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根据教材特点,顺应时代发展,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辱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锤炼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呢?
一、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意义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只有准确地把准脉,才能开好方。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紧要关头,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多媒体声色的冲击更使许多学生无法自控以致无法自拔,正义、道德、理智、诚信 ……早已抛之脑后,自私、任性、叛逆、脆弱……在无限的伸展。有人荣辱颠倒,有人不以荣为荣,有人不以耻为耻……大手大脚,一身名牌者有之;消极懒惰,不肯做作业者有之,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者有之……种种现状令人堪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要成才必须先立德,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就必须结合自身时代性强、教育性强的有利特点,自觉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都应该立足这一高度,以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握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
二、深挖语文教学素材,利用课堂阵地全面渗透荣辱观教育
学语文,就是接受美得熏陶;语文教学,就是美得享受。统观我们的教材,编者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编排了大量的荣辱观教育内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叙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和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理想人生、道德伦理、科学精神、审美情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题材的课文占有大量篇幅,处处渗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挖掘,去筛选,将其中的内涵升华出来。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又由于年龄小,经历少,持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也不同,你这样理解,他那样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需很好的发挥,对他们加以很好的引导,使他们读懂教材中的美,领略教材中的美,享受教材中的美,从而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在语文活动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
语文实践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在活动中适时贯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拓展素材的积累,丰富文化结构,是语文之必需。阅读教学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能很好地渗透荣辱观教育。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和重要手段,也是渗透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来渗透荣辱观教育。
作文,也是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针对性地渗透荣辱观。语文教师应该以作文教学为依托来磨砺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心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与其他学科配合,共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语文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特点,并延伸到课外,校外,共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语文教学引来源头活水,语文的生机和活力将得到更多,更好的展现,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时代所需,经济发展所要,强国所盼。在语文教学中,锤炼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只要我们语文人敢于探究,敢于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定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根据教材特点,顺应时代发展,适时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辱观。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锤炼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呢?
一、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意义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只有准确地把准脉,才能开好方。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紧要关头,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多媒体声色的冲击更使许多学生无法自控以致无法自拔,正义、道德、理智、诚信 ……早已抛之脑后,自私、任性、叛逆、脆弱……在无限的伸展。有人荣辱颠倒,有人不以荣为荣,有人不以耻为耻……大手大脚,一身名牌者有之;消极懒惰,不肯做作业者有之,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者有之……种种现状令人堪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他们的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要成才必须先立德,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就必须结合自身时代性强、教育性强的有利特点,自觉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奠定基础。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都应该立足这一高度,以时代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握时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荣辱观教育。
二、深挖语文教学素材,利用课堂阵地全面渗透荣辱观教育
学语文,就是接受美得熏陶;语文教学,就是美得享受。统观我们的教材,编者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编排了大量的荣辱观教育内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叙述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和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理想人生、道德伦理、科学精神、审美情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题材的课文占有大量篇幅,处处渗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挖掘,去筛选,将其中的内涵升华出来。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又由于年龄小,经历少,持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他们对教材的理解也不同,你这样理解,他那样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更需很好的发挥,对他们加以很好的引导,使他们读懂教材中的美,领略教材中的美,享受教材中的美,从而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在语文活动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意识
语文实践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在活动中适时贯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拓展素材的积累,丰富文化结构,是语文之必需。阅读教学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能很好地渗透荣辱观教育。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和重要手段,也是渗透荣辱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来渗透荣辱观教育。
作文,也是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阵地。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针对性地渗透荣辱观。语文教师应该以作文教学为依托来磨砺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心情,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做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与其他学科配合,共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语文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特点,并延伸到课外,校外,共同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语文教学引来源头活水,语文的生机和活力将得到更多,更好的展现,从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时代所需,经济发展所要,强国所盼。在语文教学中,锤炼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时代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只要我们语文人敢于探究,敢于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定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