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GRE考试Argument写作任务中的两大逻辑漏洞——因果漏洞和类比漏洞。因果漏洞的标志词是表明因果关系的词,在分析论证时需要否认这一因果关系,并为事件找到其他可能的解释或原因。类比漏洞的标志词主要是同类型的事物或事件,在分析论证时需要指出两者之间并不具备可比性,并需要道明原因。
关键词:GRE;Argument;逻辑
考试分析
GRE中文名称为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其考试内容涵盖了三个部分,即分析性写作、文字推理以及数量推理。其中,分析性写作部分包括两个写作任务,即Issue和Argument。根据考试要求,考生在Argument中需要阅读已给的短文,找到其中的逻辑漏洞并通过写作进行论证驳斥。短文中逻辑漏洞的设置考察了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而以论证驳斥为目的的写作则考察了考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及其逻辑驳斥能力。考试主办方已对考生公开Argument部分的题库,通过对题库中174道题目的整理,可以发现虽然题库中题目数量较大,但是题目中设置的逻辑漏洞类型则较为单一。在熟悉各类逻辑漏洞及其分析技巧后,考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便能在考试中更快速地识破逻辑漏洞并展开逻辑驳斥写作。下文将细述Argument部分常设的两大逻辑漏洞,并结合具体题目对漏洞进行分析,探讨考生写作时的分析论证思路。
逻辑漏洞一:因果关系
这一逻辑漏洞是指题目短文中某两个事件之间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在题目短文中,通常出题人会指出恰好同时发生或者先后发生的事件一和事件二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这两个事件实际上可能并无此关系。这一逻辑漏洞在题库题目中非常常见,且伴随这一逻辑漏洞一起出现的是表示事件间因果关系的“due to”、“therefore”等词。因此,只要熟知这一规律及其标志词,这一逻辑漏洞对于考生而言并不难辨别。在分析这一漏洞时,考生除了需要首先指出两个事件之间错误的因果关系外,还需要指出事件二的发生恐怕另有其因,并就他因做一步的列举。
以题库題目3为例。这一题目短文中出现了三个事件,即购物人数减少、乱扔垃圾和破坏公物现象增加以及玩滑板人数上升,且题目中出现了“due to”这一标识因果关系的词,因此,第三个事件在题目中被归结为导致前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然而,这三个事件之间并非确定的因果关系,虽然这三个事件发生时间一致,但是三个事件之间完全可能彼此独立,而且第三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能另有其因,因此,这一因果关系的确立需进一步考证。在通过关键词辨识出逻辑漏洞后,考生应该论证为何该因果关系可能并不成立,即购物人数减少这一问题可能是由玩滑板人数上升这一现象导致的,但是也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如当地经济萧条导致人们收入缩减同时购买力下降,因而导致购物人数减少的问题,或者附近新开业的购物广场分流了购买人群导致生意冷清等。而乱扔垃圾和破坏公物这一事件也不一定是多人在此玩滑板造成的,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物业管理不善、设施年久失修、保洁人员怠工等。因此这类题目中因果关系的确定过于武断,原因和结果之间往往缺乏直接其确定的联系,考生在分析论证时需要列举导致事件发生的其他可能性以证实该漏洞。
逻辑漏洞二:类比关系
这一逻辑漏洞是指题目短文中的某人将两个或以上并不具备可比性的对象被进行了比较。通常情况下,在题目短文中会有某人提议将曾在对象一身上实施的成功措施照搬到对象二上,以期后者能够复制前者的成功。在这类情境中,虽然两个对象往往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环境条件却不同,并且措施的实施时间通常也不同,因此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在此情况下即便是将前者的措施应用到后者,后者恐怕也难以达到如前者般的成功。这类类比可分为纵向类比和横向类比,即同类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和不同环境条件中的类比。在这一逻辑漏洞中,题目短文中通常会提及两个同类或相似的对象,也会出现标识不同时间点的词甚至出现两个地点,考生可以此作为这一漏洞的标志词。在分辨出这一漏洞之后,考生首先需要指出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再分析论证其原因。
以题库题目13为例。在这一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县C和P,C县在五年前通过拓宽道路、重铺路面和提高事故高发路口可见度等措施降低了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因此题目中提议P县应采取和C县相同的措施以达到相同的目的。这一题目即是类比漏洞的典型题目,题目中出现的两个地点C县和P县是横向类比的标志词,而时间点五年前和现在则是纵向类比的标志词。但是题目中的C县和P县恐怕并不具备可比性。就横向类比而言,题目中并未言明C县和P县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交通设施状况、人口数量等方面是否有差异,这些差异都对于P县能否复制C县的成功均有所影响,例如C县的交通设施状况可能在实施措施前便已堪忧,而实施措施后这一状况有了极大的好转,因而C县事故率显著降低,而P县可能本身交通设施状况良好,同样的措施对于降低该地事故率恐怕收效甚微,因此,在未具体严明C县和P县具体情况的条件下,两者间的可比性难以断定。而在纵向类比方面,即便是C县和P县两者具体情况相仿,五年前的措施在今时今日是否仍然高效也是值得质疑的问题,而且,与五年前的措施相比,科技的发展可能已经使专家研究出更优的措施。如此疑问均是对于C县和P县两者之间可比性的质疑。因此,考生应该对题目中出现的两个及多个同类对象、地点词以及时间点保持敏感,在确认这一漏洞后,考生需要详细分析论证为何类比对象可能并不具备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韦晓亮.GRE作文大讲堂[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2.
