我的调动下,学生兴致高涨又补充了一些动词。有了这“词语宝库”,还愁他们写不出一篇生动的习作吗?
二、其它学科成帮手,日常生活是源泉。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歇。”由此看出生活才是作文不竭的源泉,习作应该来源于生活,习作应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胡编乱造或无病呻吟。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去观察,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呢?恰巧这一学年我还任教科学这一科。在备科学课时,我找到了学生观察的好对象——小动物。上学期,我领着学生重点观察蜗牛;下学期,我们重点观察蚕。这两次观察,不仅时间跨度长(蜗牛半个月,蚕两个月),而且每次都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比如这次观察蜗牛的外形,下次就观察蜗牛怎样吃东西,再下次就观察蜗牛最爱吃什么等。由于学生对小动物感兴趣,所以观察起来细致投入,写起观察日记也是兴致盎然,一篇篇生动的富含儿童情趣的佳作应运而生,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除了科学课被我合理整合利用,有时我还会巧用其它学科。记得有一次,学生数学课学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计算其周长,晚上家庭作业就是测量家里的床、柜子,然后计算周长。我当时就想:这项作业又动手又动脑,何不趁此机会进行一次素描习作训练,要求他们把如何测量、计算的过程记录下来?学生有真实体验,写起来得心应手。这次习作训练不仅练了笔,还促进了有关数学知识的掌握。
不仅如此,素描作文更得抓住学生的生活去观察,去体验。生活是作文的下锅之“米”。无“米”,写作文就无从下笔。“言为心声”,写作源自心理所感,没有感受,何谈作文?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生活,投身社会大潮流,去感受时代的脉搏。为学生的体验提供下锅之“米”。只有这样做,训练才能行之有效。发成绩单了,写写心理活动;校园花开了,写写花的样子;流行悠悠球了,写写怎样玩它……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观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观察中,每个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之间的成百上千种联系的,所以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他的语文表达必定‘带有深刻的个性’,‘具有自己的独创性’。”长期这样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生活,就无形中打好了素描作文的基础,也就引导学生成功迈进了习作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吴立岗.关于习作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素描作文;观察;想象;生活源泉
【中图分类号】G633.34
作文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每次很费劲地作前指导、作后评讲,却感觉收效甚微,到头来还是有那么多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今年执教三年级,正好是学生的起步作文阶段。思来想去,我决定先做一个“拿来主义者”——借鉴他人成功的作文教学法来为自己的作文教学铺路。
一、素描作文打前站,共同作文降难度。
上海师大吴立岗教授曾说:“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开始就要重视学生描摹,从一人、一事、一场景开始,培养学生精细地、抓住特点观察的习惯,同时,在观察中丰富想象。”素描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像画素描一样,细致准确地描摹所观察的事物。通俗地说,就是把作文写具体、写生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素描作文,我还在网上认真阅读了小语界知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素描作文课教学实录。这堂课进一步明确了我对素描作文的认识,并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
确定了方法,我再结合三年级上册的单元作文,初步把素描作文的练习分为景物素描、人物动作素描、人物对话素描、人物心理活动素描。这些素描作文的训练结合季节、日常生活随机进行,尽量保证一星期一次。
为了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我带着他们共同作文。共同作文则是老师带着学生就某一个训练主题一起作文。一般是老师先给作文开头,然后引导学生一边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一步一步作文,一边将其写在黑板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随机渗透作文的方法,如开头结尾的方法,各种描写的方法等。等大家七嘴八舌地完成作文后,再一起读一读,进行简单修改。修改完成再读一读,最后将它抄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就可以了。让他们在实际练习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原来写作文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写自己想到的、看到的、说的话呀。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学写作文的难度,拉近了学生与作文之间的距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素描作文训练,我就碰了一颗“钉子”。那次是顺着刚学过的课文的特点,进行对话素描作文训练,以期学生掌握四种对话形式。第一次,自我感觉讲得很清楚,结果学生却写得不甚理想,不是标点错得一塌糊涂,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翻看着学生的习作,反思良久,感觉自己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有点急于求成了。于是,我马上改变策略,将对话素描作文训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抄写四种对话形式,熟悉它们,尤其是提示语后标点的变化;第二阶段,课堂围绕一个中心,创设对话情景,然后全班共同作文,学生再抄下来;第三阶段,学生自己选择对话主题,独立完成对话素描作文训练。一步一个脚印,按照三个训练阶段的任务扎扎实实进行,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班里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四种对话形式,最差的学生也掌握了两种呢。
后来进行的素描作文训练,我都注意了训练的难度,每次作文训练或多或少都要给予帮助,不是先口头作文就是共同作文;不是给个开头就是提供“词语宝库”,我将这称之为“温馨提示”。
比如,有一次大扫除后,我见机进行动作素描训练。我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擦玻璃、扫地或其他劳动时的动作。为了帮助他们说清楚动作,我边做劳动动作,边板演有关的动词,什么“拧”啊、“扣”啊、“蹭”啊,一会儿就写了半黑板。在我的调动下,学生兴致高涨又补充了一些动词。有了这“词语宝库”,还愁他们写不出一篇生动的习作吗?
二、其它学科成帮手,日常生活是源泉。
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歇。”由此看出生活才是作文不竭的源泉,习作应该来源于生活,习作应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胡编乱造或无病呻吟。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去观察,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呢?恰巧这一学年我还任教科学这一科。在备科学课时,我找到了学生观察的好对象——小动物。上学期,我领着学生重点观察蜗牛;下学期,我们重点观察蚕。这两次观察,不仅时间跨度长(蜗牛半个月,蚕两个月),而且每次都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比如这次观察蜗牛的外形,下次就观察蜗牛怎样吃东西,再下次就观察蜗牛最爱吃什么等。由于学生对小动物感兴趣,所以观察起来细致投入,写起观察日记也是兴致盎然,一篇篇生动的富含儿童情趣的佳作应运而生,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除了科学课被我合理整合利用,有时我还会巧用其它学科。记得有一次,学生数学课学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计算其周长,晚上家庭作业就是测量家里的床、柜子,然后计算周长。我当时就想:这项作业又动手又动脑,何不趁此机会进行一次素描习作训练,要求他们把如何测量、计算的过程记录下来?学生有真实体验,写起来得心应手。这次习作训练不仅练了笔,还促进了有关数学知识的掌握。
不仅如此,素描作文更得抓住学生的生活去观察,去体验。生活是作文的下锅之“米”。无“米”,写作文就无从下笔。“言为心声”,写作源自心理所感,没有感受,何谈作文?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广阔天地,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生活,投身社会大潮流,去感受时代的脉搏。为学生的体验提供下锅之“米”。只有这样做,训练才能行之有效。发成绩单了,写写心理活动;校园花开了,写写花的样子;流行悠悠球了,写写怎样玩它……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观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在观察中,每个学生总是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之间的成百上千种联系的,所以各人的思想不会雷同,他的语文表达必定‘带有深刻的个性’,‘具有自己的独创性’。”长期这样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生活,就无形中打好了素描作文的基础,也就引导学生成功迈进了习作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吴立岗.关于习作教学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