作者简介
陈小蓓(1988—),女,汉族,四川崇州人,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人文社科系助教。
阿支伟布莫(1983—),女,彝族,四川甘洛人,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人文社科系讲师。
关键词:GRE;Argument;逻辑
考试分析
GRE中文名称为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其考试内容涵盖了三个部分,即分析性写作、文字推理以及数量推理。其中,分析性写作部分包括两个写作任务,即Issue和Argument。根据考试要求,考生在Argument中需要阅读已给的短文,找到其中的逻辑漏洞并通过写作进行论证驳斥。短文中逻辑漏洞的设置考察了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而以论证驳斥为目的的写作则考察了考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及其逻辑驳斥能力。考试主办方已对考生公开Argument部分的题库,通过对题库中174道题目的整理,可以发现虽然题库中题目数量较大,但是题目中设置的逻辑漏洞类型则较为单一。在熟悉各类逻辑漏洞及其分析技巧后,考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便能在考试中更快速地识破逻辑漏洞并展开逻辑驳斥写作。下文将细述Argument部分常设的两大逻辑漏洞,并结合具体题目对漏洞进行分析,探讨考生写作时的分析论证思路。
逻辑漏洞一:因果关系
这一逻辑漏洞是指题目短文中某两个事件之间似是而非的因果关系。在题目短文中,通常出题人会指出恰好同时发生或者先后发生的事件一和事件二之间的因果关系,然而这两个事件实际上可能并无此关系。这一逻辑漏洞在题库题目中非常常见,且伴随这一逻辑漏洞一起出现的是表示事件间因果关系的“due to”、“therefore”等词。因此,只要熟知这一规律及其标志词,这一逻辑漏洞对于考生而言并不难辨别。在分析这一漏洞时,考生除了需要首先指出两个事件之间错误的因果关系外,还需要指出事件二的发生恐怕另有其因,并就他因做一步的列举。
以题库題目3为例。这一题目短文中出现了三个事件,即购物人数减少、乱扔垃圾和破坏公物现象增加以及玩滑板人数上升,且题目中出现了“due to”这一标识因果关系的词,因此,第三个事件在题目中被归结为导致前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然而,这三个事件之间并非确定的因果关系,虽然这三个事件发生时间一致,但是三个事件之间完全可能彼此独立,而且第三个事件的发生完全可能另有其因,因此,这一因果关系的确立需进一步考证。在通过关键词辨识出逻辑漏洞后,考生应该论证为何该因果关系可能并不成立,即购物人数减少这一问题可能是由玩滑板人数上升这一现象导致的,但是也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如当地经济萧条导致人们收入缩减同时购买力下降,因而导致购物人数减少的问题,或者附近新开业的购物广场分流了购买人群导致生意冷清等。而乱扔垃圾和破坏公物这一事件也不一定是多人在此玩滑板造成的,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包括物业管理不善、设施年久失修、保洁人员怠工等。因此这类题目中因果关系的确定过于武断,原因和结果之间往往缺乏直接其确定的联系,考生在分析论证时需要列举导致事件发生的其他可能性以证实该漏洞。
逻辑漏洞二:类比关系
这一逻辑漏洞是指题目短文中的某人将两个或以上并不具备可比性的对象被进行了比较。通常情况下,在题目短文中会有某人提议将曾在对象一身上实施的成功措施照搬到对象二上,以期后者能够复制前者的成功。在这类情境中,虽然两个对象往往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两者环境条件却不同,并且措施的实施时间通常也不同,因此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在此情况下即便是将前者的措施应用到后者,后者恐怕也难以达到如前者般的成功。这类类比可分为纵向类比和横向类比,即同类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和不同环境条件中的类比。在这一逻辑漏洞中,题目短文中通常会提及两个同类或相似的对象,也会出现标识不同时间点的词甚至出现两个地点,考生可以此作为这一漏洞的标志词。在分辨出这一漏洞之后,考生首先需要指出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再分析论证其原因。
以题库题目13为例。在这一题目中出现了两个县C和P,C县在五年前通过拓宽道路、重铺路面和提高事故高发路口可见度等措施降低了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因此题目中提议P县应采取和C县相同的措施以达到相同的目的。这一题目即是类比漏洞的典型题目,题目中出现的两个地点C县和P县是横向类比的标志词,而时间点五年前和现在则是纵向类比的标志词。但是题目中的C县和P县恐怕并不具备可比性。就横向类比而言,题目中并未言明C县和P县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交通设施状况、人口数量等方面是否有差异,这些差异都对于P县能否复制C县的成功均有所影响,例如C县的交通设施状况可能在实施措施前便已堪忧,而实施措施后这一状况有了极大的好转,因而C县事故率显著降低,而P县可能本身交通设施状况良好,同样的措施对于降低该地事故率恐怕收效甚微,因此,在未具体严明C县和P县具体情况的条件下,两者间的可比性难以断定。而在纵向类比方面,即便是C县和P县两者具体情况相仿,五年前的措施在今时今日是否仍然高效也是值得质疑的问题,而且,与五年前的措施相比,科技的发展可能已经使专家研究出更优的措施。如此疑问均是对于C县和P县两者之间可比性的质疑。因此,考生应该对题目中出现的两个及多个同类对象、地点词以及时间点保持敏感,在确认这一漏洞后,考生需要详细分析论证为何类比对象可能并不具备可比性。
参考文献
[1]韦晓亮.GRE作文大讲堂[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2.
作者简介
陈小蓓(1988—),女,汉族,四川崇州人,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人文社科系助教。
阿支伟布莫(1983—),女,彝族,四川甘洛人,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人文社科系讲师。